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 | 桐花,清明之日桐始华

 静雅轩345 2021-04-03

《周书》:“清明之日桐始华”,奠定了桐花“清明之花”的地位。

宋朝吕原明《岁时杂记》总结了相沿已久的“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清明:一侯桐花,二侯麦花,三侯柳花。”

桐花是清明之征兆、标志。

清明时节,春和景明、惠风和畅,三春之景到清明绚烂至极致;

春天的生机经过酝酿、孵育已经全然释放;但同时“盈虚有数”,清明时节也已经是春事阑珊,天气变化剧烈,乍暖还寒、冷雨飘洒。

桐花因此而成为两种悖反意趣的承载。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桐花花开的时候,就是清明时节了。

清明节有着久远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后续渐渐融合了寒食节的习俗。

古时我国南北风俗各异,唐代以前我国北方上墓祭扫主要是在寒食节;唐代是我国南北各地墓祭风俗融合时期,清明节上墓祭扫已成风气。

因此,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诗《寒食江畔》曰:“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寒食江畔》

【唐】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沉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岸边草地散发阵阵青草气息,沙滩被阳光照的暖暖的,水面上倒映着睛空的云朵,这风景让我回忆起在帝京的日子。

春天的气味还和往年一样,但和我今天糟糕的心情是不相宜的。

听到在树下莺的叫声,我无言沉吟独自而立,在江边骑着马漫无目的地行走。

突然看见盛开的紫桐花,心中怅然若失,长久凝望,明天家乡就该是清明节了吧。

《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唐】李商隐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大中五年(851)秋末,李商隐离京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在送别李商隐晚宴上,时年十岁韩偓即席赋诗,才惊四座。

大中十年,李商隐返回长安,重诵韩偓题赠的诗句,回忆往事,写了两首七绝酬答。

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寄酬诗。历代寄酬诗都容易写得流于凡俗,但李商隐的这首寄酬诗,却因“雏凤声清”的名句卓尔不群。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传说中凤凰多产在丹山,它最喜欢栖息的是梧桐树。

因此遥远的丹山道上,当美丽的桐花覆盖遍野时,花丛中不时传来雏凤清脆圆润的鸣声,附和着老凤苍凉的呼叫,显得更为悦耳动人。

这是非常富于诗情画意的描绘;以“雏凤声清”的名句历来传诵不衰。

《忆王孙·刺桐花底是儿家》

【清】纳兰性德

刺桐花底是儿家,已拆秋千未采茶。

睡起重寻好梦赊。

忆交加,倚著闲窗数落花。

古时,二月以后农事渐忙,故古人常于寒食清明后,拆掉秋千。秋千既拆,新茶未采,正是晚春时节。

是以“刺桐花底是儿家,已拆秋千未采茶。”

我的家在那开花的刺桐树下,秋千刚刚拆下、新茶还未采摘。

寥寥数语,听来无不给人以温柔旖旎,天真烂漫之感。

“睡起重寻好梦赊”,少女春梦,睡梦之中,全是与心上人相守相聚的情景。

“忆交加,倚著闲窗数落花”。醒来之后,却只有回忆。本想倚靠着闲窗,静数落花,但脑海里却满是关于两人在这窗前依偎看花的回忆。

只轻轻几笔的勾画便使意象鲜明,境界全出。尤以“倚著闲窗数落花”之结语,形神俱到。

通读全词,清新自然,明白如话;纳兰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之誉实至名归。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