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文尚书】(28篇释意)[周书·吕刑]

 克谐达功 2021-04-06

二十六、周书·吕刑

【孔传】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
[释文]周穆王与吕侯(也称甫候)磋商,并公告一部参考中国刑罚历史而新确立的赎买刑制。这就是《吕刑》的故事背景。
【原文】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

[释文]在吕侯的辅佐下,周穆王在位久长,寿限近百岁。周穆王临近暮年时,国家经济萧条而民生疲敝,因此颁布新的刑法制度,借以收敛天下财富。

【原文】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无盖。
[释文]周穆王说:“古书上记载,为非作歹以至于无恶不作的源头,就在蚩尤身上。这种恶劣行径一旦进入平民百姓生活中,就是有人盗窃抢劫,有的人横行跋扈,有的人欺诈奸淫。当初,在苗族部落内,他们治理为非作歹的办法,不是使用敬畏天地福佑和虔诚祖宗庇护,反而使用了刑法。他们制定了五种残酷的刑具,并称其为'法’。这五种刑法是:一是无辜作乱,即刻杀头;另外,又按照作乱的不同程度和发生频次,分别是二割鼻子,三削耳朵,四戳盲聋哑,五黥脸印记。这五种酷刑使用中,在选择上,因为没有十分具体的口头规定或明文限制,所以推行之后,暴民不减反增,而且人丁日渐稀少,以至于举目所及,到处浑浑噩噩,甚至四面八方,时刻纷纷扰扰。于是,他们的民众彼此毫无诚信,相互之间不是诅咒就是违约;随后,面对如此淫威滥刑的乱象,那些深受其害的无辜民众,都希望统治天下的帝王,赶紧去解救他们。而这时的苍天之上,一直监察人间生态的上帝,已经听不到歌舞升平的馨声,闻到的只有血肉焦枯的腥臭。当时人间帝王(或颛顼或尧或舜等)怜悯生灵涂炭,痛斥残杀恶斗,不仅兴师征讨有苗部落,并将他们驱散了分开居住,甚至明令将其永作下等部属。当时的帝王又指派重和黎两个部落首领,让他们专门司职天地变化的规律,严明设置祭天礼地的规矩,确立人间伦常并杜绝造次。从此之后,所有诸侯邦君和部落首领,开始明确天道地德,学会运用中正伦常来治理天下,以至于鳏寡孤独者,也得到了体恤和关怀。

【原文】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德威惟畏,德明惟明。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家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祗德。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故乃明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彝。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敬忌,罔有择言在身。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
[释文]当时的帝王无微不至地关怀民众的身心甘苦,尤其那些曾经被遭遗弃的鳏寡孤独者,通过前后生活比较后,愈发谴责苗族部落滥用酷刑的凶残暴虐。由此可知,凡道德威严,只能来自对天地的敬畏,若要人间道德清明,只有首先让人们明白伦常礼仪的由来。于是在当时,人间帝王又命令三个族群的首领,分别从人心所向(有所敬畏)、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等三个方面,让他们分头建功立业,合力一起,造福天下。他们三个部落首领各司其职,其中的伯夷,建制法典,用奖罚律令,来引导民众行为规范;另一个大禹,疏通水利,命名大山大川,确定地理方位,有利于安居乐业;还有一个后稷,推广耕种,保障家家户户,五谷丰登,丰衣足食。当这三方面的事业都取得一定成功以后,天下民众生活,开始变得殷实而安康。于是,那些获得'百姓’的士族阶级出现了,他们都是一些熟悉律令,并擅长于传播讲授道德伦理等生活知识。从此之后,上天肃穆浩荡,人间透彻清明,四面八方,无不充斥着勤勉于道德修持的理想光辉,这既是刑法律令中正清明的有效结果,也是人们安康于伦常义理的理想景象。所以,从来减少牢狱之灾的办法,不能依靠酷刑恐吓,而是需要人们理解和真正懂得不值得去犯法后,才能拥有富裕安康的生活。至于那些必须要敬畏或禁忌的言行,不在于什么身份的人才可以如何言行,而在于任何人都必须自觉自愿的去遵从天道地德。因为,从来你的所作所为,不仅是你一生的命运,也是你人生一切遭遇的根由。
【原文】王曰:“嗟。四方司政典狱,非尔惟作天牧。今尔何监,非时伯夷播刑之迪,其今尔何惩。惟时苗民匪察于狱之丽,罔择吉人,观于五刑之中。惟时庶威夺货,断制五刑以乱无辜,上帝不蠲,降咎于苗苗民无辞于罚,乃绝厥世。
[释文]周穆王说:“唉!现今各地诸侯中,凡司职刑法断案的官员,除非你,没有谁更适合司寇一职了。你担任这个职位后,需要借鉴谁呢?现今周边环境的恶劣情况,像是又回到了当初伯夷颁布刑律的样子,你将采取什么措施呢?当年,苗族部落因为残暴滥刑,被遭驱赶而四处逃难,问题就在于他们没有选准适当人,来掌管五刑的具体实施。在他们那时候,掠夺抢劫者竟然与正常交易争执者一样,都会遭到五刑处罚。如此滥杀无辜,终于招致上帝盛怒,并将灾难降临到苗族人头上。然而,苗族人面对部落的天谴遭难,却不知道如何辩解和怎样解决,只有日渐衰败、零落四散。”

