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针灸治疗皮肤病 贺普仁 01 白癜方 白癜风是皮肤色素脱失而发生的局限性白色斑片。又称白驳风。多因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复感风邪,客于肌肤,致令气血失和,血不荣肤而成。西医认为本病是一种局限性色素代谢障碍的疾病。发病原因有遗传因素、自体免疫和神经因素。 【针方组成】 局部阿是穴,侠白。 【针方临证】 皮肤突然出现色素脱失斑,渐渐扩大,形状不规则,可多发或对称性,皮损处呈纯白色,边缘色素往往较深,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有的患者可伴有精神忧郁或心烦急躁。舌质淡或有瘀斑,舌苔白,脉缓。 【随证加减】 肝郁气滞者可加合谷、太冲。气血失和者可加足三里,三阴交。 【临床操作】 以短毫针围刺白斑患处,约1cm1针,留针30分钟。针后,用火针散刺白斑病灶及边缘处。用艾卷灸侠白穴,每侧半小时,可教会患者,自行在家中灸治。 贺普仁教授认为白癜风之皮肤白斑是疾病发于外的表象,因于气血失和以致肌肤失养所致,故气血失和是引起白斑的基本病理过程,这一过程的产生多由外感风邪或情志不畅引起。 在治疗方面,调和气血是基本原则。穴取肺经的侠白穴,部位在上膊,臑部内侧,白肉凸起之前方,垂手夹腋之处,肺脏之两侧,肺主白,故名侠白。 因肺主皮毛,肺主华盖,白斑病在皮肤,肺能输布气血至全身。灸治侠白,可调理肺气、调气和血、荣养肌肤。 围刺白斑,火针局部点刺等方法均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补益肝肾、养血消斑的作用,能够促进黑色素细胞再生以及恢复皮肤表面黑色素细胞的正常功能,调节内分泌的平衡,调理脏腑及机体免疫机制的功能。 按语 02 蛇丹方 蛇丹是在皮肤上出现簇集成群,累累如串珠的水疱,疼痛异常剧烈的一种皮肤病。因它多缠腰而发,故又名缠腰火丹,但也常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以腰肋部、胸部多见,头面部次之,多发于身体之一侧。 本病多因脾湿久困,肝胆经脉外受风热毒邪,或肝气郁结,久而化火,以致肝胆火盛,湿热蕴蒸,溢于肌肤脉络发为疱疹。 【针方组成】 龙眼,阿是(龙头、龙尾),丘墟透照海。 【针方临证】 初期皮肤发红,继则出现密集成簇的、大小不等的丘疱疹,迅即变成小水疱,三五成群,排列成带状,疱群之间肤色正常,患者呈索状刺痛、灼痛。舌黄或干,脉弦数。 热盛型:局部皮肤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 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躁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滑微数。 湿盛型: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体胖,舌苔白腻,脉沉缓或滑。 气滞血瘀型: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黯苔白,脉弦细。 【随证加减】 热盛型加合谷、曲池,湿盛型加足三里,气滞血瘀型血海。 【临床操作】 龙眼穴为经外奇穴,位于手小指尺侧第2、第3骨节之间,握拳于横纹近处取之。龙眼刺入0.2~0.3寸,或点刺放血,毫针透刺从丘墟向照海。疱疹病灶带前(头)、中、后(尾)部三棱针点刺出血加拔罐。 贺普仁教授在本方中用龙头、龙尾、龙眼。先用三棱针刺其延展所向龙头、龙尾之处,出黄水恶血以泻毒热,后再刺其他患处,再用三棱针刺龙眼。 其用意在于清热解毒,祛瘀除恶,以治其因;化瘀通络、凉血和营,以治其果。运用放血加拔罐方法以充分祛其恶血,使湿热火毒之邪能随瘀滞之血而出,给邪以出路。 这不仅能控制病情,而且能去除病原,所以它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之一。 取丘墟透照海,疏肝涵木,调理气机;曲池、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和原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施泻法可疏泄和通调阳明经气,健脾胃祛湿浊,清泻气血的壅滞;足太阴脾经的血海,善于活血祛瘀。 