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当下二胎政策开放,同事英姐表示,自己家虽然只生了一个女儿,但她不会考虑要二胎了。大家都说,一个孩子太孤单了,以后长大了的养老负担也很重,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可能小两口要赡养4个甚至6-8个老人。 英姐说,自己家的邻居大爷和大娘70多岁了,身体状况都不太好。家里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正常来说,三个孩子养老,日子应该过的很顺畅。但是大儿子在外地工作,大儿媳在家一边上班一边带着上学的娃,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 二儿子虽然在省城工作,但是想把父母接过去,条件也不允许,因为自己家的房子很小,两位老人过去根本没有地方住。 女儿是老三,她家各方面的条件可以,也有时间和精力照顾两位老人,于是兄弟姐妹三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大哥和二哥出钱让妹妹照顾父母,就算是雇了老三伺候侍候老人。 没有想到,四五个月的光景。三个儿女就闹矛盾了,大哥大嫂感觉女儿照顾自己的爹妈是很正常的,不应该收钱。 二哥二嫂也说自己家每个月给了老三很多钱,父母根本没花多少,都让妹妹得去了。妹妹说,赡养老人应该是儿子的事情,都说养儿防老,你们不想照顾父母,出点钱还感觉委屈,既然这样,我出钱,你们哥俩照顾老人吧。 说来说去,意见不统一,兄弟姐妹大吵了一架,然后把爹妈送进了养老院。 英姐说像这种情况,三个子女有什么用?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等到父母老了的时候,他没得攀比,只能靠一个娃养老了。有条件他可以伺候父母,如果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结果也是去养老院。和子女多的家庭比较起来,能够减少很多家庭矛盾,也不用吵架生气了。 孩子再多,养老问题也不一定得到解决 很多家庭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虽然子女很多,但是一谈到给父母养老的问题,都会互相攀比,唯恐自己出钱出力太多。老大看老二,老二看老三,这也是很常见的现象。没有一个子女愿意独自承担对父母的养老责任,可能最后还是把爹妈送到养老院。 正如英姐所说,生再多的娃,他们不孝顺,父母老年时候的养老问题还是没有保障。总想着多生一个孩子,父母老了的时候,子女的会负担轻一些。 ![]() ![]() 还不如在孩子身上多下功夫,做好思想教育,从小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有孝心,做有责任和担当的人。 ![]() 就算家里只有一个娃的家庭,父母年老依然能够让孩子照顾自己。无论是一个孩子、还是二胎家庭、多子女家庭,都应该做好孩子这方面的引导教育。 ![]() ![]() 多个子女养老,互相推脱、挑剔 ![]()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句话大家都应该听说过。人越多,指望越多。大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儿,生怕别人赚了便宜,自己吃亏,不想付出,到最后难过的还是老人。 ![]() ![]() 多个子女给父母养老也是这样的道理,孩子们总是互相推脱,大家应该尽心尽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 父母将儿女养大,给了孩子生命,辛苦的付出,供子女上学,帮助孩子们成家立业,可以说是劳碌一生。等到爹妈身体不好,年纪大了时,子女本应该好好地孝顺老人。 ![]() ![]() “百善孝为先”,作为子女长大以后应该懂得感恩父母,用自己的孝心回报爹妈,不用考虑其他兄弟姐妹怎样做,自己做到问心无愧就可以了。 ![]() 不需要去攀比,只要自己孝顺老人就好。别等到父母不在了时才幡然醒悟,追悔莫及。 ![]() ![]() 老人提前做好养老打算 ![]() 当下的年轻人生活压力大,每天忙碌于工作,照顾孩子,他们还有助于自己的生活和追求。作为父母也应该理解,不要寄过多的期望于儿女身上,因为养儿防老的年代早已经过去了。老人们想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的舒服一些,就要提前做好打算。 老人可以提前将钱存起来,以后去养老院,身体状况不好的老人,也可以雇保姆、护工来家里照顾自己。总之不要把自己手里的钱全都交给儿女,并不是说孩子们都不孝顺,而是子女将来不一定有能力拿出父母的养老钱。 老人如果把手里的积蓄都给孩子用了,等到自己身体不好,需要用钱时,子女却拿不出来这笔资金,老人的晚年生活会很凄惨。 ![]() ![]() 枕边育儿寄语: ![]() 身边有很多这样的父母,觉得自己留再多的钱也没有用,会倾其所有帮子女买车买房,等自己身体不好需要钱时,却要赊着“老脸”出去借。提前做好打算,才能够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不依赖子女,也不给他们增加太多的负担,这样才能够有自己的尊严,两代人都会过的很舒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