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会|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来自“一墨”读友们的阅读清单

 pursuitman 2021-04-02

这是一墨读书会第 248 篇文章


图片

导  读

李金铨教授曾说过:“我们做学术工作总有奇特的'书缘’,譬如终生难忘的'友缘’,这种书、这种朋友不必多,但得到了就一辈子受用。我们在百忙中不妨偶尔驻足审视,提醒自己要做怎样的学者,有什么'人师’和'经师’,借机清理脑力,调整眼力,这应该是取法乎上、鉴往知来的一块里程碑。”受此启发,本学期我们一墨读书会联合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郑宇教授团队,特别推出“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征集活动,共收录了十三位读书人的荐书笔谈。在这里,我们把这十三位读书人的推荐书目汇集成一份阅读清单,并公之于众,相信会起到激发研究兴趣、拓展学术视野的价值。

推荐人:郑宇
推荐书籍:《石器时代经济学》

图片

  • 作     者:[美]马歇尔·萨林斯

  • 译     者:张经纬、郑少雄、张帆

  • 出版机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2009年版

  • 推荐理由:经济理性是否充斥于世界每一个角落的经济过程中?也许并非如此!在那些原初而丰裕的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家户结构、亲属关系、等级制度、仪式,乃至神话观念等文化价值系统,在根本上制约着这些社会的物质生产、分配和交换体系。因此,并非经济理性这种充满暴力色彩的西方中心主义论调,而是地方文化价值体系,才是这些社会经济运行的根基。这或许在向我们宣示着,人类学的经济研究更应当去探寻一种与特定社会文化序列密切关联的表达。

推荐人郑宇,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民族学。

推荐人:孙信茹
推荐书籍:《词语》

图片

  • 作     者:萨特

  • 译     者:潘培庆

  • 出版机构: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1988年版

  • 推荐理由:一本只写到10岁的自传,却为我们筑起一座词语的城堡。“长期以来,我一直把我的笔看作是我的剑,现在我才认识到了我的无能。可这算不了什么,我今天写书,明天还将写书,书总是需要的,它也多少有点用处。文化并不拯救任何什么,也不拯救任何人,它并不证实什么。可是它是人的产物,人把自己投射到其中,又在其中认出自己。”

推荐人孙信茹,云南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民族传播、媒介人类学。

推荐人:杨星星
推荐书籍:《末日松茸》

图片

  • 副 标 题:资本主义废墟上的生活可能

  • 作     者:罗安清 

  • 译     者:张晓佳

  • 出版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年

  • 推荐理由:看世界,有不同的角度,也因为存在不同的角度,才有了看世界的多重意义。从一朵小小的蘑菇,竟然可以窥探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

推荐人杨星星,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传播、媒介人类学。

推荐人:李刚存
推荐书籍:《一个中国村庄》

图片

  • 副 标 题:山东台头

  • 著     者:杨懋春

  • 译     者:张雄 、沈炜

  • 出版机构: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1年版

  • 推荐理由:这部中国人类学早期的经典作品,和《江村经济》《金翼》《祖荫下》一样,都是接受过西方人类学训练的中国学者进行的自我民族志书写。此书虽是凭记忆写作,但却是整体性乡村社区研究的典范,作者把台头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呈现台头村总体的生活面貌。此书方法论的瑕疵可见,但贵在能引发诸多讨论。

推荐人李刚存,云南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新闻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化传播。

推荐人:张梦尧
推荐书籍:《六论自发性》

图片

  • 副 标 题:自主、尊严,以及有意义的工作和游戏

  • 著     者:[美]詹姆斯·C. 斯科特

  • 译     者:袁子奇

  • 出版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年版

  • 推荐理由:在书写完东南亚山区的农民政治、阶级冲突、抗争与逃避行为,以及发展项目后,斯科特一反常态地以一种碎片化的论证方式替代了他以往所热衷的结构主义。小到一个闯红灯的案例,大到社会革命的产生,斯科特通过反思日常的社会生活,进而呈现了非意识形态的无政府主义思维和个体自发性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

推荐人张梦尧,2019级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经济民族学。

推荐人:高源
推荐书籍:Anthropology and the Economy of Sharing

图片

  • 著     者:Thomas Widlok

  • 出版机构:Routledge

  • 出版时间:2017年版

  • 推荐理由:共享为何是机遇而非义务、是有始有终而非延续关系?共享行为对采集狩猎社会的行动者及其秩序有何意义?在当代社会是何种样态?作者从人类学视角,通过考察共享经济在不同社会或环境中的形态,阐释了共享实践的不同方式及其内在逻辑,对共享人类学具有启发意义。