以上诸方诸法合用,微通法结合强通法,起到疏肝解郁、清热利湿、祛瘀止痛的作用。 按语 03 湿疹方 湿疹是以糜烂和瘙痒为主症的常见皮肤病。本病常因饮食失节或过食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造成脾为湿困,复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肌肤发为本病。湿性重浊黏腻,易耗血伤阴,化燥生风故缠绵不已,反复发作。 【针方组成】 委中、背部痣点、劳宫。 【针方临证】 热重于湿(相当于急性湿疹):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损初起皮肤潮红焮热,轻度肿胀,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疱密集,渗液流津,瘙痒无休,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 湿重于热(相当于急性湿疹或亚急性湿疹):发病较缓慢,皮疹为丘疹及小水疱,皮肤轻度潮红,有瘙痒,抓后糜烂渗出较多。伴有纳食不安,身倦无力,大便不干,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弦滑。 脾虚血燥型(相当于慢性湿疹):病程日久,皮肤粗糙肥厚,有明显瘙痒,表面可有抓痕、血痂、颜色黯或呈色素沉着。舌质淡、舌体胖,苔白、脉沉缓。 【随证加减】 热重于湿加曲池,湿重于热加阴陵泉,脾虚血燥加膈俞。 【临床操作】 委中以三棱针放血,实证放血量多,虚证可酌减放血量。背部有反应点即痣点,用三棱针挑刺1~3针,后加火罐,每次2~3个痣点。劳宫直刺0.3~0.5寸,阴陵泉直刺1~1 5寸,膈俞向脊柱方向斜刺0.5寸。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内因于湿,外因于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湿邪泛滥于表则生疱疹,破溃则流水;风热之邪袭于肌表,扰乱营卫之气则生痒。治疗当以利湿解毒,活血止痒为主。 所以贺普仁教授认为,放血有利于利湿解毒,调和气血。本病虽发于外,形于肌表,实则内联于气血,气血不调,风邪侵袭,则易患此病。 背部痣点刺络拔罐放血,有行气活血之功,血行则外风可疏,内风可灭;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合穴,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此穴放血,既可利湿解毒,又可活血疏风;劳宫为手厥阴心包经穴,与三焦经相表里,三焦主水湿代谢,取之可利湿解毒。若因该病日久不愈,病入血分,血会膈俞放血,可理血祛风祛湿。微通、强通合用,针刺效力倍增。 按语 04 瘾疹方 瘾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以皮肤上出现鲜红色或苍白片状疹块,并伴有瘙痒为特征。本病多因禀赋不受,又食鱼虾等腥荤动风之物;或因饮食失节胃肠实热;或因平素体虚卫表不固,复感风热、风寒之邪,郁于皮毛肌腠之间而发病;再有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气机不畅,郁而化火,灼伤阴血,感受风邪而诱发。 【针方组成】 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 【针方临证】 风热型:发病急骤,风团色红灼热剧痒,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或呕吐、腹痛,遇热皮疹加重。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风寒型:皮疹色呈粉白,遇风冷皮疹加重,口不渴,或有腹泻。舌体淡胖,苔白,脉浮紧。 阴血不足型: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或舌质淡,脉沉细。 【随证加减】 风热型加风池,风寒型加风市,阴血不足型加足三里。 【临床操作】 曲池、血海、三阴交毫针直刺泻法1~1.5寸, 合谷直刺0.5~1寸,风市直刺1~2寸,内庭泻法直刺0.5寸,风池斜刺0.5寸,足三里直刺1.5寸用补法。 