【原文】王曰:“呜呼念之哉。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庶有格命。今尔罔不由慰曰勤,尔罔或戒不勤。天齐于民,俾我一日,非终惟终在人。尔尚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虽畏勿畏,虽休勿休。惟敬五刑,以成三德。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
[释文]周穆王说:“愿天地保佑我们!你们要牢记我讲的话。无论作为叔伯还是兄弟或子孙,都要认真听我讲解,什么才是符合你们身份的行为规范。眼下,你们都明白,也会时常告慰自己或其他人一定要勤劳,同时还会警戒任何人,都不要懒惰和贪图安逸。这是因为苍天对于每个人都一样的中正公道,我的一天和你们任何人的一样长短,除非有谁自己想终止这样日子,否则没有谁能够不让你一天一天活着。如果你们违背了本该敬天畏命的道德伦常,反而只是一味追捧我一个人,那么你们这种敬畏也就不再是敬畏了,你们这种美德也就不再会是美德。如果惧怕和敬畏五刑,能够让人们虔敬天地,并在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人心所向(有所敬畏)三个方面,自觉自愿地不懈追求。那么这将不仅是我一个人的喜庆大事,也是天下亿万民众的幸福快乐,像这种宁静安康生活,才可能长久不衰。
【原文】王曰:“吁有邦有土,告尔祥刑。在今尔安百姓,何择非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五刑不简,天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罪惟均,其审克之
[释文]周穆王说:“好了!凡是有邦国和领土的你们,下面听我讲如何使用刑法。现在,假设需要你们安抚百姓,那么将如何判定哪些人在为非作歹?哪些人无须动用刑法即可断案?哪些人不需要逮捕也可以判刑呢?凡一宗案件,只要有肇事双方,首先要看诉讼内容与五刑的对应情况;如果诉讼内容简单清楚,与五刑能够相互对应,即可断案;如果诉讼内容错综复杂,若用五刑判决,会有不足以服人部分,就需要加用五罚;如果五罚还不能服人,其中必定存在五个方面的过失,随之可以豁免。所谓五个方面过失,即官员骄横、诡辩欺诈、内亲掣肘、贪赃枉法、私密往来。凡量刑判决必须坚持一贯平等公正,这样的量刑审判,才可能达到当初立法刑罚的根本和长远之目的。
【原文】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简孚有众,惟貌有稽。无简不听,具严天威。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其罪。劓辟疑赦,其罪惟倍,阅实其罪。剕辟疑赦,其罚倍差,阅实其罪。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大辟疑赦,其罚千锾,阅实其罪。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
[释文]如果使用五刑断案中有疑点,即可给予赦免;如果使用五罚断案中还有疑点,也可以赦免,这样一种选择必须要有严谨的审查核定。即便公诉的大多数事实符合使用五刑标准,也需要有物证依据的支持。因为只要是确凿发生过的事情,总会遗留蛛丝马迹。凡错综复杂而又不如实公诉的案件,也要体现天怒人怨的威力,所以需要有其他惩处手段。按照墨刑惩处的案件,如果存有疑点,可以交罚款百锾,使其罪责与罚款基本相当。如果触犯劓刑而存在疑点的案件,罚款二百锾,罪与罚相当。触犯剕刑的疑案,罚款五百锾,罪罚相当。宫刑存疑者,罚款六百锾与其罪相当。触犯死刑而存疑者,罚款千锾,其罚与罪基本相当。墨刑之类犯罪,若赎罚,可千锾;劓刑则要两千锾,剕刑两千五百锾,宫刑两千八百锾,死刑三千锾。总之,五刑中间可以交罚款赦免者,最高罚款三千锾。
