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演讲那晚,我为何没上台与学生拥抱

 新用户8489cL9T 2021-04-06

文:聂传安


        那天晚上,一位很有名气的励志老师来学校给初三两千多名孩子与家长做了一场“激情成就梦想”的中考励志演讲。

        演讲者激情澎湃、慷慨激昂,时不时以高到几乎破音的声调调动全场的情绪,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据说临近结束有这么一个环节:所有班主任上台,接受同学们的拥抱与感谢。

        据说在演讲者强大的情感助攻下,很多孩子拥抱自己的老师时泪流满面,场面非常感人,整场气氛达到高潮。

 

        用“据说”二字,是因为当时我并不在台上,甚至不在会场内。

        但那场景我完全可以想像得到。

        我回进会场时刚刚散场,我要关注孩子离场。刚走近大本营就有一女生冲过来抱着我哭,然后又见几位红着眼睛的孩子瞪着我,问我刚才到哪儿去了。我满脸歉意,与尚未离场的孩子一一抱抱,说些鼓励的话。又想起坐在后面的还有许多本班家长,便赶紧发了一条信息:“刚才非常抱歉!与一个家长在外说孩子,错过了最后的环节!”

        刚才的确与一家长在外聊孩子。

        虽说在这之前有信息说临近结束时班主任要上台,但并没说要干什么,以为就是露露脸或与演讲者互动一下。年纪越长越不喜欢抛头露面,于是我就想躲。其间话筒坏了,孩子们多出去放松;话筒修好演讲继续时,却发现几位孩子没能回来,我借找孩子的空儿出了会场,恰遇一家长,于是在外聊起孩子。

        聊得时间较久,中间也有机会进会场,但我还是没进。

        对,我是故意没进。

        原因很简单:我对这类的演讲有种本能的排斥。

        昨天文章下面有位叫“觉悟”的留言我深以为然:

        大学学姐表示早就不信那些励志讲座了。别人的人生轨迹你是不能复刻的,别人的成就就更不用说了,你只能找到适合你的学习和努力的方式。

        至于“努力几十天一百天就能成功”的说法,一般都是拿极个别非常规的成功例子来放烟雾弹罢了,如果没有相应的天赋和毅力,就不要动歪脑筋了,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最适合大多数人。

        而惠州语文教学的掌门人周老师的留言,从更深的层面表达对这种活动的质疑:

        所谓励志,往往着眼于阶层差别、职业差别、收入差别、生活质量差别,借助歧视性渲染煽情手段,对受众既诱惑又恐吓。这与立德树人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利用甚至制造扩大差别(例如温差、压力差、势能)以榨取能源(例如发电),固然也能奏效,但与基于物质内在核能的办法(例如核能发电、研究中的人造小太阳)相对照,明智之士应该可以悟到方向所指。

        周老师说得很直白,但也含蓄。他更希望能激发孩子内在的力量。

        而这种内驱力的激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大量的与慢与静与细与柔相关的工作,而不是“鸡血”,不是激情。

        激情很难成就梦想,因为它没有持续性。

        学习贵在坚持,于是慢、静、细、柔,才是教育的真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其说是在写春雨,不如说更适合我们教育工作者。

        所以,那天晚上,很多人写道:更能打动他们的不是演讲,而是高中学长们安静的自习。

        无声的力量比“鸡血”更让人刻骨铭心!

        但当时讲台上我的缺席的确让10班孩子无限失落:他们的手无处伸,他们的泪无处流,他们的怨甚至无处诉,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班人的幸福表演。

        我懂得这种失落。但我刻意的错过其实是想用一种近似于极端的方式给我的学生上另一堂课。

        而这一堂课的意义绝不亚于此时的“励志”。

        但我不会急于给他们上这堂课。我要让他们当时的兴奋、热血、埋怨、失落都渐渐平复下来。

        于是隔了两天,周一,一上课,我就谈到那晚的演讲,那晚的“失踪”。

        我因未能站在台上接受他们的拥抱向孩子们表达深深的歉意。

        我说,不急,不急,拥抱不急,眼泪也不急。眼泪的最可贵之处不是被外人催生,而是在于真情的自然流露;眼泪的最佳时间不是那晚,而是在朝夕相处共同奋战两年后的毕业之时。

        莫名其妙的眼泪流多了,情感的价值就缩水了。

        这两天已有人将演讲的主要内容汇成20余条。我择其要强调了与孩子相关的若干条,如“努力会产生焦虑,不努力会更焦虑”,如“中考不决定命运,但中考过程培养的能力决定命运”,如“自己每天成长更重要,不要和别人比,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成功”等等,希望孩子牢记于心。

        我接着说:其实那晚的演讲还没有结束,今天还是它的继续。

        那晚,你们的老师没有站在台上。当别人无限热闹无限深情时,你们只能无限沮丧。其实,你们的老师在用一种残酷的方式告诉你们:

        你们要有自己的思想,你们的思想不要轻易被别人改变!

        你们要能把握自己的感情,你们的情感不能轻易被别人控制!

        你们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你们要内心强大,通过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你们现在的确有很多不足,但谁能说自己这个年龄段就是完美?!

        失去自我,才最可悲。

        与演讲者同情共意,是入;能冷静客观地评判演讲,是出。

        入太容易,出才难。

        我看了几眼那晚哭得最伤心的几个孩子,希望他们有所意会。

        人生有风险,守好你本心!

        现在终于可以说出我为什么不走上讲台的原因。

        那种热闹,不属于我。

延 伸 阅 读

一中高中部,等着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