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灯烛影照亮的梦

 新用户8489cL9T 2021-04-06

1

        黄羚莎小丫头,六班的语文科代表。认识大半年,眼见她对语言的感觉越来越好,对语文的热爱越来越深,心常赞之。今录其文章二篇,略见其风采。

2

        因为在自习课上写作业太累,我放下手中的笔,竟无聊到拿了一本又大又厚的字典顶在头上,像耍杂技一般。(小女生头顶一大字典,这一造型令人难忘!)

        “黄羚莎!”突然听到旁边的张欣彤在叫我。

        她一脸诚恳地说:“能不能让我感受一下知识的重量?”(欣彤这一化具体为抽象的说法令人称奇!)

        我无语,便拿下了字典放在她头上。只是没一会儿,她的脸就皱起来了。(看样子挺重的?)

        我问她:“你感受到了什么?”

        张欣彤一本正经地说:“知识,是沉重的,它常让我们撑不住。”(一语双关,似别有深意。)

        我对她表示万分“心疼”,便把字典换成了一本《论语》。由于《论语》比字典轻,她顶在头上很轻松。过了一会儿,她又不解道:“咦,明明《论语》的道理比字典多,为何它比字典轻呢?”(由字典换《论语》,也是好玩!欣彤看似不经意的一问,却也神奇!)

        这是个难题!

        我沉吟片刻,终于得到答案。

        “这是因为,深奥的道理,往往最有可能存在于简单的事物中!”(妙!看似矛盾,实则深刻!)

        我一说完,感觉整个人都智慧了!

3

        她的另一篇文章:

        我收拾东西时,翻到了自己春游时戴的鸭舌帽,想起一段有趣的话。

        那天戴着鸭舌帽进生态园,一位同学很惊讶地看着我:“你戴这种帽?我觉得你应该撑油纸伞,你特别适合古风。”

        这句话特别好玩,但仔细一回想,真的很多人说我像个从古代来的人。

        我也很喜欢这个“古”,尤其是书籍。

        我极爱看《红楼梦》,我虽读不透其中爱恨情仇,但读懂了所有悲欢离合。我明了林黛玉的悲,我也清楚贾宝玉的痴。每每一读,恍若置身书中,成了贾府一名丫鬟,偷偷阅尽繁华落幕。

        我就这么固执地想敲碎时间的墙,执着地向远古伸手。(好句子!)

        书,成了打破时间的一个通道。(好句子!)

        我读着,一直读着。读诗,读到了《诗经》中人间百般美好,读到了李白、杜甫等人的浪漫情怀;阅词,阅到了苏东坡的豪放,阅到了李清照的柔婉;听曲,听到了游子归乡心切,亦听到一曲多情琵琶。

        读古籍,就是到了古人身边,仿佛当事人一样,感受他们真切的喜怒哀乐。

        翻开古籍,便能听到一个如笛声般呜呜咽咽的声音,道着古往今来的长歌。(好句子!)

        我用书跨越了时光。那一刻,历史不是历史,而是夜晚用青灯烛影照亮的梦。(好句子!)

4

        我常感叹:语文根本就不是教出来的。学好语文的确需要灵性、悟性,但更需要孩子的主动亲近。在这过程中,我们语文老师要做的,也许只是把孩子们引进语文中,让他们能发现语文之美、体味语文之美,然后让他们如羚莎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天天涵濡其间,语文水平,想不高也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