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前茶|一芽一叶,一芽二叶,那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为什么73 2021-04-03

前言

图片

“一芽一叶”,“一芽两叶”这些标准对于喜爱明前滇绿的茶友都不陌生。喜欢喝明前滇绿的人知道,平日里卖茶人所说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等级高、匀度高、净度好,在茶叶市场上很受欢迎。当然在云南滇绿茶农采茶时,也会用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等来描述采摘的标准,采茶根据不同情况有统一的标准,不同采摘标准的明前滇绿鲜叶价格不同,这有利于不同采摘等级的日照绿茶的加工,把握成品茶的品质。

图片

经常有茶友询问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的区别,采摘的标准不同价格也就不同,当然不同采摘等级的茶除了品相高低以外口感也会不一样,正常来讲采摘等级越高口感,香气等方面会越出色。在有关部门发布的绿茶等级标准中对于鲜叶的等级也有比较明确的划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不同采摘等级的绿茶在口感等方面出现区别呢?下面我们从鲜叶芽叶营养变化中解密:

图片

图片

图片

01茶多酚的变化

鲜叶中水溶性部分含量最多的是茶多酚,茶多酚对茶叶色、香、味都有很大的影响。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是其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关数据显示:一芽一叶为27.15%,一芽二叶为25.31%,一芽三叶为23.60%,依次减少。

儿茶素的含量,一芽一叶为14.68%,一芽二叶为13.93%,随着新梢老化而含量递减。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茶多酚还是儿茶素,在一芽一叶中含量都有所升高,一芽两叶其次。

这也就是为什么红龙丹心要求“一芽一叶”

因为茶多酚的含量对茶叶色、香、味都有很大的影响。

02氮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第一叶为26.06%,第二叶为25.62%,依次减少。此外经常喝日照绿茶的茶友都清楚,越为细嫩的绿茶中白毫越多,也越鲜爽,这主要就是受茶叶中氨基酸的占比影响,越粗的绿茶白毫越少,鲜爽度也越低,绿茶中氨基酸的含量是与茶叶的采摘等级呈正比的。茶叶中的氮化合物主要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咖啡碱等,这些物质与茶叶品质,尤其绿茶品质密切相关。

03氮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茶叶中的氮化合物主要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咖啡碱等,这些物质与茶叶品质,尤其绿茶品质密切相关。

第一叶为26.06%,第二叶为25.62%,依次减少。

所以一芽一叶中的蛋白质含量是最高的。

04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茶叶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随着梢龄的增长,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呈现为一个由少到多的积累过程,鲜叶越老,碳水化合物含量越多,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与茶叶品质呈负相关。

从不同叶位内质含量综合来看,一芽一叶品质是较高的。

图片

图片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明前滇绿的采摘等级中,越细嫩的绿茶营养成分越丰富,这些都会影响成品茶的口感,香气,回甘等等,因此在同一时间内,同品质的茶园中,采摘等级越高的绿茶品质就越高。但是这条件仅仅是同一时间,同品质茶园中,因为影响绿茶品质的因素有很多,不但要看茶叶外形,还要观色泽、闻香气、品滋味,看制茶的工艺。看茶制茶,才能发挥每一片茶叶最佳的品质。从原料到加工全面把关,才能让消费者喝的茶更加安全健康。

图片

图片

结语

红龙丹心明前滇绿“色绿、香郁、味甘、形美”

什么是一杯好茶该有的样子?

先观色——不同于市场大多的淡黄色绿茶,红龙滇绿是鲜亮的嫩绿色,更接近茶树上的绿茶的颜色,这对于炒茶的技术要求极高,很难做到。

图片

接着闻香——好的生长环境种出的茶,喝起来带有明显的兰花香。好茶叶是自带香气的,而引出这种香气则需要很高的炒茶技术。据说很多炒茶技术不到家的师傅,会偷懒加大火,就会破坏茶的味道。

图片

然后品味——泡开后的明前滇绿,香气四溢,入口柔润顺滑,口感鲜醇而饱满。饮完之后,回甘和余韵久久萦绕在口鼻之间,让人能感受大自然赋予茶叶的灵性和秀气。

最后观形——所谓好茶,是找到一种自然的状态。自然发芽的茶叶都是保持着一芽二叶的状态。一叶二芽的是一等滇绿,而特极滇绿则是一芽一叶。冲泡之后,茶叶会迅速沉到杯底,这是因为茶叶在生长的时候沉淀了足够的养分和矿物质,比重大。而不好的茶则总是浮在水面。

图片

还有一个要提醒的就是,茶叶不能喝干,杯子里要一直有水,茶汤清香持久,鲜醇、细滑棉柔,这才是真正的云南滇绿。

红龙明前茶质量严格把控 

云南滇绿采摘有严格的要求,只取用整棵茶树最细嫩的一芽一叶部位制作

采摘时须细心嫩采,以大拇指与食指柑紧,折断采下,投入竹笼。

最忌用指甲刻摘,以免断部水份榨出,内部组织受损而发酵,损及色味。且忌握手中,以免受热萎凋。一斤干茶约有三万六千颗嫩芽,由此可见明前滇绿的珍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