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史为据求证三代,去伪存真走出误区

 楚士祥丁 2021-04-04

一. 误解秦相吕不韦的“凡周867年”,即把公元前1123年古公亶父在歧下立周建国当作武王克商年,即把古公建国后的周867年,当作武王克商后的867年。这也是二千多年来众多历史学家犯的最大最多最严重的错误,也是研究商周历史过程中最大的误区。司马迁在前先错,刘歆跟后,皇甫谧也受骗!当今“工程”也难免,故而他们开口便是:周朝有八百年历史。而实有为754

年,与八百相差远。

盂鼎》金文有:“王若曰:盂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在武王,武王祠文王作邦辟,乃匿有四方允正,……。”周人认为武王伐纣,只是继承了文王之遗志,开邦辟野,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领地。是以小国取代了大国。

古今许多人不明商周之间既存在君臣王侯列国关系,还存在着改朝换代的事实。忘了《周书. 序》所言:“昔在文王,商纣并立。”不明商亡之前,周已“三分天下,有其二”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方伯。便简单将“凡周周867年”加上周亡的公元前256年,错误地认为武王伐纣为公元前1123年或公元前1122年、1121年。

因此《通鉴外纪》便错误认为“武王伐纣,起己卯至庚午(周幽王十一年),凡三百五十二年”,错误得出西周为352年。(769+352=1121)错误地将“武王伐纣”定在公元前1121年左右。

帝王世纪》、《初学记》也云:“自克殷至秦灭周之岁(-256年),凡三十七王,八百六十七年。”(256+867=1123)

汉书》中的刘歆及《史记》作者司马迁他们都犯了同样的错误。也是“武王伐纣”为公元前1121年左右的偏信者,他们不但误定伐纣、克商年,而且把个西周各王在位年,搞得一团糟,也鲁纪年改得面目皆非,认为“鲁桓公离伐纣400年”!711+400=1111年,

这些作者爱贪图方便,不知便宜有时不一定能得好货,图方便往往会误大事。更不知公元前1123年正是古公建国年。如果三代历史如此简单,又何能有伐纣年代之谜,三代之断层?

二.不明三代纪年方法的各不相同,尧舜用载,夏用岁,商用祀,周用王年。将武王伐纣年的日干支,误为年干支。以日误年,错断伐纣年。

例如:武王伐纣,周师初发,日之干支,夏历庚寅。有人误以为“武王伐纣,岁在庚寅”,以日伪年,错断武王伐纣为公元前1051年,人为多出41年。

同样,又有人将周师初发之日的周历日干支“辛卯”,当作年干支,定武王伐纣为辛卯年,即公元前1050年。

更奇的是当今有位历史教授不明三代时商为天子,周为伯侯,商周只是君臣上下级关系,而将《周书. 序》所言:“昔在文王,商纣并立。”理解为“昔在文王,商周并立”,是两个朝代并立关系,继而扩大为夏商周三代并立,而延续的推陈出新,新旧替代的朝代更换关系!

二. 也有人将“纣王元年,初封九侯,西伯为昌”的文王次元年,当作武王伐纣年。定为公元前1063年左右。误言:“武王伐纣,至庚午凡292年,”(1062-769=293)此错误结论也正为某些《中国通史》所采用。

三. 将文王被释,文武制命的公元前1036年,当作伐纣年,因此会得出“自武王伐纣至幽王庚午,凡257年”的错误结论(1036-769=257)。

四. 将文王受命,改元立国,文王次元的公元前1022年,,岁在辛未,当作伐纣年,因此《竹书纪年》又错断西周为253年(1022-769=253)。

五. 将武王元年或次元年当作伐纣年:

(17+1010=1027)、(13+1010=1023)(13+4+1010=1027)(1027-4=1023)

此说忘了《汉书》文王“即位八年而崩,亡后四年武王伐纣”的历史事实。当今有些《中国通史》及《新编资治通鉴》所定武王伐纣为公元前1023年,或公元前1027年即由此出。

