分享

周公营建洛邑和洛邑建都的象征意义

 梦想童年594 2021-04-02

早在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就决定建都于“天下之中”的洛阳。他对周公说:“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嵩县),北望岳鄙,顾詹(瞻)有河,粤詹雒、伊,毋远天室(古代天、大、太三字通假,天室即太室,即嵩山)”。

周公经过三年苦战才得以平定天下。出于对国家未来安全的忧虑,周公决心加快洛阳城的建设速度。史籍所载:“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作《召诰》《洛诰》。”

1963年,陕西宝鸡县出土的“何尊”铭文曰:“唯(周成)王初迁宅于成周……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指武王)其宅兹中国,自之义民。”所谓中国,当时就是指的天下之中的洛阳地区,铭文与《尚书》中的《召诰》《洛诰》可以相互补充和印证。

“宅兹中国”,“就是在天下四方的中心,即洛邑营建新都,并以此为中心治理天下民众。

《召诰》记载,召公奉成王之命,先于周公前往洛邑“相宅”,等得到吉兆后,就开始勘察规划城邑,并使用众多殷商遗民在洛水入黄河处营建地基。《洛诰》中对周公考察、勘定洛邑城址的情况亦有记载:“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 即所卜地望在涧水以东至瀍水之东、西两岸而近于洛水者皆得吉兆。可见洛邑的营建事前经过了周密的勘察、设计和规划。周公建城速度很快,从周成王五年(公元前1038年)三月,到十二月就完成了营建洛邑的伟大工程。新建的洛邑,称“新大邑”“新邑洛”“东国洛”“成周”等。然后迁殷顽民于洛,并屯兵八师,以加强对殷民的统一监督管理和统治。

周公营建洛邑的两座城,其王城是诸侯朝见国王和西周贵族居住的地方;成周城是驻防军队、安置殷民的地方。王城之地,即为周公所卜兆的涧河以东、湹河以西的地方,在今之洛阳市老城区和西工区东半部一带;成周之地,即为周公所卜兆湹河以东的地方,位于今洛阳市白马寺西和西北一带。

1975—1979年,在洛阳市湹河北窑村发现并发掘了一处西周早期的大型铸铜作坊,该手工作坊遗址地处湹水西岸,当谓洛邑王城东北郊;1964—1972年,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湹河北窑村发掘了近500座西周贵族墓葬,该处带有墓道的大型墓地,应是西周都城遗址——洛邑王城的主要遗存之一;198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故城队,在汉魏故城中北部发现了一座西周城,该城距湹河以东约14公里,应是成周城。且又在湹河以东至塔湾一带发现一百多座殷遗民的墓葬,与文献记载武王克商后曾迁殷顽民于洛邑的史实亦正相符。至于东周时期的王城和成周城,从考古发现来看,也同样和文献记载不谋而合。

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东迁洛邑,定都于王城。东周时期,自周平王至周赧王前后共500余年。1954年以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对于东周王城遗址进行了钻探和发掘。东周时期经过重修的王城遗址,西有涧河,南有洛河,涧河穿越城西部,但在总体布局上仍不失为周公所定王城之概貌。东周时期的成周城,亦复如是。

洛邑建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洛邑被认为是“天下之中”,是最接近“天室”,最能代表“天意”的地方。“天室”或“天邑”之所在,则对应着“天之中”的北极帝星位置。在上古文化观念里,天空亦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王国,在天国的“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中,北极星所处的拱极一带是天球众星环绕的中心。北极星帝为“天之中”,地上的人君既然代表天意统治世间,则亦应如“天帝”择中而居,这样“天之中”与“地之中”方能相互沟通,天子方能受命于天,以“天帝”代言人身份统治世间,从而为王权统治披上神圣外衣。这便使都城地址与自然力联系起来,与支配一切现象的人格化了的力量联系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