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教研活动

 乡巴佬 2021-04-06

如何有效开展教研活动,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 转变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是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前提

教研首先应具有全员性。当今,教师除了要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外,还应具备另一个重要能力,即教育科研的能力,这是时代赋予老师们的要求。一个教师,假使没有教研意识,没有教研能力,就意味着没有创新意识和工作潜能,也就意味着难以跟上新课程的步伐。所以,教研活动的参加对象是教研组全体老师。但不少一线的教师认为,教研是专家的事,是名师的事,是教研员的事,我能教好书就完成了本职工作了。还有一些教师认为搞教研会浪费很多时间,对教学帮助不大,或者是,名家的教研成果不错,我直接拿来使用就好,至于要亲力亲为去搞教研,就不大可能。正是这些思想,使教研活动很难在教研组里全面地有效铺展开来,不少学校的教研活动的内容仅局限于常规工作,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公开课,都是带着应付式的心态去完成,根本谈不上教研。因为,真正的教研是一种研究行为,是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不是流于形式的走过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中学的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与要求开展的教研工作,两者之间没有形成交集,无法形成共鸣,教师从而产生了“教研无用论”。

所以,要想真正有效开展教研活动,首先要端正一线教师教研态度,激发一线教师对教研的热情,使每个教师实现由“授课型”到“研究型”的过渡,充分挖掘出一线教师的教研潜能,使教研活动真正展开。

二、精心筛选教研内容,是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根本

组织好一次有价值的教研活动,关键是要提出一个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有价值的研讨主题。因此,在教研活动召开前,教研组长需提前与组里老师沟通,做好基本的问题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教师在从教过程中遇到的具有普遍性的、典型性的问题,并将问题进行对比筛选,选择最可行的问题进行教研。因而,提出一个典型的、值得谈论的问题是教研活动有效的关键,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教研活动能否有效地开展。比如当下农村中学学生的语文普遍较弱,从失分情况看,涉及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书写能力等多方因素,在这诸多因素中,老师们共同的感受是农村中学生卷面的美观度与市里学生相差甚远,而相对于其他几个问题,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书写能力是一个可操作性较强、见效较快的问题,如果以此为教研活动内容,将会得到全组老师的支持与参与。  

对于基层教师来说,教研活动的内容只有能够提高他们专业成长需要、能够解决他们教学中困惑的,才能激发出教师内在的主动学习、参与的动机和欲望,才能让他们感受到专业成长、实现教师价值的乐趣。从这个层面而言,教研内容的决策权要交给一线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