七. “以日误年”董作宾先生,以周师初发的夏历“庚寅日”误作“武王伐纣,岁在庚寅”,因此错判“武王伐纣为公元前1111年或公元前1051年。

八. 《竹书纪年》“周武王以西伯十有二年伐商有天下,元年辛卯,又六年亡,先后十七年。”

西伯昌受命改元立国为已未年(公元前1022年),即位七年而崩,九年为虚数。亡后四年武王伐纣。古人又念念不忘“辛卯” ,其实此之“辛卯” 原为武王伐纣,周师出发时的日干支,古人以日误年,硬是要断其为年干支,定武王伐纣为辛卯年,即公元前1050年,人为将武王伐纣提早了40年。再说如以文王受命为武王元年,也应是己未年而不是辛卯年。

古文原句应该是:周武王以西伯发十有二年伐商有天下,元年己未,又六年亡,先后十七年。 但必须明白,武王是死于克商年十二月,“又六年亡”是指周公摄政六年!元年不是己未,而是辛未!而己未则是文王受命改元年!

1022-8-4=1010(年) 1010-6=1004(年) 1022-17=1005(年)

古人在言到武王伐纣克商后的政年时,有曰:二年、四年,有谓:六年、七年。

言“二年”者,肯定为错。一是受《史记》影响,二是不明武王伐纣次虽然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心脏病差点死去,吓坏周公,但乃为虚惊一场, 武王“翌日”身体就恢复健康。此二年是指伐纣年与克商年!而非武王克商后又活了二年!

“四年”是指文王崩,武王为西伯发四年,而非武王克商后又有四年!

言“六年”者,虽为正确,但不事实。死后二年,载格、践位也算其政年,言“武王即位六年”有理,不为大错。

言“七年”者,虽言无理,但非大错。言“七年”者,一种是从伐纣年算起,还有一种则是出于夏商周三历的不同。

尚书大传》周公一年救乱(癸酉年),二年克敌(甲戍年),三年践位(乙亥年),四年建侯(丙子年),五年营成周(丁丑 年)。六年制礼乐(戊寅年),七年致政成王(己卯年)”。

此是指武王驾崩后,周公救乱至返政成王的这段摄政历史,千万不要将它误解为武王至成王的历史!因为这段时间内成王仅是嗣位,而非即位!而且这段时间内,是周公摄政,按照旧规,摄政七年应算前王头上,所以才有“武王在位六年崩!”后人不知此礼,而将这嗣位七年加在成王头上,故而会误定“成王在位37年!

当今“工程”定武王在位四年,却不知《逸书书》说周武王是死于克商乃年十二月。只比纣王晚死十个月!一是周人忌讳,密不相告,,而故意不说,二是为防殷商趁机闹事,进行复辟,所以才拖到次年癸酉年,六月才葬武王于毕!

第一年 辛未 BC.1010年,此为伐纣年,周历为十二月,既有史据,又有《利簋》可证!

第二年 壬申 BC.1009年,此为克商年,所以史记中有:“天下未宁,武王二年崩!”

再一年 癸酉 BC.1008年,殷之余知武王已死,立即叛乱!周公慑政救乱。故名践位。

第二年 甲戍 BC.1007年,周公为保幼主,大义灭亲,杀兄驱弟,重新封侯,被迫东征!

第三年 乙亥 BC.1006年,初营成周,建立新都!

第四年 丙子 BC.1005年,制定周礼、国法、国歌,名之曰:礼乐!

第五年 丁丑 BC.1004年,灭东夷三年大胜而归,

第六年 戊寅 BC.1003年,首行五祀礼,纪念武王去世五周年。见《何尊》、《班簋》。

第七年 己卯 BC.1002年,返政成王,成王视政治为儿戏,削桐为圭,封唐叔于晋!

武王伐纣,要分伐纣年和克商年。《尚书一年救乱”极易被人们理解为救殷乱,而不是周乱!

