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时节荡秋千

 新用户0096fsbV 2022-04-05

荡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之一。“清明时因有寒食禁火之俗,为防止寒食冷餐伤身,古代盛行打秋千、蹴鞠、拔河等一系列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韩养民郭兴文《节俗史话》)

打秋千这项运动在我国起源很早,是由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项习武活动嬗变而来。“传说秋千之戏始于北方少数民族山戎,齐桓公北伐山戎,将此戏传入中国。”(朱大渭《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这说明早在春秋时期,秋千就已经传入了中原地区。

打秋千这项娱乐活动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了我国南方。“春节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袨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秋千。楚俗谓之拖钩。《涅槃经》谓之胸索。”(﹝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到了唐代,在寒食节打秋千更被称作“半仙之戏”。“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人士女因而呼之。”(﹝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这是说,每到寒食清明节来临,唐宫中都要竖立起秋千架,令嫔妃宫女们尽情玩乐。宫女们欢欢喜喜登上秋千,上下凌空,彩衣绣裙迎风飘舞,宛若仙女从天上飘飘而降。长安市民也竞相仿效。可见,当时的秋千之戏风靡一时。

到了宋代,清明节荡秋千也很盛行。像王安石《清明》诗:“东城酒散夕阳迟,南陌秋千寂寞垂”和文彦博《寒食日过龙门》诗:“桥边杨柳垂青线,临夏秋千挂彩绳”,都说明在当时民间,已有不少家庭都设置有秋千。

元明清之后,荡秋千的风俗一直流传了下来。“元《析津志》记载:二三月间的北京,上自内苑,中至宰执,下至士庶,俱立秋千架,日以嬉戏为乐。元代的秋千戏非常普及。明清时代,荡秋千主要流行于北方,以女子从事为多。”(常建华《中国古代岁时节日》)由此可见,清明节打秋千已发展为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且喜闻乐见的一项娱乐活动了。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彩妆少女在秋千上飞来荡去,确实让人浮想翩翩。“两重门里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想得那人垂手立,娇羞不肯上秋千。”唐代诗人韩偓的这首《相得》诗,将秋千更赋予为满载情思的道具,“其实也是往事了。彼时彼地,他也是孤自凭吊往事时,将她忆起。花媚玉堂,人已不在。寒食这天,他也只是一个人内心寥落地看院中花枝蓬勃蔓延。院中秋千尚在,好似当年的画面就在眼前。她娇羞地立在他身边,迟迟不肯上秋千。也不知是胆怯,还是想听他两句软语缠绵。”(王臣《岁时书:古诗词里的中国节日》)

清明节节期在仲春和暮春之交,它既有扫墓祭祖、缅怀祖先的风俗,也有亲近自然、踏青游玩的习俗。除了打秋千,还有施钩(拔河)、蹴鞠、放风筝等多种娱乐活动,这些娱乐活动流传到今天,我们偶尔为之还是感觉蛮惬意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