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钓鱼民间谚语中,比如春钓滩,夏钓潭,秋钓边,冬钓阳以及春腥、夏淡,秋香、冬浓等都是我们大家所悉知的谚语。通过长期收集,我们对30句比较有代表性的,关于钓鱼民间谚语进行了对比实践,发现竟然有27句达到了惊人的准确度。 一日三迁,早晚遛边正确,讲的是夏季钓鱼时,鱼会跟着水温变化而游动到凉爽的地方,早、晚在近岸边浅水里觅食,中午在水域的深处。 一方江水一处鱼,一方鱼吃一方饵正确,讲的是在河流、水库、湖泊、池塘等不同水域里,同一种类的鱼,它们吃的可能是相似的食物,但它们喜欢吃的却是完全不同的。 春钓滩,夏钓潭,秋钓边,冬钓阳正确,讲的是在一年四季里,鱼会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分别在哪里,或在哪里觅食,而我们钓鱼应该遵循季节规律。 清明到,钓翁笑,麦子黄,钓鱼忙正确,讲的是到了清明前后,气温明显攀升,鱼也越来越好钓了(此时尤其是鲫鱼)。而麦子黄,钓鱼忙讲的是每年9月中旬开始,鱼为了过冬,会大量觅食储存脂肪。(这个季节钓的鱼,不管是什么鱼大多都是又肥又大) 水下小鱼多,大鱼不在窝正确,讲的是在垂钓过程中,小鱼频繁闹窝时,其实此时窝子里是没有大鱼的。但如果小鱼闹着闹着突然就安静了,那就是大鱼进窝了的征兆 雪前钓鱼,雪后拥炉错误,我尝试了两年两个冬天,尝试了不同水域,真实的感受是,下雪前一天往往寒风阴冷且风大,基本上钓不到鱼。但如果降温下雪后,就算是下雪的当天也是能钓到鱼的。尤其是雪后钓鱼特别好。 方池钓四角,长池钓两腰错误,这话用在黑坑里可能比较合适,但我们发现其实也仅仅是合适,根本无法用来有效判断渔情。在黑坑里,出鱼好的位置总是那几个,不一定是四角,更不一定是两腰。 桥梁水闸旁,鱼儿排成行正确,讲的是在江河水域,鱼大多都会在桥墩处、闸口附近这些有障碍物容易形成回湾的地方巡游聚集。确实如此,这也是在户外自然水域野钓时大家不约而同会选择的钓位。 河边水腥气,钓者好运气正确,讲的是河边空气弥漫着鱼腥味,这常常预示着这一段流域鱼群特别聚集。更多的是讲或许这里将会是一处绝佳的钓点。 水下瓦砾多,钓鱼不打窝正确,讲的是当水底结构复杂且孔洞较多时打窝没有用,因为窝料会陷入水底复杂的结构之中,鱼难以寻找,打窝也失去了预期的效果。 食饵不对口,鱼儿摇尾走正确,讲的是钓鱼要从目标鱼的习性出发,它爱吃什么,不吃什么,都要有所了解。比如你想钓鲫鱼,如果你用青草去钓,那是钓不到的。 钓鱼不钓午,钓午白辛苦正确,另一句谚语讲的是神仙难钓午时鱼,都是讲在夏季中午的时候,因为气温太高,很难钓到鱼。相信大家对这句谚语都深有体会。 鱼儿咬水,钓饵白给正确,讲的是水里鱼儿因为气温、气压等因素导致起浮的现象。这也告诉我们当鱼群起浮时,是很难垂钓到它的。 惊蛰鱼儿动,鲫鱼吃钩勤正确,惊蛰是立春后的第二个节气,预示着万物复苏。此时相较其他鱼类,鲫鱼是最容易钓获的。 水底一线泡,必有大鱼闹正确,讲的是垂钓过程中,如果发现水面有一线走动的泡泡,那就是鱼在水底拱食产生的。且多是大体型鱼类,比如鲤鱼、草鱼、黑鱼。 鲢鳙喜酸臭,鲶鱼喜腥膻正确,这是钓鱼前辈们无数次实验的结果,也是大部分鱼饵开发遵守的准则。 别看饭粒小,专钓鲫鲤草错误,严格上来说,可能尝试次数有限,但真的只用饭粒钓到过鲤鱼,鲫鱼和草鱼是一次也没钓到过。 人穿冬袄,鱼穿枯草正确,讲的是冬季垂钓时,在钓位的选择上,要选岸边有枯草丛且草丛深入水中的地方。 钓鱼上虾,趁早搬家正确,讲的是钓鱼时,如果钓上来虾子,那这个钓位基本上可以确定没有鱼了,别犹豫,趁早换钓位。 钓者观水势,猎人望鸟飞正确,讲的是户外野钓时,尤其是垂钓江河湖泊时,要特别注重观察水位的涨退趋势,涨退太快都不行。 找准鱼道,连连上钓正确,讲的是水底的鱼,其实也是有特别的巡游路线的,尤其是鲤鱼,它真会在它经常走的那条道上来回巡游觅食。 宁钓日落后,不钓雷雨前正确,讲的是夏季宁可钓雨后,也不要钓雷雨前。 鱼儿顶浪游,要钓风浪口 正确,讲的是风会提高迎风面水域的氧气含量,所以鱼更喜欢在此处聚集。 春腥夏淡,秋香冬浓正确,讲的是一年四季,饵料的使用方向。这里要注意春天的腥味和冬天的浓不是一个概念,更不是多少的关系。 三分钓技,七分钓点正确,讲的是技术再好,如果钓点没鱼也是没用的,但如果技术好,钓点好,那就是爆护啦。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欲想钓大鱼,钓饵活又大正确,其实不管是大鱼还是小鱼,都对虾米情有独钟,尤其是肉食性鱼类。 阳春三月三,鲤鱼上河滩正确,讲的是农历三月初三后,鲤鱼开始近岸甩籽,此时垂钓鲤鱼不是钓不到,只是比较困难。 早晚钓一阵,回家吃一顿正确,讲的是钓鱼最好的时段是一早一晚,不需要钓多长时间,就可以轻松钓获数量可观的渔获。 和风细雨,捞虾摸鱼正确,讲的是在春夏交替之际,选择阴雨天钓鱼能更容易获得可观的渔获。 怎么样,回忆过往的钓鱼经历,是不是很惊讶? 惊讶的同时,我们也确实感慨钓鱼前辈们留下的宝贵经验。 这,或许就是你要找的钓鱼秘籍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