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作互补 自我引领——农村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有效途径

 兰心惠质baby 2016-05-18
  
  合作互补 自我引领
  ——农村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有效途径
  宁围镇二小   俞建华
  一、我校数学教研组的实际情况
  我校是一所在2004年新建的城乡结合的农村学校,绝大部分教师来自于以前的村完小,建校时14名数学教师组成数学教研组底蕴不足:
  学历方面:2人本科;2人专科;2人中师;1人为幼师;7人为代课或民办转正;
  荣誉方面:无一人荣获萧山区级及以上的教坛新秀、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称号;
  科研方面:只有一人有萧山区论文获奖记录(教导处副主任、数学教研大组组长);
  技能方面:无一人在萧山区级获奖(因以前都在完村小,几乎都没有机会参加);
  教研方面:只有两人上过区级公开课(属于区完小教学研讨活动);
  竞赛方面:只有一人指导学生在萧山区学生数学竞赛中获过奖;
  培养方面:有一人作为区教坛新秀的培养对象;
  以上各方面资料的显示,让作为学校数学教研组负责人的我,心情感到十分沉重。
  而像以下这样的事例更是比比皆是,让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2004学年第一学期末,我照例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一本厚厚的备课本上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以及红蓝相间的批注让我着实感动。我说:“沈老师,您的数学备课本备得可真认真!”她摘下眼镜笑笑说:“哪里!我年纪大了,比不上年轻人。每天早上我五点不到起床,抄写备课本成了我的习惯。哎,太累了,眼睛花了,抄一节课得足足的一个早上时间。”我哑然。既为她无怨的耕耘感动,更为这无效的备课悲哀。捧着一模一样的备课本,我感慨万千:这样备课,有用吗?为什么就不能改一改呢?
  基于以上实际情况及思索,我们于2005年上半年提出了“合作互补、自我引领”的学校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思路,旨在发挥教师间资源共享、教师能张扬个性的理念。
  二、我校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实施掠影
  2005年上半年起,我们的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大致围绕两个方面进行活动。即:
  (一) 合作互补,是资源共享的首选之道
  新课程改革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新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为教师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留有极大的空间,吸引着教师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去开发,教师需要花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的内容。在这样的情形下,靠教师个体研究,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与同伴进行更加紧密地合作。通过合作,集思广益,使我们教师之间做到优势互补,分享集体的成果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可以减轻我们的工作负担。作为一个集体,我们可以获得比个人努力能获得的更多的成绩,合作的领域也是多方面的。
  1.合作互补,始于备课。
  人们都说:功在课前。备课是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中学生学习环境的构建,关系到学生认知水平、情感水平、行为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学校整体教学的水平。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然而,数学教师传统备课的沉疴,当数学老师的,谁都心知肚明。
  教学任务繁重,备课“累死”了教师。数学老师大多教两个班级数学,有的还兼任班主任,从备课--上课--批改--订正作业--补差,样样都是化时间、化精力的事,而竞赛指导更让数学老师“取也不是,弃也不甘”,辅导吧,意味着相当于再教一个教学班的任务,放弃吧,对“尖子生”来说太可惜,对教师自身发展提高也太可惜。数学老师呼唤“三头六臂”。繁重的工作负担使得许多数学教师将“抄”作为备课的主要手段----抄自己往年的,抄别人现在的,抄教案集精品选的,甚至抄书:抄到准备题处定上“复习铺垫”,抄到例题处定上“新课教学”,抄到试一试、练一练处定上“巩固练习”,抄到结论、概念写上“小结”,书抄完了,课也备完了,真正属于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屈指可数,并且备课抄一套,上课上一套,犹如“脚踏西瓜皮,上到哪儿算哪儿”。这样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教师单兵作战,教材“捆死”了教师。数学老师备课“单兵作战”现象非常普遍。在大力提倡学生合作式学习的情况下,老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却非常淡薄。许多教师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备课行为,不能熟练地驾驭整个知识体系,也不能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整合教材,跳不出“以本教本”、“照本宣科”的思维框架。教书教书,一本书“捆死”了教师,“腻烦”了学生。从备课模式看,不少教师沿用的是叙述式的教学设计方式,这样的程序设计只能体现教师“教”的一方面,而全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年青教师成长缓慢,很重要的症结就在于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不够。
  行政事后督查,监控“帮助”不了教师。学校对教师备课质量的监控和监督机制跟不上,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学校对备课常规的落实,常常采用事后督查的方法,不能介入全过程,其效果就不甚理想。学校对教师进行备课常规工作检查时,一般只能检查教师的数量及书写情况,教案设计的质量好坏难用细化的量表检测。这就造成了教师的应付心态,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教师教案设计能力低下,课堂教学水平提高不快。
  我们都知道备课是教师的常规工作,是牵扯老师时间和精力最多的教学环节。那怎样将教师备课的过程变成为一个创造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我们实施了以下方法:
  (1) 常规性合作备课
  我们所说的常规性合作备课有“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我们规定每周三下午为数学教师教学研讨活动时间,规定在每个年级组长办公室为数学教研活动地点,要求每位年级组成员准时参加。
  我们每次的常规数学合作备课分三个环节进行:首先是共同钻研新课程标准等教育理论,寻求先进理论的依托;其次是共同钻研教材,寻求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再次就是通过对学生这一主体的监控,加强学案(或是教学反思)的记录与分析,在大量个性分析中探求教育规律性的东西。
  教导处、教科室
  我们为此成立了数学合作备课组织的完整系统(如下图),确定了不同人员具体分工和职责。
  各教研组具体备课操作过程大致如下:
  ①个人初备(周三之前)。每次合作备课的内容就是下周的教学内容,一周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好几个课时,针对不同的课时内容落实不同的主备人。这样能保证主备人集中精力备好一课时或几课时。主备人的职责是什么呢?主备人要围绕上周合作备课提出的思考提纲将主备的教学内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意见;辅备人的职责又是什么呢?辅备人在集体交流前必须将教材研读通晓,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并初步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为了确保集体交流、讨论的重点和效果,无论是主备人还是辅备人都要在自己进行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明确书面列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这是确保合作备课成效的一个关键环节。
  ②集体交流。交流的内容有两项:一是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辅备人随时给予补充、完善;二是由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上周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合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