公元前1008年癸酉年,此年周公始摄政,武王虽已亡前,但仍应算是西伯昌七年崩,武王继为西伯四年发后的武王最后一个元年。此年也是成君为儲君,嗣位第一年!

淮南子》根据《史记》所记,“文王方死,伐纣不孝”。认为“周武王是三年举丧制的破坏者”,此说确实是寃枉了周武王。文王刚死,周武王年轻气盛,悲愤交加,国恨家仇,又深同血海,现大权在手,叫武王怎不想立即报仇血恨杀了纣王?此情此景,有谅可愿。淮南子哪知周武王是死于克商年,比纣王只晚死十个月!

周武王后来还是听从了诸公的劝说,虽然没有立即伐纣,但却利用了近三年举丧时间,充分作了伐纣克商的各种准备工作。

九. 古今中外,错定武王伐纣年的结论,共有四十六、七种之多,而且各不相同,其中最大数为1166年,最小数为1018年。既似大海捞针,更象瞎子摸象,众多人皆吃了片面和迷信轻敌之苦,《回天》、《断代工程》也在其列。董作宾前辈错在不明“昔在文王,商纣并立,纣王元年,初封九侯,西伯为昌”文王与纣王同元,纣为天子,昌为西伯!而与正确伐纣年结论擦肩而过更是令人痛惜。

西汉时有人根据殷历得出武王伐商为公元前1070年,此错之因是将伐纣年提早了60年,多算一个甲子周。因此其西周总纪年也多出60年,其西周总积年为300年。其克商结论比纣王、文王元年公元前1063年还早七年。可能是他在运算中过程中多加了纣王53年和武王7年之和。

清代又有人定武王伐商为公元前1066年,也把西周多出56年。故定西周积年为296年。此错之因,只是比前者少了四年,此四年可能为“武王在位四年” ,或是“文王崩后四年,武王伐商” 所为。此之错是将古公的公元前1166年元年当作伐纣年或“凡周867年”之始,人为多出156年。

竹书纪年》错言:“自武王至幽王256年”,以及《史记》定“周穆王在位55年”之误,不知屈杀多少史家杰士。无数人受其禁固,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敢相信伐纣后有西周240年的事实。

所谓“自武王至幽王256年”,实是指文王被释后,进行文武制命至幽王初年的年数。文王在公元前1042年被囚,七年后释。1036-256=780年,256非是西周总年,原文是指考王因伯亡考被纣杀害后,改武王为太子大将军,而非是指武王伐纣至幽王末年。

纬书》等云:“以太初历推之文王受命“岁在庚午”,九年而崩,岁在己卯。”1.己未,2.庚申,3.辛酉,4.壬戍,5.癸亥,6.甲子,7.乙丑8.丙寅,9.丁卯。是岁在丁卯,而非己卯,又被误改了。

文王受命在周历“已未年 ”前1022年, 《纬书》用的是商历年干支,是为“庚午”年 。

文王实为受命七年崩,加上举丧,故《汉书》名:九年!

“岁在己卯”之误会产生武王伐纣为公元前1062年”论者。

“太初历”是以司马迁武王伐纣为公元前1123年为基础所作的历法。因而它也是一个错误的历法。

十. 错断商代总年。古人在给我们商代总年数时,给了我们两个数据即629和496年。629年极左,把成汤为侯的18年,及二年战事都加入其内,故多出20年。496年是把商代的结束算到古公建国。错把古公当武王。使商少了114年。

十一. 今人李仲操、刘启一,张政烺三位先生深信“武王伐纣,岁在鹑火”,因而得出了“武王伐纣,岁在辛未”,定武王伐纣为公元前1070年。此说既符合利簋铭文,又“岁在鹑火”与正确的公元前1010年相比,只是多算一个甲子周期,即六十年。

此说的缺点是一它不能与《鲁国纪年》互证。二是它也不能符合《南齐书》所云,“文王受命于己未”。三是他迷信《史记》“周穆王在55年”,轧不平西周总年!四是他错误理解史据“凡周867年”!

