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一日十二时辰,我从奇门高手那里找到了答案

 秦皮 2021-04-05

先上图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首先把24节气平分到8宫,每宫是3个节气,“辰丑未戌”它们并不是土,更不是阴土也不是阳土。以辰为例子,辰的一半在3宫一半在4宫,辰是木和火的一种杂气,一半是木气,一半是火气。就这么简单,其它照此类推。
读完这段话,就明白了为何年月日时皆用十二。天有十二次,日月十二辰,十二地支的确立,实际上与十二次和十二辰有关系。
而日支、时支皆用十二,则与二十四节气密不可分。
为何为二十四节气,而不是三十六节气或者四十八节气?
翻开《周髀算经》:
因为一年十二个月,有六气分阴阳,为十二气。十二气分初、终,故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本为一气,以一岁言之为一气;以四时言之,则一气分为四气;以十二月言之,则一气分而为六气,六阴六阳故为十二气。
那么为何又四时分为六气?首先我们先来看四时是如何确定的。
四时是如何确定的?是根据阴阳确定的。
阴阳是怎么来的?是根据日夜长度得出的。
昼最长的一天为夏至,夜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冬至和夏至出现就有了阴阳的分别。
进一步观察,古人发现春分和秋分,昼夜平分。
通过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四个点,把阴阳进一步细分,就是太阳,太阴,少阳,少阴。
四象,四季,四方.....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和四有关的概念,都离不开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点所组成的时空概念。
那么为何又四时分为六气?昨天的文章《易之天文学原理》讲的很透彻,就是因为角度的问题(一个人的视野有限,不能看到一个球体的全部,只能看到90度的位置,这就在卦象上客观形成了90度为一个面的情况。一个爻为30度,正好是3个爻为一个面。而一个六爻卦按照阶段可以分成四部分:123、234、345、456)。
六气分阴阳,因此又十二气,十二气的十二个点,与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方向高度吻合,因此,根据这十二个点,衍生出十二月建。
十二地支的天文学意义就此衍生出来。
十二时辰的应用,与十二地支有关,与二十四节气有关,与八卦有关......但是这一切的推演,其根源都源自于阴阳,源自于太阴太阳,少阴少阳这四象。
其余一切应用都是基于此,无论是五星七曜,无论是北斗七星......所有的一切都要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建立联系,才具有实际的意义。
而中国天文历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追根溯源,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历法依据是天文学,是对时空的观察测量与总结,以此衍生出整个中国文化。医相星卜,无不赖此而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