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忆史 发布时间:2021-03-30 13:56:37 历史欠这位皇帝一个公平,被抹黑上百年,其实他也是一位明君 “亮祖以下诸人,既昧明哲保身之几,又违制节谨度之道,骈首就僇,亦其自取焉尔。” ——《明史》 朱元璋为了让皇太孙朱允炆上位后能掌控局势,于是开始斩除骄兵悍将,以谋反的罪名,诛杀蓝玉一门,连傅友德、冯胜、王弼等公侯在内,一律牵连。 在这个偌大的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并且它的存在具有两面性。万事万物都遵循这个矛盾的规律,更何况是人呢!对待一件事物的评价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做到评判无误,真理本就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朝代更迭,皇帝轮番执掌大权。这些皇帝本就是一个国家的领导者,他们的作为代表的不仅仅是皇族,而是一个国家,所以他们的作为就会被无限放大,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世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历史欠这位皇帝一个公平,被抹黑上百年,其实他也是一位明君。
唐宋元明清,中国历史上的最后的几个朝代,明朝可以说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存在。明朝整整存在了276年,在这个过程中共有16位皇帝,执掌大权,也出现了几位家喻户晓的明君,像建朝皇帝朱元璋,还有明成祖朱棣他们都得到了后世的称赞。但是有一位皇帝在历史的评价中似乎并不是太好,而是被当成了反面教材,遭到世人的批判,他就是朱厚照。
朱厚照是明朝第10位皇帝,他是所有明朝皇帝中继位年龄最小的,年仅两岁的他就被封为了太子。他小的时候聪慧过人,是一个好皇帝的苗子。但是在后来一些有利可图的太监八党的因势利导之下,他将心思放在了吃喝玩乐之上,将自己的学业都荒废了。 在朱厚照登基以后,以刘瑾为首的八党还是向往常一样,带着皇帝沉迷于贪图享乐,荒废了朝政。许多大权旁落在八党之人手中,导致朱厚照在大臣心中的威望都慢慢地消失了。作为一国之君不务正业,他的所作所为令很多人不齿,这也是很多后世批判他的原因。
虽然在历史上对于朱厚照的批判的声音盖过了赞美他的声音,但也还是有一部分人认为朱厚照并非大部分人口中的昏君。朱厚照并非一事无成,他还是有一些优点的,他在骑射方面很有建树,并且还专门学习过相关操作。在一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上战场实战的经历,但是他却有些异于常人的战斗能力。
如公元1517年的应州之战,在这场战役之中,朱厚照是这场战役获胜的关键,当时明军要对抗的是蒙古的军队。明军在战役之中一直处于不利地位,以至于在最后被蒙古军队团团围住,结局也是显而易见,失败就在眼前。但是朱厚照带领着军队前去支援,那时的他已经忘却了自己的帝王身份,没有尊卑之分他与将士们一块披荆斩棘,凭借着自己优秀的指挥作战才能反败为胜取得了胜利。
朱厚照是一个富有谋略的人,他有一个异于其他皇帝的习惯那就是给自己封官职。明朝大大小小的官职,他都给自己封了一个遍,最后都让这些官职将自己皇位给篡夺了。他封官职的这一习惯,外界的说法也是不一,有的人说这是他为了收回兵权的计策,但是并没有一种明确的说法能够证明朱厚照这一做法的真实目的。 昏庸无道可以说是对朱厚照最多的评价,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这一评价却是过于片面化了。朱厚照在日常生活中,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精通多门外国语言。他的学习能力极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学会一门语言,学习效率极高。
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行事果断的人,在很多大事上,他都很果断。那些想要霍乱朝政的八党之人就被他全部诛杀了。百姓生活若是困难,他便开仓放粮为百姓们赈灾免税,他在位期间还广招贤士,面对一些真正有才能的人,立即任用将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所以也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无是处,一点都不可取。 结语: 朱厚照作为一个皇帝,他做出了很多有违皇帝的事情,以至于世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皇帝,我们都不应该片面地去评价,应该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的历史事迹。 参考资料: 《明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