曲池、合谷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原穴,善于开泄散风清热;脾经之穴血海可清血中郁热,三阴交养血凉血;风市散风驱寒,风池祛风清热;足三里健运脾胃调气养血。 贺普仁教授在临床上运用此方治疗荨麻疹效果良好,同时强调辨明病因,辨证施治。对急性期患者,要祛风止痒;对慢性患者,要扶正健脾养血为治疗法则。 按语 05 瘙痒方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自觉瘙痒而无原发损害的皮肤病,由于不断搔抓,常有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变化等继发损害。本病多因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或因风湿蕴于肌肤,不得疏泄而致发病。 【针方组成】 天枢、血海、三阴交。 【针方临证】 瘙痒时发时止,但周身无皮损,瘙痒剧烈,夜间尤甚,有时全身痒,有时局部发作。 血虚风燥型:皮肤干燥、脱屑,有明显抓痕及血痂,多见于老年人,冬春发病。舌质淡,苔薄白, 脉弦缓。 风湿蕴阻型:因经久搔抓皮肤继发感染或湿疹样变,多见于青壮年,夏秋季发病。苔白或腻, 脉滑。 【随证加减】 血虚风燥型:加阴陵泉;风湿蕴阻型:加曲池、合谷。 【临床操作】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火针点刺天枢,速刺不留针。血海、阴陵泉、三阴交、曲池,毫针直刺1~1.5寸;合谷直刺0.5~1寸,风市直刺1~2寸。 本病主要病机为血虚风燥和风湿蕴阻,风湿为主要致病因素,其内因为脾失健运,气血失调致内在血虚,脾失运化致湿邪积聚,所以贺普仁教授认为调理脾胃中焦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要点。 本方取穴天枢,天枢为足阳明胃经穴,其经脉属胃络脾,又为大肠募穴,是大肠经气汇聚之处,是调理胃肠中焦之枢纽,借用火针的发散之性,可健脾化湿。 血海、三阴交为脾经穴,血海擅长活血以祛风,血行风自灭,风散痒自消;三阴交健脾疏肝益肾,滋阴养血润肤。微通法结合温通法,借火针发散温阳鼓动之特性,共达到健脾养胃、养血润燥、祛风化湿止痒之目的。 ![]() 按语 06 斑秃方 斑秃是指骤然发生的头发呈斑块状脱落的疾患,俗称“鬼剃头”。多因素体虚弱,脾胃不健,气血化源不足,风邪乘虚侵袭,以致血虚风燥,毛发失养而脱落。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肝肾阴亏亦可至毛发脱落。其中,以血虚风燥者最为多见。 【针方组成】 中脘、上廉、足三里。 【针方临证】 头发突然成片脱落,脱发部位形状不一,大小不等,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继续发展,病灶数目、范围均可增多扩大,甚至累及全身毛发。患者可无自觉症状,发病前常有精神紧张或过度疲劳史。 【随证加减】 病重者可加梅花针叩打局部。 【临床操作】 上廉直刺0.5~1寸,平补平泻,中脘、足三里直刺1~1.5寸用补法。 ![]() 【针方明理】
![]() 按语 针灸治疗斑秃应贵在坚持。治疗期间,患者忌食油膩,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睡眠。 07 银屑病方 白疕是指皮疹上面出现多屑,银白色干燥的鳞屑,搔之脱屑,状如松皮的一种慢性皮肤病。本病以银色鳞屑,反复发作不愈为特征。 【针方组成】 委中、耳背青筋、膈俞、局部阿是穴。 【针方临证】 皮疹初起为淡红色点状斑丘疹,逐渐扩大或融成斑片,边界清楚,表面覆盖干燥的白色鳞屑,刮除表面鳞屑,露出一层淡红发亮半透明薄膜,称为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为细小的出血点,称为点状出血现象,以上为本病的两大临床特征。 患者常伴有皮肤瘙痒,口干舌燥,大便秘结,心烦易怒,小便溲赤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数。 【随证加减】 血热:大椎、灵台、曲池、内关、三阴交;血瘀:血海;血燥:大椎、血海、太溪、三阴交。 【临床操作】 委中、膈俞、耳背青筋均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患处局部用火针治疗。 ![]() 委中,别名血郄。善治一切血分病证。