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群友提问: 外墙凹面朝迎水面这点没有争议,那底板止水钢板安装有无准确依据? 这个问题,之前引发过相关讨论,今天综合各方面信息重新梳理下底板钢板止水带焊接问题,供各位同行探讨。 止水钢板凹面朝向迎水面设置,得到了大部分人认可,包括设计师、监理、监督机构等参与方。 甚至于结构总说明中,大部分设计师也是将止水钢板凹面朝迎水面画的,施工单位按图施工,过程中监理、政府质量监督机构检查也是按照朝迎水面设置进行验收。一切仿佛没啥不妥! 止水钢板凹面朝迎水面 止水钢板凹面朝迎水面 这种做法其实违反了防水规范! 依据规范: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中第5.10.1中埋式止水带应符合下列规定: 止水带应固定,顶、底板内止水带应成盆状安装。 本规范的条文说明指出:“5.1.10变形缝漏水除设计不合理的原因之外,施工不合理也是个重要原因。止水带在施工时常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顶、底板止水带下部的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气泡不容易排出,且混凝土凝固时产生易使止水带与下的混凝土产生裂隙,从而导致变形缝漏水。 这一条文虽未提底板止水钢板,但是把水平止水带安装原则说的很清楚了,因为施工操作不确定性因素大,止水带下方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造成空腔,反而增加了渗漏隐患。而底板中的止水带安装成盆形,有助于消除上述弊端。”钢板止水带凹面朝上恰好形成盆型,符合规范要求。 从设计角度来讲,凹面朝下似乎更有利于阻隔水源,但考虑到施工阶段不利因素,适得其反。 言归正传 ,今天我不是来扯规范的! 后浇带渗水严重主要原因其实和止水钢板安装方向问题不大,以下才是漏水的主要原因: 施工时后浇带卡茬工艺粗糙,或者因为抢工期,后浇带还没有焊接好,生产口的泵车就早早架起来了,亚历山大!!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稀里糊涂就浇筑混凝土,造成后浇带位置跑浆严重,担心跑模,后浇带周围不敢强震。 等封闭后浇带的时候,两侧都有钢丝网,两侧钢板下空腔更加没法浇筑密实。 此类情况后期清理十分麻烦,费工费时!管理松散的项目,甚至于晚上直接浇筑,连清理都省了。 这种后浇带不漏水才是见鬼了。不过和工期相比,漏水的事小,大不了后期堵漏。毕竟抢了工期就有看得见的经济效益! 后浇带都被灌满了(后期无法清理) 后浇带漏水堵漏 相信不少干工程的同行对这组照片都会感觉似曾相识! 质量问题很多都不能停留在工艺层面上,由于管理者、操作者素质、各方利益驱使,行业还没有形成精工细作的”工匠“精神! 我们创建了一个资料分享类知识星球,欢迎广大同行,老师指导工作!
|
|
来自: 新用户8281939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