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开东:校长应该是侠之大者

 少芳v3mnkcr899 2021-04-03

前年一代大侠金庸先生仙逝。在与亲人接听视频电话的过程中,金庸先生听着听着,然后含笑离开了。老爷子凭借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江湖,一支竹笔,辉煌一生,最后用此种方式离开,也算是对自己、对亲人最好的方式。

在金庸先生所创造的成人童话中,最推崇的就是那些盖世英雄,也就是大侠。金先生评价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个观点,其实来自金庸的教育。他有一个非凡的校长,金庸最初对侠之大者的认识,就来自这个校长。其实,校长也应该是侠之大者。

据金庸秘书李以建记载,2003年,金庸先生到嘉兴参加一个学术讨论活动。期间回母校嘉兴一中拜访老师,顺便和学弟学妹见面。金庸先生步入校园,急切来到张印通校长铜像前献花,三鞠躬之后,金先生突然百感交集,情绪失控,涕泪横流,到了最后竟然失声痛哭,在场所有师生无不为之所恸。

直到他在学校大礼堂入座,面对着近千位老师和同学,金庸仍然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用哽咽而沙哑的声音,说出第一句话:“同学们,你们一定要感恩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老师!”

那一年金庸先生已经八十岁,而张印通校长是他十二三岁时的老师,时隔六十多年,金先生对校长如此刻骨铭心,可见师恩如山。

李以建说,在他跟随金庸先生20多年中,金先生情感失控这是唯一的一次。那么,张印通校长何以让金先生如此难以忘怀?人家的校长究竟是怎么做的?

张印通先生,1897年出生于嘉兴泰石桥张家湾。自小品学兼优,为模范生,中学得校长计仰先的赏识,推荐其考取官费生,留学日本。1931年起任浙江省立嘉兴中学校长。

金庸传记记载了一件小事,可见张印通的人品和情商。

张印通初任嘉兴中学校长时,年纪尚轻,学校中有不少老师是教过他的老师。其中有几位老师喜欢夜饮,经常喝酒喝到深夜回校,看门的工友必须起床为这些老师开门,特别是冬天,半夜起床开门是很冷的。久而久之,这位工友不免有些怨言。

张印通知道这件事后,考虑了良久,有了自己的主意。他让那位工友学校关门后先去休息,自己看门。等这些老师喝完酒回来,亲自为他们开门。每进来一位老师,他都恭恭敬敬地一鞠躬,并说:“某老师,您回来了!”

这样一连好几天,这些老师看到张印通作为一校之长,深夜不休息为自己开门,有所感触,就自觉地放弃了夜饮的习惯。而这位工友也深受感动,以后有老师外出,半夜起来开门再也没有怨言了。

我读这一段极为震惊,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校长。有知识,有见识,有胆识,有变通,有情感,有教育,有气象。张印通是小字辈,其他人是自己的老师,即便是一校之长,尊师重教还是需要的。但老师深夜外出喝酒,并且已经与工友产生了矛盾,怎么处理就是一个大问题。

无非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第一,装作看不见。听之任之,可能就会有大事发生。别说别人看在眼里,得寸进尺,就是看门的工友也对校长有意见。第二,让工友过时关门,不让夜饮老师回校。这样势必激化矛盾,很可能造成新的对立。第三,通过制度,禁止老师夜饮。这样老师夜饮问题解决了,但心里的疙瘩产生了。

明明只有这三条路,但张印通却选择了第四条路。他让工友放学后自去休息,自己每晚亲自恭候,为夜饮的老师开门,逐一鞠躬,说您回来了。一校之长,如此放下身段,如此低调谦和,不置一词。这些夜饮的老师无比汗颜,从此不再外出夜饮。看门的工友万分感动,从此晚上起床开门,也不再抱怨。一件难以破解的事情,豁然开朗,但这只是张印通校长的一个方面。

金庸先生于1936年小学毕业后,考入了当时的省立嘉兴中学。这时候张印通已经做了5年嘉兴中学校长。但在金庸入学的第二年,抗日战争爆发了, 1937年11月嘉兴即将沦陷,张印通校长于是带领全体嘉兴中学师生,走上了流亡办学的道路。

这让我想起了《巨流河》中的张伯苓校长,一边流亡,一边办学,流亡的过程就是课程,流亡的心酸血泪就是爱国教育。张校长带着学生跋山涉水,经余杭、于潜、兰溪、永康,最后到达丽水碧湖。在艰难的流亡生涯中,张印通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一路上坚持给孩子们上课,照顾和安排好孩子们的衣食住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小小的金庸当然其深受影响。

更重要的是,张印通对金庸还有再造之恩。嘉兴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金庸初中读的是嘉兴一中,高中也是。1940年,已经上高中的金庸,干了一件出格的大事。他在学校图书馆的壁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引发了全校同学的关注,所有人拜读,“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金庸究竟写了什么,何以引发如此大的轰动?

原来金庸写了一篇《阿丽丝漫游记》,描述阿丽丝小姐千里迢迢来到联高校园,兴高采烈遨游东方世界之际,忽见一条色彩斑斓的眼镜蛇东游西窜,吐毒舌,喷毒汁,还口出狂言威吓教训学生:“如果……你活得不耐烦了,就叫你永远不得超生……如果……”

眼镜蛇时而到教室,时而到寝室,或到饭厅,或到操场,学生见之纷纷逃避。所有学生都知道,这个眼镜蛇就是讽刺学校的训育主任沈乃昌。沈乃昌平时戴一副眼镜,他的口头语就是“如果”怎么怎么样,“如果”如何如何,因此,学生们背地里都叫他“如果”。但学生们由于惧怕他的淫威,敢怒不敢言。

金庸拔刀相助,但却触犯了马蜂窝。高一的毛头小伙敢教训老师?这在学校炸开了锅,沈乃昌等人就此要挟张印通校长,一定要开除金庸,让他立即退学。

张印通看了文章,心生爱惜之心,全力规劝,最终让金庸从“退学”转为“转校”,保住了他可以继续求学的机会。后来金庸又在张印通的帮助下,转学到浙江衢州中学,才得以继续学业。

血气方刚的金庸,当年如果没有张印通校长的宽容仁爱,早早辍学,那就没有后来誉满香江的金大侠。所以金庸对张印通的感情非同一般。

张印通祖上家境一般,到了父辈,通过做丝绸生意,勤劳致富,结果铸成大错。1954年张印通校长因地主成分受到错误处理,回泰石村张家湾务农。恩师后半生的遭遇更增添了悲剧色彩。

1992年12月,金庸回到嘉兴一种母校,在恩师张印通铜像前三鞠躬,并写下诗句:“当年遭寇难,失哺意彷徨。母校如慈母,育我厚抚养。去来五十载,重瞻旧学堂。感怀昔日情,恩德何敢忘。”

1995年金庸再回母校,捐资在校园内设立了一座张印通校长的铜像,并亲笔题词:“敬爱的张印通校长”,下署“学生金庸敬题”。

难怪2003年金先生80高龄,回到自己给先生立的铜像前,突然情不自禁。

这就是过去的校长,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与这些大先生们相比,我们今天的一些校长们,动辄用“让你挑不出毛病的处分”来威胁老师,不解决学校问题,老想着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简直就要等而下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