推荐人高源,2020级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经济民族学。

推荐人:王东林
推荐书籍:《恋地情节》

图片

  • 著     者:[美]段义孚

  • 译     者:志丞、刘苏

  • 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18年版

  • 推荐理由:它是讲述人地关系的扛鼎之作。对人类而言,较为持久和难以表达的情感就是对某个地方的依恋,在对这种依恋本质的探寻中,作者用人类学、历史学、地理学的方法解释了地方与环境如何成为人类情感的载体。

推荐人王东林,2017级文化传播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媒介人类学、传播与社会。

推荐人:段虹
推荐书籍:《习以为常》

图片

  • 副 标 题:手机传播的社会嵌入

  • 著     者:[美]理查德·塞勒·林

  • 译     者:刘君、郑奕

  • 出版机构: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年版

  • 推荐理由:当手机成为日常交流中习以为常的存在时,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身体都与手机紧密交织在一起,移动媒介带给我们的不同体验有助于理解当今媒介化社会的意涵和人类存在方式的变化。该书将为我们提供一些新见解和启发。

推荐人段虹,2017级文化传播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文化传播、媒介人类学。

推荐人:甘庆超
推荐书籍:《图像的生与死》

图片

  • 副 标 题:西方观图史

  • 著     者:雷吉斯·德布雷

  • 译     者:黄迅余、黄建华

  • 出版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年版

  • 推荐理由:在当今新媒体社会,图像充斥与包围着我们,或许我们已习以为常,但最初的图像是如何产生象征意义,又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一直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图像又是怎样书写新的文化现象,疑问重重,作者在历史变迁的图像世界中,从宗教、艺术、技术、传播等多元的视角中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一解开,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图像之于人、之于世界的文化意义。

推荐人甘庆超,2018级文化传播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媒介人类学。

推荐人:赵亚净
推荐书籍:《阅读浪漫小说》

图片

  • 副 标 题:女性,父权制和通俗文学

  • 著     者:[美]珍妮斯·A. 拉德威

  • 译     者:胡淑陈

  • 出版机构: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年版

  • 推荐理由:《阅读浪漫小说》是阅读史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在西方文化研究中也占有一席地位。20世纪下半叶,浪漫小说是出版业最有利可图的类别,吸引数百万女性读者趋之若鹜。拉德威对浪漫小说的成规惯例和个人读者与文本接触后发生的生动故事进行了考察,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女性阅读浪漫小说事件肌理,认为对阅读浪漫小说现象的注意力必须从孤立地考虑文本本身,转移到阅读背后那复杂的社会事件上。

推荐人赵亚净,2018级文化传播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民族传播、媒介人类学。

推荐人:张露予
推荐书籍:《观念的力量》

图片

  • 著     者:[英] 以塞亚·伯林

  • 译     者:胡自信、魏钊凌

  • 出版机构: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年版

  • 推荐理由:这本书收录了伯林的22篇文章,这些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从自身学术道路的梳理,到令他成名的俄国思想家研究,再到令他享誉世界的自由论述都包含在文集中,马克思主义、浪漫主义、自由,伯林通过对这些迥然不同的观念进行论述,展现了他从关心意义的哲学家转向关心情感的哲学家历程,阐释了他对观念力量的信仰。

推荐人张露予,2019级文化传播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媒介人类学。

推荐人:唐优悠
推荐书籍:《忍不住的“关怀”》

图片

  • 副 标 题: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

  • 著     者:杨奎松

  • 出版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年版

  • 推荐理由:这是一墨读书会上最打动我的一本书!情感上,它让我强烈感受到了知识分子深刻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思想上,它让我看到了人性在饱受磨难时最为真实和脆弱的一面;学术上,它让我看到了历史研究的严肃与活泼,也看到了史籍材料的鲜活。最近都提学党史,这本书刷新了我对“党史”的理解,刷新了我对“历史研究”的理解;更是刷新了我对“知识分子”的理解!

推荐人唐优悠,2020级文化传播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文化传播、媒介人类学。

推荐人:黄博
推荐书籍:《物与物质文化》

图片

  • 主     编:黄应贵

  • 出版机构: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 出版时间:2004年版                 

  • 推荐理由:本书以多个物质文化研究案例为主,从不同研究路径出发展开了对物的讨论。具体来说,作者提出了四种探讨物的路径:物自身、物交换、物分类、社会生活方式与心性。在这样的研究路径中,物性得到显现和理解,研究者得以透过象征性沟通系统来连结物与历史、社会、文化、心理等问题,并最终对深层次的社会和文化问题展开讨论。另外,本书的出版也让物与物质文化研究在人类学和知识理论发展上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推荐人黄博,2020级文化传播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传播与社会、媒介人类学。

图片

“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邀您接力!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