(1)谶曰:'周文王受命,(至建元元年),千五百岁,河雒出圣人。受命于己未,至丙子十八周,旅布六郡东南隅,四国安定可久留。

(2)案:'周灭殷后七百八十年,秦四十九年,汉四百二十五年,晋百五十年,宋六十年,至建元(元)年,千五百九年也。

注:第二条 “至建元(元)年”的“元”字,是六或九字形之误。言“六”,是原文将秦、汉等少算一年所致。正确的应是“至建元九年,千五百九年也。”

齐建元元年为公元479年,(1500-479=1021)由于公元前后年中,存在有一个零数差异,故1021需加上一,成为1022年,查公元前1022年正是己未年。因此古人所说“周文王受命,千五百岁,河雒出圣人。受命于己未,至丙子十八周,……。”一点不错,古不欺我!通过前面推证,李仲操、刘启一,张政烺所说,平白无故多出了六十年,实属不该。

此三人而与离解伐纣年数之谜擦肩而过,与正确之数仅一步之遥。亏哉寃矣!更惜的他们不明《利簋》铭文“岁在辛未”是指年而非指日。

更可能他们也曾得出“武王伐纣”为公元前1010年的正确结论,然而由于迷信《史记》的穆王、昭王、厉王年,轧不平西周帝王纪年,不相信西周只有240年,因而否定自己的正确结论。劳而无功,与正确结论分道扬鏢。因不识宝,到手而又失去。甚是可惜。

他们寃在迷信司马迁之所给的周穆王、周厉王纪年上,不明司马迁是“武王伐纣为公元前1123年”论者。司马迁不是神仙,也有头脑简单,多次出错的时候。司马迁等人不明《周书、序》“昔在文王,商纣并立”史实,而简单地将周之亡年加上“凡周867年”,则方便又省力地得出“武王伐纣为公元前1123年”错误结论。更不相信后人因妄断伐纣年,而对《史记》篡改的可能。

虽然司马迁没有在《史记》中言,“凡周867年”,那是因为他对此句话的真正意义不夠明确,但是我们还是从《史记》文中一些内容推论出他是“武王伐纣为公元前1123年”论者。可以说那些认为武王伐纣为公元前(1023; 1018; 1027 ; 1111)年论者,皆是离谜底最近的人,而那种认为武王伐纣为公元前1046年或公元前1044年是最没有道理,离谜底最远的人。

十二,《春秋历》云:“周文王42年12月丁丑朔旦冬至,孟统二会首。(即位)后八岁(而崩)”,亡后四年而武王伐纣。

1.此为病残句,不与《汉书》“文王即位八年薨,亡后四年,有甲子之事”相同漏抄了“亡后四年”。文王42年为公元前1022年,年干支为己未,岁在鹑火,此年文王受命改元。再经过12年,则为又是一个次之周期,又为鹑火年,此年为辛未年,为公元前1010年。文王42年加上8年,等于50年,符合《史记》文王在位50年之说。文王42年加上8年,为公元前1014年,此年俗称政亡年。公元前1014年减去《汉书》“亡后四年,有甲子之事”则为公元前1010年,此年武王伐纣。

2.此为错误理解。《春秋历》依据《史记》文王在位50年(42+8),以为文王一死,次年便有伐纣克商之事。是作者不明三代举丧之俗及西周史所造成的。

十三. 对于商代有多少年,古今有两种看法。496年及六百多年。两者相差很大,使后难以定夺。对此“工程”有所创新。将两者合而为一,再一分为二,取其平圽数,作商代总纪年数,定其五百多年。此种“创新”非我强加于人,白纸黑字,是他们自己说的。

古人所谓496年,是指:“在古公在岐立周建国前,商朝己有496年历史。”或言:“在商立496年后,周人古公才开始建国。”同样,所谓“凡周867年”,是指周自古公建国至,“周失九鼎”周人已有867年历史,而不是自武王伐纣后周有867年。自古至今,不知多少人陷在这个误区中难以自拔,遗憾终身。

