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医案按】溺血

 幽默的数据线 2021-04-03

图片


(清·俞震)

薛立斋治一妇人,小便血,因怒气寒热,或头痛,或胁胀。用加味逍遥散,诸证稍愈。惟头痛,此阳气虚,用补中益气加蔓荆子而痊。后郁怒,小腹内㽲痛,次日尿痛热甚,仍用加味逍遥散加龙胆草,并归脾汤。将愈,因饮食所伤,血仍作,彻夜不寐,怔忡不宁。此胆血尚虚,用前汤而愈。
一妇人尿血,久用寒凉止血药,面色萎黄,肢体倦怠,饮食不甘,晡热作渴,三年矣。此前药复伤脾胃,元气下陷而不能摄血也。盖病久郁结伤脾,用补中益气以补元气,用归脾汤以解脾郁,使血归经。更用加味逍遥以调养肝血,不月,诸证渐愈,三月而痊。
(编者按:该则医案也可能出现了误治,尿血也需辨寒热虚实,热证用寒凉止血药故宜,若是寒证用寒凉止血药只能暂时血止。同时针对出血证候,一般遵循,止血→消瘀→宁血→补血(虚)四部治血证大法方可除根。可以与张锡纯自拟方:毛仙阁用保元清降汤治疗的一个吐血证医案互参)
震按:《内经》谓胞移热于膀胱则溺血,故溺血证属热者多。实热则脉洪数有力,宜导赤散加栀、芩、淡竹叶、鲜小蓟,调滑石末,冲生藕汁。虚热则脉洪数无力,宜生地、归、芍、栀、芩、牛膝、麦冬、黄连等,调发灰,或茅根汁。若夏月有感暑热者,六一散加黄连、生地;若少年有血虚挟瘀者,阿胶、三七二味多服;若阻塞不通,并可加冬葵子、生蒲黄以化之;若多怒人有肝家郁火者,龙胆泻肝汤,甚则当归龙荟丸。惟久而不止则为虚,归脾补中益气酌用。或老年及久病人,始虽热证,久变虚寒,并可用八味地黄丸四味鹿茸丸等方。然用至此种药,小愈仍复发者,多不救。予选二案,又恐人止狃于属热治法,故取立斋以疗庸浅之通病。

作者:俞震,编辑/刘继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