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糖饮料真的有益健康吗?

 板桥胡同37号 2021-04-04

“0糖0脂0卡”是不是智商税?


图片

文 | 《财经》记者 余乐
 


先说结论:

1、饮料中的不健康成分主要就是糖;

2、所以,无糖饮料肯定比含糖饮料健康;

3、人体的糖分摄入有多种来源,要从总体上控制糖分摄入,光是喝无糖饮料还不够。


知识点1:饮料里的糖有害吗?

 
糖是人类身体不可或缺的一种化合物,是人体的能量来源,但问题是,现代人摄入的糖实在太多了。而且,营养学上所说的糖也不仅仅是白糖、红糖、冰糖……主食、淀粉类食物等碳水化合物也是糖。大部分零食、糕点、甜品都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摄入过多糖分所带来的健康问题已经无需多言,人们也早就知道许多饮料都存在糖含量过高的问题。但是有多高呢?
 
根据2016年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每个人每天的糖摄入量不应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约25克以下,而一罐碳酸饮料的糖含量往往就已达到30克,超过了一天的推荐值。
 
此外,饮料中的热量基本也来自于糖。因此,含糖饮料对健康的危害不言而喻。

图片

知识点2:无糖饮料是真的“无糖”吗?

 
这个问题还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解释清楚的。
 
从饮料的成分来看,无糖饮料是用各种甜味剂取代了含糖饮料中的添加糖——包括白砂糖、果葡糖浆等——这部分糖是肯定没有了。
 
那么,甜味剂里有没有糖呢?
 
目前饮料中使用的甜味剂多种多样,其中大部分确实和糖没关系,但也有少量是属于碳水化合物的,例如元气森林等无糖饮料中经常使用的“赤藓糖醇”。所以你在元气森林的成分表中可以看到“糖”是0,但“碳水化合物”不是0,这里的碳水化合物就是赤藓糖醇。
 
图片
  
不过,赤藓糖醇既然能用来取代糖,说明它还是与糖有区别的。这种物质不被酶所降解,也不参与糖代谢和血糖变化,只会随尿液排出。所以,你“喝下”了碳水,但并没有“摄入”,也就不会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知识点3:甜味剂对健康有害吗?

 
饮料工业使用人工甜味剂的历史悠久,早期使用较多的有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安赛蜜等。这些甜味剂均为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虽不含糖,但也没有任何营养价值。

这些人工甜味剂安全性和对健康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但各国政府都批准它们为合法的食品添加剂。而且,由于人工甜味剂的甜度比糖高出很多,所以其在饮料中的含量是很低的。“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因此,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只要你不是每天喝好几吨无糖饮料(也没人有这本事),就不用担心这些甜味剂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近年来,天然甜味剂后来者居上,大有取代人工甜味剂的趋势。赤藓糖醇、甜菊糖苷都是其中的代表。很多新推出的瓶装饮料都选择了赤藓糖醇,而喜茶、乐乐茶等奶茶店里都提供了用甜菊糖代替糖的选项。
 
很多人对甜味剂的诟病并不在其本身的安全性, 而在于它的“甜味”感欺骗了大脑——大脑收到了甜味信号,却没有摄入糖,这会导致它增加对真糖的渴望。
 
这种说法从理论上讲是有道理的,但是人毕竟是有理智的,哪怕大脑渴望糖,只要你坚持住不去摄入也就没问题了。至于能不能忍得住,我只能说因人而异。唯一需要再次提醒的是:主食、糕点、零食也是糖。光是不喝含糖饮料还不够,这些东西也要少吃。
 
总结:用无糖饮料替代含糖饮料,肯定是对身体更有益处的。但是,你还需要从总体上去控制自己的糖分摄入。不能一边喝无糖饮料,一边狂吃碳水化合物超标的食品。换言之,如果你总体上摄入的碳水很少,那么喝点含糖饮料也无妨。

热门视频推荐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