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疑是故人来——我与淮阴语文

 淮阴语文 2021-04-03


疑是故人来

我与“淮阴语文”

吴波

 在一个群里潜水久了,不要说别人忘了你是谁,甚至自己都会忘了当时是怎么进来的。

       近日,淮阴语文公众号陆续推出命题作文我与淮阴语文,一时间各路文友展才华,细诉年代脉络者有之,感念主编知遇之恩者有之,抒发文友间相惜之情者有之,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派祥和景象。

       在这种氛围之下,尤其在我读了同名作家吴波老师的文章之后,不住心里也起了骚动,说起来,我与淮阴语文也有着颇深的渊源。至今我都清晰的记得,第一次投稿到淮阴语文是在2017年的年初,那时,正是微信公众号蓬勃发展的时候。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我记得第一篇在“淮阴语文”上发表的是我的一首散文诗《灵魂的故乡——“宋词》。那时,微信公众号对我来说还是个颇为神秘的领域,虽然之前我也在其它公众号上发表过几篇,但那些公众号多以谋求读者打赏为经营模式,文章在他们的号上一经发出,编辑便会不停的催你转发以增加点击量,几次下来便让我心生厌烦,觉得吃相太过难看。对我来说,自己的文章在朋友圈都不想发第二遍,生怕有骚扰卖弄之嫌,何况还要转发到别的群谋求一点打赏,简直是有辱斯文。也是机缘巧合,无意间我读到了“淮阴语文”,从此打开了另一片天地。         

       在我投出第一篇文章的第一时间,就收到了主编的回复,叮嘱附上照片和联系方式并加了我的微信。不几日,《灵魂的故乡——读宋词》在淮阴语文的二版发表,文友们对这篇拙作给了很高评价,主编岁寒在拉我进文友交流大群之后又拉我进了核心作者小群,记得当时的群友大概在30人左右。时逢鸡年春节,家叔画了几张雄鸡图,我便借来做了一期诗配画《诗情画意贺新春》,因为应景的缘故反响也很不错。那年春节,主编岁寒即韩公组织我们联诗贺春,一时间文友们你来我往,在群里赋诗联句,大有《红楼梦》“庐雪庵即景联句”的况味。为此,韩公还特别出了期《丁酉年元宵诗会》。那时小群里人虽不多,但个个舌灿莲花,让我很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         

       2017年的上半年是我在淮阴语文最为活跃的一段时间,我几乎记不清这段时间到底在“淮阴语文”上发表了多少篇作品,印象里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一两篇文章占据一版,题材从季节时令到家长里短,从娱乐八卦到个人情感,间或还有用家叔的画作捣鼓的诗配画。作品发表之频繁让我都有些汗颜,每次和主编提及,韩公就会说你写的是热点,推迟不得,因着这份厚爱,我对淮阴语文一直抱着一份特殊的感情。       

       说到感情,就不能不提及当年在群里互动的文友,群主韩公自不用说,为人幽默风趣深受一众爱戴;马乃清校长每每出场都自带光环,被大家称为灵魂人物,我还记得当年曾有幸与他诗词唱和,真是清流雅士,君子之风。驿路飞雪是个很生活的姐姐,文章总是热气腾腾让人读出热爱与喜悦;汪老师智慧冷静,其文字有一种别样的清醒;还有打工皇帝,虽身处井隅却一直心向星光……在所有的文友里,毛哥是我唯一见过真容有过交流的兄长,小女高考填志愿,是毛哥主动联系我并热心给予指导,其古道热肠一直让我铭感五内。         

        2017年的下半年,小女进入高三,学业沉重加上青春期逆反,我不可避免的进入了焦虑的家长阵营,什么诗词歌赋都无力铺排,写作数量一路锐减,翻看我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记录,2017年下半年我在淮阴语文发表的作品屈指可数,其中有一篇叫《我们为什么要生孩子》。待到2018年,我已在淮阴语文销声匿迹,江湖查无此人,不久前,因两篇不便署名的作品,我投给韩公,韩公第一时间回复:可是故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