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厦门岛战斗中的第31军92师274团3营(5) (2012-06-21 01:40:36) 转载▼
标签: 厦门 31军 梧村 碧山寺 鹭江 白石炮台 29军 曾厝垵 黄冠亭 许松茂 烈士陵园 |
|
17日4时前,31军第二批登陆部队军侦察营一部、92师275团2营3营抵达石湖山、寨上登陆场。 拂晓,92师各部克服饥饿疲惫,兵分三路,对厦门岛南部之敌展开穿插分割包围。 274团3营和275团1营为西路。3营由梧村进至莲坂时,遇敌阻击,经激战,歼敌一部,随后分头攻击前进。9连进至厦门市立医院时,缴获汽车5辆,遂乘车追击,于碧山寺西街口俘敌3000余人。 275团1营由文灶进入厦门市区,敌放弃抵抗逃往太古码头,1营尾随追击。港内几艘军舰见势不妙,丢弃大批人员和物资离岸。被遗弃的国民党军及眷属们一片抱怨和怒骂,随即投降。1营占领太古码头,封锁了鹭江。 此时,更多的、成千上万的国民党军涌向厦门岛南部海滨的胡里山炮台、曾厝垵、白石炮台、黄厝一带,用小船渡往海中的大船,以期逃离。为了争夺橡皮舟,竟拔抢相向,自相残杀,现场一片混乱。 解放军用迫击炮向逃敌实施拦阻射击,各路部队分头插向逃敌。第274团3营、1营和275团2营将敌压缩至白石炮台地区。3营7连班长马进才率领全班突入白石炮台内,敌一副师长率800余人投降。其它部队(29军254团和255团)17日在曾厝垵顺利会师,将未及上船的逃敌包围,全部俘虏。 至11时许,厦门本岛战斗结束。 战斗结束了,海滩上依然弥漫着勇士们慷慨赴死的英武之气。 274团3营7连长傅学义在率先爬越铁丝网时,身负重伤。战前,团长黄冠亭宣布由2连实施滩头攻坚,要强的傅学义再三要求由7连突击,黄团长没答应;会后两天,他缠着黄冠亭要担重任。出发时,他站在船头大喊:“到了海上,谁的船走在头里,谁就是主攻!” 现在,傅学义连长静静地依坐在滩头石头上,脸色苍白。通常战斗中负伤,会尽快得到包扎,用担架抬送后方抢救;可是登陆厦门岛船只不足,后勤分队只能后续输送;傅连长为解放厦门流尽最后一滴血。 3营副教导员李桂茂乘坐的木船抵近登陆点时,船体被击中解体,他抱着一块船板浮在海上。当看见通信员小王在水中挣扎时,他毅然把木板推给了小王,小王得救了;为了战友,李桂茂毫不犹豫地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李桂茂是著名的爱兵模范。行军时,他总是在战士最疲惫的时候接过负重;平时常为遇到困难的战友慷慨解囊;危险关头,总是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上海战役后,部队在嘉兴休整,他收到家信:父病需钱医治。他拿着攒下的津贴去军邮汇款,路见炊事班长一筹莫展,得知其母病无钱医治,就把钱改寄给炊事班长的母亲。现在,李桂茂双手下垂,挺直身躯,安详地躺在海滩上…… 原3营教导员、战前调任第92师后勤部的许松茂副政委回忆说:当他带领后勤分队打扫战场、收殓烈士时,看见许多牺牲的勇士们仍然保持着战斗姿态:有的像是冲向滩头;有的深陷泥滩,双手端枪,怒目圆睁,望着前方;有的握着准备投出的手榴弹;有的与敌人紧紧地扭在一起…… 战后,他们大多和牺牲的船工们、地下党员们安葬于厦门烈士陵园。 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日。 (全文完。得暇或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