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唐高蟾一首登高之诗,写出天下人的哀伤之心,千百年来人人传唱

 时宝官 2021-04-06

唐代文人都喜爱登高,每逢登高,必有诗作留存,当时代不同,风格自然也就不同。盛唐登高之作宏伟大气,中唐多冷瑟萧条,到了晚唐则迷茫悲凉。

晚唐高蟾一首登高之诗,写出天下人的哀伤之心,千百年来人人传唱

自甘露之变后,大唐便一蹶不振,宦官专权,党同伐异,窃居高位之官尸位素餐,经世致用之才报国无门。国运陵夷,任哪一个忠君爱国之人都没法不心生哀伤。有些哀伤丝丝绕绕,如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有些哀伤则痛彻心扉,如高蟾的“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很多人都没不知道高蟾是谁,正史中对其也是寥寥几笔的稀疏记载,究其原因就是晚唐政局多混乱,动荡之局难出天纵之才。高蟾出生于河朔一个贫寒之家,早年也是刻苦读书,只希望有朝一日进士及第,辅佐天子。但朝局动乱,实非他所能知,于是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并没有让他在大好年华里春风得意,十年的科考换来的是一次次名落孙山。他怨愤道“曾和秋雨驱愁入,却向春风领恨回。”思之尚不解心头之恨,又题“阳春发处无恨蒂,凭仗东风次第吹。”

唐僖宗乾符三年,在朝中高侍郎的力荐下,他终于进士及第,终于不再感慨“颜色如花命如叶”了。可是入仕之后他才明白,朝廷已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朝廷了,皇帝形同傀儡,宦官专权跋扈。藩镇割据,战乱频起。他无所适从,但也只能默然接受。僖宗驾崩,昭宗继位,新帝带来的不仅是新的年号,还有新的朝政风气。高蟾以为新朝他可以有所作为了。可是皇帝纵使有心也难挡大势变化。

晚唐高蟾一首登高之诗,写出天下人的哀伤之心,千百年来人人传唱

在除掉专权宦官杨复恭后,昭宗就着手扩充实力,准备对尾大不掉的藩镇下手,奈何国破无良将,在耗尽中央军的努力下,虽然重挫了晋王李克用,但朱温,李茂贞开始坐大。自此皇帝被宦官,李茂贞,朱温控制,政令不由帝出。高蟾见之虽悲痛欲绝,但改变不了丝毫。乾宁中,出于政斗的需要,朝廷委其为御史中丞,但这已激不起他心中的任何涟漪,他心目中的那个朝廷已经没了,他不想尸位素餐,可现实却让他任何事都做不了,他只能浑浑噩噩了此残生。

晚年的高蟾多与友人郑谷,贯休相往来,时而泛舟江海,时而登高望远。一日深秋黄昏,年老的高蟾登临金陵城楼,极目远眺,一片肃杀景象让他感慨万千,心底猛然生出一股哀伤悲凉,哀叹之余留下《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晚唐高蟾一首登高之诗,写出天下人的哀伤之心,千百年来人人传唱

也许韦庄说的对,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这六朝的古都在晚秋的黄昏里格外萧索,草枉长,鸟也空啼。这山河秀丽的大唐再也不可能重新复兴,纵使高蟾悲伤难耐,也于事无补,不知该付于何人知。

千年轮回,悲伤之事常常上演,但是丹青妙手却始终无法画出。也许那一晚他的悲伤难排注定要成为永恒,伤心终究难以画成,高蟾只能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