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人养成记

 新用户8489cL9T 2021-04-06

文:朱芷慧   聂传安


        读二班朱芷慧同学周记,深为感动。

        她写了这一两个月来她在老师的折磨下写诗填词的经过,因为都是切身体会,所以文章真实感人,读后让人振奋。

        她文章的题目是《诗人养成记》

        我拿着手机,时不时从别的程序切换到微信。一次,没有。两次,没有。三次,有了。置顶的班级群多出了个小红点。我连忙点进去。(不是这两个班的娃及家长,似乎不知道芷慧这么急切是在干吗。周末时,孩子们将所作之诗放在家长群里,老师一个个评判,有的需要再次加工。因为老师要在两个班群之间穿梭,或许老师也有开小差的时候,于是就会出现他们诗作已经上传但老师的反馈有些滞后的现象。此时的芷慧,其实就是在等老师对她诗作的回复)

        聂老师@芷慧妈妈:不错不错。(这表明诗作通过了)

        “我,一次过了?我过了!”我盯着班群里多出的那条消息,一拳砸在沙发上,然后冲着我妈道“妈!我过啦!”她听到我说话。连头都没抬一下,道:“过了就过了呗,发什么神经啊你。”(一个小女生啊,居然一拳砸在沙发上!不是红木沙发吧?)

        我不理会她的话,美滋滋的去回忆我的“作诗历程”。(漂亮的心情,漂亮的倒叙)

        我先是从写对联,一直写到十七字诗,摸爬滚打这么些月,终于从想个对联都发愁的“小白”到作诗一次就过的“大佬”了。回想起曾经的作诗日子,真是倍感欣慰啊!(由“小白”到“大佬”,诗业有成啊)

        我们首先进行的是“忆江南”填词:(这是他们人生第一次填词)

        当时老聂对着我的填词看了许久,抬起头,一脸苦涩的对我说:“你这是有多怨我啊!”我欲哭无泪说:“没有啊!这就是我填词时候的状态呀!”(说话这么直白……)

        “心情差,平声韵母难。某位顽童出题乐,翻来覆去夜不安。想到就很烦。”这里面写的可全是真的。当时为了想出这首填词来,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就差没把床板掀了,脑子里全是老聂“邪恶”的笑容。后来撑不住,睡着了。第二天起来往枕头上一摸竟然掉了好多头发。(别人发愁一夜白头,芷慧发愁只掉头发。写不出来要掀床板,彪悍!联想到上面拳打沙发,就容易理解这一诡异行为了)

        带着掉头发的愤怒和作诗的痛苦,我写下的这首词。现在想起来就该知道我当时悲痛欲绝的心情了。(的确是“想到就很烦”)

        接着我们写“五绝”诗。

        经过之前的练习,写诗的水平又提高了一个档次,作诗过程也轻松了很多。但作诗中的小插曲却不见少。(这有步步高的感觉)

        “五绝”写做饭的时候,本来我是斗志满满的,可中途竟然被烫了两次手,做出来的东西味道也不怎么样。(这个插曲有些痛苦)

        于是我的作品就是:

        手持铁锅铲,脸上自信扬。

        色美味不对,心里满是伤。

        (自信扬与满是伤成了鲜明对比)

(芷慧的五绝诗配图)

        上周我们又让我们写了“十七字诗”,我的作品是:

        一杯烤奶茶,跑步手不冻。

        练完回家去,肚痛。

        我写这首被老师一次性通过的“十七字诗”时,本来是不打算把喝奶茶写进去的,这单纯只是我想喝。谁知道跑完步回来肚子痛的好厉害,于是我就把喝奶茶写进去了。(这说明这孩子为了写诗,可以适当改造素材。这正是文学创作是必须的)

        经过这么些时间的作诗历程,我总算摸到了一点门路了。(这正是老师想要的结果)

        “叮咚,任务”,“摸到作诗门路”完成,达成成就“作诗新手”。下一个任务“向作诗之路前进”。(这孩子,在这条路上走得是多么开心多么自信啊)

(芷慧的十七字诗诗配图)

        芷慧文章说我们的活动从对对联开始,其实在对联之前我们大量的古诗词背诵才是后续活动的基础。从那时到现在,两个月时间有余,我们的作诗填词工作如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一样,一步一个脚印,环环相扣,直走到今天,并且还将继续走下去。

        每个人开始时可能都如芷慧一样是个纯“小白”,但经过这段时间的折磨,都与文字产生感情,与诗词产生感情,更重要的是,对“写诗”的未来还充满信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其实我们不是为了制造更多诗人。我们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更爱中国语言更爱中国文字更爱中国文化。

        我们现在正在提“四个自信”。文化自信的前提正是懂得与热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