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公孙弘'盛毁'收复西南夷的态度,简述汉武帝以前的几代边疆危机

 双飞金燕子 2021-04-04

一,公孙弘反对收复西南夷,其实是代表了汉初大臣普遍的怯懦心理

公孙弘丞相是齐地菑川国薜县人,少时家贫,在海边放猪。

从公孙弘

丞相公孙弘

四十年前一无所成。四十岁时开始学习《春秋》,他是个笃行君子,非常孝敬后母,以孝闻名国中。公孙弘六十岁时赶上英姿勃发的汉武帝初继位。适时招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被征为博士,出使匈奴,没有完成使命,被罢归乡里。元光五年,再次出山,被擢为太常。其时,汉武帝开发西南夷道,置郡,激起巴蜀民反对。汉武帝派他去调研。回来后,他'盛毁'西南夷开发出来也没有用处,建议不要这些蛮夷之地,汉武帝不听,继续开发,并派司马相如回乡安抚巴蜀之民。

元朔三年,公孙弘为御史大夫。汉武帝通西南夷,东方新建沧海郡,北筑朔方郡,公孙弘激烈反对,汉武帝让朱买臣诘难御史大夫。最后,暂停西南夷,而集中精力于朔方郡的建设。

二,汉高祖建立汉朝时,丟了多少地方?

1,对于西南夷,早在楚威王时,将军庄峤就平定了这块地方,并以楚国的名义统治滇池昆明及附地区。庄峤回楚国时,秦军侵夺了黔中地,断了他的归路,他只好回滇池做王。秦灭亡楚国之后 ,开发五车道。路一通,秦就灭亡了。汉朝刚建立之后, 干脆不要这块地方了。这样西南夷自由地生长,巴蜀商人把生意做到了夜郎、番禺、大夏乃至身毒国。但我们要记住的是汉朝初年,这个地方是被'抛弃'了的。'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关蜀故徼'。

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庄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余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徼。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筰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

2,朝鲜,自从召公分封于燕地之后,历代就开始向鸭绿江南开发,逐渐征服了真番及朝鲜半岛的众多小国,并设立了官吏管辖,筑修了亭障关口,并派兵把守。秦灭燕,这些地方为燕国属地。燕王卢绾反叛后,入匈奴。汉兴,为其远,难守,重修辽东关隘,并以坝水为边界,属于燕王统管。朝鲜胡满逃到旧时秦朝建立空旷地带,盘踞坐大,欺压真番等附近小国。朝鲜游离于汉朝而为外臣。这些番国迅速崛起,阻断交通,诱惑齐燕亡命之徒,实力壮大,不听汉朝诏命。

从公孙弘

汉景帝

3,闽越,东越(瓯)。这两个地方的民众均可看作是越王句践的后代。秦并天下,废了君长,改为郡县。秦末动乱,他们归附鄱阳令吴芮,一起反抗灭秦。由于项羽没有封吴芮为王,所以不跟着项羽,跟着汉王刘邦了。汉五年,闽君为东海王,无诸为闽越王。吴楚七国反,东海王杀刘濞。建元三年,闽越发兵围东瓯,东瓯派人请汉朝派兵支援救困。汉武帝问田蚡, 田蚡说不救。他认为这是他们天生的爱打架,从秦朝以后,就不要了的,管他做什么。但是,汉武帝骂了舅舅田蚡一顿,让庄助带兵去平定两越动乱。结果把东瓯民众内迁,处之于江淮富庶之地。东瓯于是成了块空地。从田蚡话中,看得出汉初是没要这块地方的。

4,南越,在秦朝时期,刚刚被开发出来,就遭到秦末农民战争的厄运。被派到南越的赵陀由此自立为南越王,自称武帝。不听中国招呼。汉高祖和吕太后时期,也只是用好言好语安慰,仅仅在于保持南部边境稳定而已,并没有大的动作,致使南越王做大做强,汉朝初期拿它没有办法,经过几十年发展,占据了长江以南大片地区。

