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
《道德经》只有五千文,古往今来,启发了无数的人觉悟。其精华,提炼成3个字,即:静、虚、柔。 下面详细分享给大家,悟到的人,勤加实践,一生受用无穷。 静:清静为正 老子说:“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当寒冷的时候,活动起来,感觉到暖和,这是“躁胜寒”; 当炎热的时候,心静下来,心静自然凉,这是“静胜热”。 寒和热,是两种相冲的、属性相反的能量,类似一个太极的阴阳两面,唯有“清静为正”,可以调和二者,得到能量的冲和、平衡。 王弼说:“静则全物之真,躁则犯物之性,故惟清静,乃得如上诸大也。” 所以“清静为天下正”。 当我们感到烦躁的时候,清静下来,可以调整、冲和自身的能量场,回归平静。 我们做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就是让自己静下来,回归本性,遇见和接纳真实的自己。 虚:虚空若无 现代社会,充斥着声色犬马,心境保持“虚空”的人,要很高的觉悟。 普通人有一个大大的自我,把自己看得太重,也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会想太多,患得患失。 有觉悟的人,放下自我,调整意识频率,进入“虚空”的心境。 怎么放下自我? 老子说:“不自见,故明。” 每个人都有一个“我见”,这是主观的个人之见,代表自己看问题的一个角度,不一定是客观的。 放下个人之见,无我,可以洞见自然规律,内心明了,开始觉悟。 虚空,不等于谦虚。 虚空,接近“忘我、无我”的状态,纯粹是物来则迎,事过则迁,内心不执着过去,不畏惧未来,无畏无惧,顺其自然。 柔:柔弱胜强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柔弱胜刚强。 柔,不仅是软弱,也是柔韧,一种百折不挠的意志力。 你可以打败一个强硬的人,却无法打败一个永不服输的人。 因为后者,有强大的意志和柔韧性,屡败屡战,只要他不倒下,迟早有崛起的一天。 现实生活中,软弱是不是没有用? 一个人性格软弱,不等同于《道德经》说的“柔弱。”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底下的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弱的一个点,开始酝酿,逐渐发展壮大,这是自然规律。 “弱者道之用”。 别小看微弱的力量,正是这些微小的力量,一天一点,日积月累,也可以变成巨大的力量。 曾国藩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这句话正是老子“柔弱”的应用。 人的格局和策略要大,但是,实践起来,还是要从小事开始做起,否则就会变成眼高手低的人。 《道德经》值得我们反复品读。 在生活中实践,多提醒自己“静、虚、柔”,能做到这3点,就可以解决人生的诸多问题,坚持实践,慢慢觉悟,受用无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