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孔乙己》为例浅探李镇西课堂模式之实施

 新用户71967ebA 2021-04-05

以《孔乙己》为例浅探李镇西课堂模式之实施

摘要:中国的教育改革的途径是通过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当前应试教育体制下,如何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者仍感困扰的问题。李镇西的语文教学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我们的探索打开了一条思路。

关键词:课堂模式  课堂 民主化  学习 自主化  思维 开放化

中国的教育改革的途径是通过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如人格、思想、能力与个性等等。语文的素质教育正是以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为要求,以提高学生全面能力为基本,以发展学生鲜明个性未内容,着力打造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但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牵制下,大多数语文老师仍带领着学生在各种大考小考中苦苦挣扎。学生仍被动地接受打着素质教育旗号的应试训练。填鸭式教学仍然充斥着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这无疑是令所有的语文教育者感到苦闷与无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直在寻找一条能跳出应试教育而与素质教育相接轨的道路,以提高学生人生素养为目的,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与素养的积累中去。李镇西的教学试验,恰恰给了我们一个探索的出口。李镇西的语文教学,打破课堂中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把课堂交还学生,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完美地实现了学生的“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如何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实现课堂模式的转变呢?下面就以《孔乙己》为例,来探讨李镇西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堂教学民主化。《新课程标准》提倡了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教学民主化”。语文课堂的民主化教学既是语文社会化的体现,也适应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在我们的课堂里,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教师对学生的不同理解、不同方法,常常是符合自己看法的立刻给予鼓励和肯定,不符合的往往是不加理睬。而在李镇西的课堂里,学生能大方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把人物与历史背景或社会环境联系起来,得到的教师的充分肯定与尊重。如学生在描述孔乙己的形象时,学生A认为孔乙己是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B认为孔乙己是一个好喝懒做的人,C认为孔乙己是一个本性很善良,但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很深,受封建教育迫害的人,D认为孔乙己是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尽管这些观点与最终老师所理解的“孔乙己是一个困窘落魄而又自视清高、死要面子而又被人嘲笑欺凌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不尽一致,但都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与尊重。有效的教学是以融合的师生关系为前提的,在李镇西的课堂里,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关系,这与我们传统课堂里的师尊生卑有着根本的区别。在这样平等民主的课堂里,学生敢想敢说,大胆发言,自然思考的深度与高度就有更大层次的深入与发展。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教育改革家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其教学目的、内容、进程和方法,均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一切活动都由学生自己发起。李镇西课堂上学生学习自主化具体表现为:1、把问的权力放还学生。教师在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努力创设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李镇西在讲授的过程中很注意把提问权利下放。让同学把文中不懂得问题提出来,然后请其他同学来回答。2、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语文教学特定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习语文。学生学语言的直接感受以积累为主的。李镇西在课堂上恰当地精讲精问,让学生有了充分的读书时间。3、把说的时间还给学生。在《孔乙己》教学中,李镇西担任的是一个引导的角色,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这样的课堂充满了生机,变得活泼。

三、学生思维开放化。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孔乙己》课上有这么一个片段:

教师:很好,他的遭遇和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就决定了他的命运。那么,我们来看看课文,孔乙己究竟有什么样的遭遇?他又处于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之中?课文第一次正面描写孔乙己,是哪一段?
   众学生:第四段。
   教师:好,我们就研究这一段。我们来看看作者通过写孔乙己的哪些语言、行为、或者动作、神态,表现出了孔乙己怎样的遭遇,他面临怎样的社会环境,一句话,他有着怎样的性格。
   (学生开始默读思考,教师巡视。)
   教师:现在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换、补充一下看法。
   男生B:从作者对孔乙己外貌描写和穿着的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是一个比较懒惰的人,是个懒汉。
   教师:依据何在?
   男生B:课文上说他的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教师:好,你很会动脑筋。还有没有同学发表看法?
   男生I:作者通过对孔乙己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 说明了孔乙己在……
   教师:对不起,我打断一下你。你能不能说具体些,作者是怎样对孔乙己进行描写的?具体有什么样的语言?
   男生I:作者说“他身材很高大”……
   教师:这说明什么?
   男生I:说明孔乙己还是具备起码的自食其力的生活能力的。
   教师:好,继续讲下去。
   男生I:作者还写他“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教师:这又说明什么?
   男生I:说明他经常受人欺负。
   教师:对了,本来孔乙己身材高大,又读过书,可是还是经常被人欺负。这就是他的日常遭遇。刚才这位同学说得挺好的,请接着往下说。
   男生I:还有,他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有破,似乎十多年也没有洗过也没有补过,这说明他不怎么勤快,比较懒惰。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直觉与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既领悟了课文,也关注了人物的生存方式,实现了人与文本的对话,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李镇西的语文课堂以民主为中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实现学习自主化以及思维开放化,从而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学生不但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与学习方法,而且都能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美好的品格。实现了《新课程目标》提出的“就是以人为本,着重培养学生作为“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就如李镇西本人说的:通过民主的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平等、自由、宽容等民主素养,使学生成为个性鲜明并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的现代公民。这正是语文教学本身所承载的历史使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