从公孙弘

汉武帝少年时代

5,匈奴从来就是长城以南的中国民众的对头,到秦汉时期,已经成了秦汉两王朝的敌人。秦始皇派蒙恬夺回河套平原 ,建立实行了郡县管理。秦朝灭亡以后,楚汉纷争无暇顾及北方,匈奴乘机夺走了河套平原及其附近的广大地区。汉朝建立之后,白登山的遭遇,让汉朝人几年不提匈奴事。由此 匈奴更加猖狂 。秦朝的土地在汉朝的手里,掉了一大部分,无力收回来。特别是匈奴占据的长城北面的广大地区,汉朝初年仅仅是在长城附近保持双方和平而已。但是,匈奴人一旦得不到满足,照样武力侵略不止。

三,为什么会成这样?

关键不在于没有物力财力,而在于汉朝当权者没有胆量。汉朝立国五十余年,物质财富不少,富厚了。如果说开国之初不招惹四邻坐大的邻居是国力不够,那么,层层相因的粮食烂在仓库里,串钱的绳子已经腐朽了,不用于安邦定国,利民利国又有什么用?不去收复秦朝打下来的土地,应该是汉朝的失当。仅仅说力量不够,不足以东征西伐,南讨北击,是站不稳脚的。究其原因大致与这些基本问题有关。

从公孙弘

刘邦和吕后

1,汉朝上层的决策层面畏难情绪,

从汉高祖到白登山出围,回朝后不得已釆用和亲政策,维持一个消积的稳定局面而己。终高祖一朝,与四邻的关系,也就只同匈奴交流了这么一次 ,此后大部分时间是在同国内的叛乱打仗,直到死亡为止。汉惠帝,吕太后母子十五年 ,除了安抚四夷以外,也没有过实际的动作。汉文帝父子,有了个'文景之治',力量不可谓不强,但是,匈奴几次大规模地侵边,也只是防备而已,并没有主动出击过。这说明了,他们的思想上意识上怕惯了匈奴的掠夺侵边。

从汉初高祖到孝惠吕后,固然要时间复苏社会经济,到吕后刚去世,社会经济全面好转。司马迁在《呂太后本纪》结来时大加赞赏:

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这段引文里面说明社会安定,民众安居乐业。社会财富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

吕后母子十五年,积累了相当的社会财富。中央直辖的郡县丰足,那么占天下一半多的封国也富得流油。正是这样,汉朝开国前二十几年,全国上下就养成了'安居'而无所作为的习气。对外国滋事挑衅动不动就是送金银、财宝、″和亲',去换取暂时的和平。汉文帝早年在代国,面对强敌不敢回长安,也是在汉朝与匈奴的夹缝中生长起来的一代应急皇帝,因此汉文帝更是一个不想多事的皇帝。一切都是按汉朝早就安排好了的制度办,一切均有大功臣代刀切菜。终文帝一生,就是用金银钱帛,宗室翁主换取既成的边境平静。如此以来,匈奴几次越界南侵骚扰也不作积极反应,南越尉佗称帝,东越反复,西南夷抛弃的局面一点没有改观。至于汉景帝,上三代安宁的环境造成藩国强大,七国野心支撑起胆子,与中央叫板。这些恶果,内忧外患,与上层决策者关系非轻。养虎成患,虎大伤人。正是汉初几代帝王给后人的教训。

从公孙弘

韩安国极力反对讨伐匈奴

2,国力恢复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

关于这一点,确实要恢复时间。汉朝恢复时间在汉高祖一家三次为决策者时几乎已经完成。相比较于秦始皇帝,在平定六国之后,几乎没有休养生息,依然两线作战,国内大规模地工程建设。给后代奠定了一个大大的江山。相比较而言,汉朝建国二十余年,连秦朝打下来的地方也收不回来。所以说,这种收复失地的决心,几乎与恢复力量没多大关系。秦朝认为,凡涉及到祖宗(周天子治下的)拥有的土地,必须拿回来。蒙恬去收回了河套地区,又修长城看守,而汉朝建国六十余年,拿不回来,河套地区成了匈奴长期挑衅汉朝的前沿保垒。

