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者风采】甲骨四老 | 甲骨文字考释走向理论化的唐兰

 dy_xhui 2021-04-05


图片

*图片文字仅供欣赏学习,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图片

在中国学术界,曾有'甲骨四堂'之说。四堂者,雪堂罗振玉、观堂王国维、鼎堂郭沫若、彦堂董作宾也。

继“甲骨四堂”之后,甲骨学史上又出现了四位杰出的甲骨学者,他们是胡厚宣、唐兰、于省吾、陈梦家。四位前辈在甲骨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人们敬仰他们,亲切地称他们为“甲骨四老”。

甲骨文字考释走向理论化的唐兰

图片

前排右一:唐兰

唐兰(1902—1979),字立厂,浙江嘉兴人,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唐兰是一位学识渊博、造诣精深的学者,为建立古文字学的科学体系做出了极大贡献。

图片

青年唐兰像

唐兰走上甲骨文研究之路,与王国维、罗振玉两人的赏识是分不开的。他曾对罗振玉的甲骨文考释进行订正,得到罗氏赏识。后经罗振玉引见,在上海拜谒王国维,请教学问,获得王氏称赞。他在《天壤阁甲骨文存》自序中回忆:“于时初知有甲骨文字,取罗氏所释,依说文编次之,颇有订正,驰书叩所疑,大获称许,且介之王国维氏,余每道出上海,必就王氏请益焉。”

图片

1924年,唐兰北上天津,在周馥家中教书,授文字训诂。1931年,任东北大学中文系讲师。九一八事变后,代顾颉刚讲《尚书》于燕京、北大,后又代董作宾先生讲甲骨文。抗战爆发,北平沦陷后,唐兰只身逃离北平,取道香港、河内,辗转至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唐兰担任北大中文系教授,代理中文系主任。1952年,调任至故宫博物院,曾任副馆长等职。

图片

唐兰在甲骨学领域的贡献主要集中在文字考释方面。他主张突破传统的《说文》体系,在充分掌握实物资料基础上进行古文字研究。他还向传统的古文字“六书说”发出了挑战,认为古文字实际上只有三类,即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这三类文字可以包括一切中国文字,这就是著名的唐兰“三书说”。

图片

唐兰故居

唐兰是最早把文字考释方法加以理论化的学者,1935年,他完成了专门论述古文字考释方法的《古文字学导论》,他认为,在考释文字之前,先要辨明字体,否则一切研究都无从下手。而要认清字体,首先要掌握文字形体的演变规律,然后才能进行考释。在书中他提出了四种考释文字的方法,即比较法、推勘法、偏旁分析法和历史考证法。从此,文字考释走向理论化。

图片

古文字学导论书影

具体到甲骨文字考释上,唐兰受孙诒让的影响很大,他说自己“最服膺孙君仲荣(孙诒让——引者注)之术,凡释一字,必析其偏旁,稽其历史,务得其真”。还认为孙诒让考释文字由于材料所限免不了有不少错误,但“颇有精到之说,为罗、王以后所不及者”。

图片

唐兰致沙孟海书信

唐兰注重甲骨文字的形体结构,通过字形结构和偏旁分析,释认出了100多个重要的甲骨文字,如“兕”“秋”“艰”等很多难释之字都被他正确地辨识出来了;再如他以“斤”为偏旁,连续识认出了“折”“兵”“新”“斧”“昕”等20多个偏旁为“斤”的字。

图片

篆书 中精外诚

唐兰在甲骨文研究领域的主要著作有《殷墟文字记》《古文字学导论》《天壤阁甲骨文存》《中国文字学》等,这些著作改变了中国古文字研究缺少理论性著作的局面,实现了文字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突破。

图片

图片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