十四. 错断纣王在位年。《竹书纪年》言纣王在位52年。有董作宾先生《殷历谱》考证出的纣王的51个甲骨文纪年和十年纣王甲骨文日记。可以作为铁证。

武王伐纣年公元前1010年;克商年为次年,即公元前1009年。如将纣王算至武王伐纣年,则纣王在位为52年;如将克商年也算入,那么纣则在位53年。因为公元前1009年既可算武王第三个元年,也可以算纣王的未年。

董作宾前辈《殷历谱》甲骨文中,只纪录了自纣王元年至在位第51年的简单事例过程。少了二年的原因,就是殷商史官惧纣暴虐外逃及战事所造成殷史提前结束。

因为有许多人误信或言不理解496年数的真实意义,所以才会认为纣王在位30年。或变纣王52年为42年。而“工程” 断纣王为公元前(1075-1046)年,硬是将《帝王世纪》的纣王排在成汤后第三十位,而当成“纣王在位30年”,硬是减了他23年寿命!

单凭《殷历谱》中纣王五十一个甲骨纪年铁证,就足以判“工程”之伪,被甲骨文打脸!

真可谓:判“断代工程”之伪并不难,前有《利簋》铭文铁证,此又有“纣王五十一个甲骨纪年”为凭证。

然而最难的是人们的对我的理解和支持。人们对“工程”太相信,太迷信了!再就是要人们相信武王伐纣为公元前1010年更是其难,难似上青天。为此我不得不化上了二十多年时间来写这篇大文章。用近百万字来证明我的观点。

我猜想“工程”负责人在每次收到我的信,看到我的“武王伐纣,岁在辛未”,即公元前1010年的结论时,可能不等看完全信,便将其置之一旁,在其心中早已武断地判我错。西周怎么可能只有240年?看不起我这草根,无名小辈。却不明本人所定伐纣年,符合国家1998年根据沣西树轮校正及碳十四等现代科学方法所测定的结果。

树轮校正法:为BC.(1050--1010)年; 实验室编号为:SA97029

碳十四方法:为BC.(1050--1006)年。

十五.认为武王伐纣后,武王在位还有二年或四年,甚至七年!其实按照《逸周书》所谓,周武王是死于克商之当年12月份,“天下未宁而崩”次年6月葬于毕!《史记》所谓“二年”,是指伐纣年与克商年!即公元前1010年与公元前1009年!

十六.史中所谓四年、六年、七年、并非无道理,而是应该不但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为什会出现这些不同数据,各种数据的夲义又是什么,不然的话必定搞乱自己,离真更远,尤如盲人摸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余,往往会被一叶障目,见木不见林,认鹿为马,自欺欺人!

十七.伐纣年、克商年、加三年守孝举丧年是为四年,巧的是《汉书》曰:文王薨后四年有甲子之事,文王崩,武王继为西伯也是四年,人们往往把“西伯发四年”,当成武王在位四年崩,再加举丧年,又成六、七年。

十八.《汉书》有“周公摄政六年”,《逸周书》又有“武王六年崩”,《大传》有“周公七年致政成王”,然后因成王不懂事,“削桐为圭”事件原因,又屏政成王七年!

十九.武王驾崩,周公摄政,力保幼主,是为嗣位,而非继位,成王三立而莅,所谓在位30年,去掉致政、屏政、听政共十四年,真正能当家作主只有16年,加上康王26年,一共42年,这就是《史记》所谓:成康之际,四十余年刑措未用的成康盛世!

二十.最有道理的是《汉书》与《大传》,武王于克商“是年”病亡之后,成王年幼,还处襁褓,于是周公只得摄政,其摄政六、七年,按照历代旧规礼俗,例如尧舜夏禹,周厉王,鲁昭公,仍算在前君王头上,故而《逸周书》会误解武王六年崩,与其武王死于克商年相矛盾!