3,与上层建筑的思想体系有关系

汉朝的政策,是秦朝的政策改造而来的,在哲学上叫'扬弃',鲁迅先生有篇《拿来主义》,说的就是好的东西留下,不好的东西拋弃。否则就是全盘接受了。汉朝初期的治国思想,其实就是逆来顺受,对内凶狠,对外软弱。这与建国者及其左右的生活阅历有关。他们的小富即安,发展成安居乐成。逐渐与黄老的清静无为合拍,一切都顺其自然,別做出头的檩子。这种思想在上层一旦提倡,事关荣华富贵的中下层必然奉迎。所以,后来汉武帝一提反击匈奴,马上就遭到韩安国等元老级的大臣反对,找出各种理由证明不打才是正确的。东越闽越相互打仗,向中央求救。太尉田蚡马上就说不用管他们,让他们去打,从秦末开始,就放弃了的。汉武帝让汲黯去看看,汲黯走到半路上,跑回去了,认为不值得为越族人操心。西南夷的开发一碰到了点困难,让公孙弘去看看,公孙弘回来就说要不得,不用管了。这些人奉行的态度,表明了这个政权形式下的大臣的思想已经陈腐得对任何事情漠不关心。还望他们支持去收回领土,平定四方的边境地区吗?

从公孙弘

西汉初年的边疆形式图

4,汉初的皇权被功臣派相权及外戚派皇太后权利淡化,因此,缺乏强有力的决心。

手提三尺剑取天下的汉高祖,干什么事都是自己动手,所以他在世时,只有他夺别人权利的,没有别人夺他的东西的,这就是强者规律。他死后,一至到汉武帝前期,均是外戚在台前台后专权!为什么汉家谥'孝',孔子曰,在家孝,仕君忠。这是儒家界定忠孝为仕宦的基本修养。汉家的'孝',其实就是爸妈的'乖儿子',乖儿子得听老妈的话。因此,外戚专权,是乖儿子理不起事的补充力量。吕太后,薄太后,窦太后,王太后,哪个没两把刷子?这种老太后治国决策,特点就是清静点,有饭吃,儿孙满堂,别打架抓扯。汉初几个老太后对儿子的影响,就是怕儿子多事,破坏自高祖以来的平和日子。因此,外戚的专权,影响了汉朝皇帝收复边境地区的决策。汉朝军功大臣,开初有血气,一听说匈奴为乱,马上跟着皇帝去打,白登山一围,冷了几天,回来后噤若寒蝉,再不提打击匈奴这件事了。这叫打怕了。跟随刘邦的一批军功大臣,几乎都是没有同匈奴打过一仗的就去世了。留下的也成了坚决的反对派,成了汉武帝打击匈奴的胖脚石。

四,结论

在汉初的六十余年里,匈奴夺去的河套地区被匈奴占据了七十年左右,是大将军卫青收复回来的;朝鲜,东瓯,闽越被收回,南越被收回,西南夷被收回。张骞开始凿通西域,终汉武帝一生,与匈奴战斗不止。以后的各朝代,对于中国,不是毕生进行统一战争,就是尽最大努力为统一作准备。比如,三国吴蜀魏,都为统一作过准备。统一国家,收复失地,历来是主流社会存在的形态。

从公孙弘

汉武帝

汉朝初年的周边地区,如果不是汉武帝决心放手一搏,还不知道什么个结局。但从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予契丹,就知道为祸中国几百年的灾难的源头。在千秋伟业上,秦始皇汉武帝并称'秦皇汉武'。不愧英明论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