具有祛风清热、凉血活血的功效。所以凡血分有疾,再感受风热之邪引起的各种皮肤病皆可应用,是治疗皮肤病的常用穴。 耳背穴与之相配,可增强其清血分之热、行血分之瘀的功效,活血可祛瘀、祛瘀能生新,进而达到养血润燥止痒的目的。与膈俞同用,可调和气血而疏风。火针治疗可改善局部气血。 ![]() 按语 贺氏针灸三通法是我国著名针灸学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精研内难,通览甲乙,汲取历代医家思想之精华,并融合自己七十余年的临床经验,博采众长,对传统的毫针、火针、灸法、拔罐、放血等疗法取其精华,推陈出新而总结出来的针灸治病。 贺氏三通法课程由贺普仁教授之长子贺林以及嫡传长孙女贺小靖亲自授课,现场指导,小班授课,让大家共同掌握国之精粹—贺氏三通法。 1 贺氏三通法有哪些特色? 1.基于中医基础理论,从人体实际出发 贺氏针灸三通法包括:微通法、温通法和强通法。微通法即毫针刺法,古人将毫针称为“微针”、“小针”,如《内经》所云: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故此法代表的主要工具为毫针。温通法即火针疗法,“温”代表火针的特点,即借其温热效应。强通法即放血疗法。“强”表明放血的方法使用三棱针强刺激皮肤血络,迫使其恶血外出,达到决血调气。微、温、强反应了不同的针具、施术特点以及刺激量的强弱程度。 2.适于内科、外科、男妇科多种疑难杂症 内科:关节痛,腰腿痛,痄腮,肾虚腰痛,阳痿,遗精,胃脘痛,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面肌痉挛,末梢神经炎,颈痛,肩痛、背痛,类风湿关节炎等。 外科:乳痈,腱鞘囊肿,瘰疬,缠腰火丹,脂肪瘤,纤维瘤,慢性溃疡如静脉炎,脉管炎等。 妇科: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外阴白斑等。 皮科:神经性皮炎等。 骨科:骨质增生,外伤等。 五官科:眼病,鼻衄,息肉等。 3、操作简单、一学就会 贺氏针灸三通法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迅速等特点,尤其在高血压、白癜风、风湿性关节炎、发烧、儿童弱智、子宫肌瘤、外阴白斑、慢性小腿溃疡、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等疑难杂症均有显著疗效。用火针治疗中风后遗症为其疗效的一大特色。 针灸三通法讲习培训,是学习三通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三通法基础理论的学习,对三通法针法的基础训练,以及结合实际,讨论临床治疗的思维方法,对掌握三通法的核心技术有着重要的帮助。针灸本身是操作性很强的临床医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学习针灸三通法的不二法门。 1.主讲内容 第一部分:三通法原理 1、“病多气滞”的发病机理 2、“道”、“器”的针灸理论 3、“神”、“气”的针灸理论 4、“法用三通”的治疗体系 第二部分:三通法操作 1、“微通法”的毫针技术操作 2、“强通法”的锋针技术操作 3、“温通法”的火针技术操作 三通法操作中的重点教授课程,以《火针技术操作规范》国家标准为准则,全面介绍: (1)火针的功效; (2)火针施术前的准备; (3)火针施术的步骤及要求; (4)介绍各种火针的刺法; (5)火针施术后的处理; (6)注意事项和禁忌; (7)火针临床中各种常见问题的讨论; (8)火针临床的影像播放。 第三部分:三通法治病 1.脑科病、2.精神科病、3.内科病、4.骨科病、5.静脉曲张、6.妇科病、7.皮科病、8.外科病、9.儿科病等。 第四部分:贺氏针灸临床治疗心法传授 具体时间行程安排如下: ![]() 贺林 贺普仁教授长子,贺氏针灸三通法代表性传承人; ![]() 自幼跟随贺老长大,由贺老亲自培养,从事针灸临床工作近30年,为贺氏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北京中医管理局健康养老示范工程贺氏针灸临床项目负责人,《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火针部分》的主要操作人,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