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古80%水果蔬菜从中国进口,蒙古人为什么自己不种菜?

 新一壶春秋 2021-04-03

蒙古水果蔬菜贵。达赖额吉市场,乌兰巴托最大的菜市场,也是外国人最喜欢来的市场,羊肉每斤四五块钱,但西红柿卖到十五六块钱一斤,而苹果,一个约合10块钱左右。


行走乌兰巴托街头,随便走进一家饭店,会发现市民吃的基本是牛羊肉炖土豆、胡萝卜,外加奶茶,什么清炒虾仁,炒青菜之类的,根本看不到。饭后想让老板赠个果盘,想都不要想,这顿饭甚至赶不上那个果盘贵。

实在馋了,去韩国人开的饭馆里,也只能吃到40多元一小盘的水果沙拉,几小块苹果、哈密瓜,都能数的过来。

蒙古的蔬菜、水果基本靠进口,自己能种出来的,只有胡萝卜,土豆、洋葱三种,水果也就是沙果了,据说还是从我们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引进过去的。


那么,蒙古人吃的水果、蔬菜都是从哪里买来的?是中国。

二连浩特市网站显示:蒙古国80%以上的果蔬通过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口。2021年1月份,二连浩特口岸共出口果蔬9896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8.8%。

这样算下来,一年蒙古从二连口岸这边买的水果蔬菜就有10万吨以上。二连的导游介绍:蒙古人主要买苹果、橘子、梨、香蕉以及洋葱、圆白菜、土豆、西红柿等果蔬。她开玩笑地说:我们不卖菜,他们就只能光吃肉了。

二连浩特国门一侧,是蒙古的扎门乌德市,这里有很多货车司机从事果蔬运输,常年往返于二连浩特市与乌兰巴托市之间。二连口岸针对他们实行优先查验,优先放行,每辆车通关时间不超过1分钟。


既然水果蔬菜价格高,为什么蒙古人不自己种菜呢?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自然条件不允许。蒙古北部和西部是山地,南部是戈壁和沙漠,可耕地较少。这里干旱少雨,无霜期短,积温不足,不适合蔬菜种植和生产。能适应这种环境的水果,也只有哈蜜瓜、山楂、沙果等。

一个是生活习惯。蒙古有320万人,一半住在首都乌兰巴托,一半过着游牧或半游牧的生活,他们经常迁徙草场,在一个地方呆的时间不长,他们等不到蔬菜成熟,就需要迁走了。

一个是懒。蒙古人对种植业不感兴趣,他们以草原为家,哪里有草就去哪里,他们宁可吃肉,搭配点圆葱,土豆,胡萝卜,也不想下力气种菜。而水果更贵,很多偏远牧区的孩子们,七八岁了还没吃过苹果。所以,中国游客去蒙古旅游,带点水果送给当地人,非常受欢迎。


蒙古种菜能赚钱。发现这个商机后,一些聪明的中国人会选择去蒙古务农,他们填补了当地农业的短板和空缺,但最终能坚持下来的并不多,原因很简单,他们逐渐发现:贩菜比种菜更赚钱。于是纷纷转行。


最后,我们补充一点,除了二连外,满洲里、巴彦淖尔、酒泉等地方也都有蔬菜水果出口给蒙古。这些地方离蒙古近,路上不耽误的话,水果蔬菜坏不了。蒙古人也从北边的俄罗斯进口的蔬菜的,不过数量很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