【原文】上下比罪,无僭乱辞,勿用不行,惟察惟法,其审克之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罚惩非死,人极于病。非佞折狱,惟良折狱罔非在中察辞于差,非従惟従。哀敬折狱,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其刑其罚,其审克之。狱成而孚,输而孚。其刑上备,有并两刑。
[释文]犯罪程度轻重的判定,必须言辞明确而不能错位失序,如果不具体实用,那么必定无法实施。所以对照刑法条款,必须经过严格侦查审核,才可能中正判决。在使用最高一级刑法审判时,量刑要就低不就高,这样对于被低一级刑法裁决的人也会信服。在最低一级刑法审判时,量刑要就高不就低,这样被高一级刑法处置者才能信服。所以,在刑法裁定判决上,实际上一定会存在偏重偏轻和或进或退之类的左右权衡。在刑罚判决上,同样是重判或是轻判,表面上看像是整齐划一,实质上存在着参差不齐,而这其中关键点,就在于一定要维护道德伦常的中正公平。在使用罚款赎罪上,尤其针对死罪,必定会被大众质疑和诟病。另外,一般奸猾刁钻的人容易逃脱应有的罪责刑罚,反而善良单纯的人会因犯法被遭酷刑重罚。因此,针对屡见不鲜的冤假错案,若要提前防范,必须要明察秋毫,尤其是面对案件中公诉或自诉的犯罪事实,既要相信也要质疑。一旦怀疑属于冤假错案时,必须重启卷宗,要从源头及其细致末梢,逐一排查,才可确保中正公道。总之,作为一名执法者,既要懂得刑制,也要知道赎罚,还要会审查,这样才算胜任其职。作为一名执法者,当一个案件完成后,能够安抚下属纷争,并赢得民众信服,才算完善成功;当呈报上级备案后,还能够永无纰漏,才是有所成就。在呈报备案文书时,对于触犯两条刑法以上者,虽然就重处罚,但就其所犯罪行,也要分别开来逐一提交卷宗。
【原文】王曰:“呜呼敬之哉官伯族姓,朕言多惧。朕敬于刑,有德惟刑。今天相民,作配在下明清于单辞民之乱,罔不中听狱之两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狱货非宝,惟府辜功,报以庶尤永畏惟罚,非天不中,惟人在命。天罚不极,庶民罔有令政在于天下。
[释文]周穆王说:“愿天地保佑我们,就要懂得敬畏天地啊!诸位公卿大臣和诸侯邦君们,关于刑罚治国,我所说的诸多话语,不仅心怀敬畏,而且诚惶诚恐。不是因为我个人敬畏刑罚,而是天下道德清明,依赖于刑罚维持。现今,得到上帝庇护的民众,之所以能够安安稳稳生活一起,是因为他们坚信,上天一直福佑'道德清明、中正公平’这样唯一的信念。民众纷扰混乱,最常见的莫过于断案判刑中的模棱两可、各执一词。尤其那些触犯同样罪责者,竟然还会判罚出来两种结果。事实上,无论牢狱还是钱财,都算不上是什么奇珍异宝,对于朝廷官府而言,他们只是用来让平民和贵族都懂得敬畏与惧怕的手段而已。因此,通过罚款来赎罪,并不是上天不再主持中正公道,而是其中体现着一个人的命运遭遇,或宿命结果。因为,如果连苍天上帝都不再主持中正公道了,那么民众百姓也一定不再相信还会有通行天下的命令。”

【原文】王曰:“呜呼嗣孙,今往何监非德于民之中,尚明听之哉哲人惟刑,无疆之辞,属于五极,咸中有庆。受王嘉师,监于兹祥刑。

[释文]周穆王说:“愿天地保佑我们吧!我的子孙后代们,你们将来要懂得借鉴什么呢?从来就没有什么道德中正流行于民众百姓之中,而只是他们闻听并坚信道德中正的存在,所以才都变得精明和智慧了。圣贤哲人运用刑罚治国,不仅可以有数不尽的话语,而且借助五刑成功案例,得以飞黄腾达而名垂青史。凡我有周王土上,在我司寇督导下,一并推行这部吉庆大法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