二十一.《史记》对武庚其人写得不明不白,使人误以为武庚与禄父一样都是纣王儿子,非也,谬哉!朱子在《四书》中也疑,“怎么突然间又冒出了一个武庚?”武庚原本应是:武王子庚,是与成王子诵同父异母,是为前妻有辛氏大任所生,而非姜太公女儿姜邑所生。因为元妃有辛氏与武王为政治婚姻,正是因她为纣王亲属,因此文王在囚夏台羌里七年而未被纣杀,相反在文王42年,己未年还恢复其西伯职位,让他改元,并给以对其他诸侯征伐权,而武王始终对文王被囚,长兄伯岜考被烹,而耿耿于怀,所以其妻其子不为武王所宠,要伐纣克商,克商后子庚无法继武王位,仅封为邲地诸侯,所以武王在伐纣时大喊大叫“虽有周亲,不如仁人”,武王崩前又没定子庚继位,,所以子庚心态不平,在武王崩后立即参与殷人反叛行列中,失败后不了了之!

以上信息可以从《逸周书.度》可得证实,武王病重,临危托孤,在发急病时,是让子庚去把周公旦叫来的!

二十二,当今许多教授仍然在误读吕不韦的“凡周867年”相信周朝有八百年历史!其实周朝自武王伐纣的公元前1010年至周失九鼎的公元前256年只有754年!西周240年,东周514年!

所谓“凡周867年”是包括伐纣前后二部分周人历史内容,淮南子说自古公亶父至伐纣共四世114年!四世:亶父、季历、文王、武王!周人不等同于周朝,虽有联系,但属不同概念,周人历史长,自姬弃周稷至周亡!而周朝则起自武王伐纣!

二十三.“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国语·晋语一》 此句原有误,天子对下曰征,诸侯对上,或对其他诸侯名伐! 成汤侯有二十八征,东征西怨,西征东怨,这都是父子共同行动!所以史中在言征岷山时,用了覆、癸两字。纣名:受辛,字德,桀名:主癸。履名成汤。

“工程”有误,把主癸与夏桀当成两人。成汤伐桀,武王伐纣皆不可名征。.再者依据徐仲舒的《甲骨文辞典》,妹喜,也就是婦好不为桀妃,而是成汤妻!所谓女喜撕绢搏一笑,是后人强加于他。充其量妹喜是为第三者,故意挑起成汤父子不和,活活气死身居有洛的成汤母亲。这才是真正的夏史!易曰“帝乙归妹”妹女通用;喜者,爱好,妇好,只是成婚后妹喜。成汤革命,她为内奸有奇功,又为国母,所以成汤为她立庙铸鼎! 工程将妇好下嫁几百年后的武丁,又闹了一次关公战秦琼大笑话。工程笑话多,何止一、二件?成王四、五岁生康王,武王伐纣,孟津旁王屋山成了武王的居室!

二十四.《汉书》:上元至伐桀之岁,141480岁,岁在大火房五度,上元距伐纣之岁为1142109岁。伐纣142109 - 伐桀141480 = 629 商为629年?显然刘歆又错,是把成汤在为帝前在商丘为地方诸侯的20年一起算进。

二十五.《竹书紀年》依《鬻子》“(纣王)五十二年冬,十有二月庚寅,周始伐殷。” 而以日误年,错定武王为公元前151年,岁在庚寅伐纣。

二十六.《南齐书》》曰:“文王受命于己未”,是为公元前1022年,

《宋书.符瑞志》:“文王受命,岁在鹑火。十三年,岁复在鹑火,武王伐纣。”己未年后第十三年,是为公元前1010年,而非公元前1046年,此年为辛未年,确为岁在鹑火之次。

《帝王世纪》:文王四十二年受命改元。《汉书》:虚纪,“受命九年薨”,实为七年崩! 

《周书》:文王在位五十年。42+9=5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