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Children Deserve the Best Home Education 文|云开 编辑|Star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如何看待“给孩子手机就是毁孩子一生”这种说法? “方块上的枕木酱”回答得很有意思: 二十年前,人们惊呼电视节目会毁掉下一代; “三十年前,人们惊呼流行音乐会毁掉下一代; 二十年前,人们惊呼电视节目会毁掉下一代; 十年前,人们惊呼电脑及因特网会毁掉下一代; 现在,人们开始惊呼手机会毁掉下一代...... 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 “没有任何力量能毁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 是不是很有意思? 家长们的惯性思维总是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孩子不好、手机不好;却选择性健忘了自己。其实,毁掉孩子的,并不是手机本身,养育、引导孩子成长的家长才是关键。 知乎网友Quinn说的好: “技术无罪。“ 把教育缺失的责任推卸到手机身上,是无能且无耻的表现。 作为一个刚经历过高考的学生,我从小学就配了手机,初一到高三一直都保持着手机和电脑的使用。 我成绩不算顶尖,也是学校里前百分之十。 ...... 事实上,手机不仅没有毁了我,反而成就了现在的我。 我始终认为,那些自控力差的学生,没有手机,一样过不好一生,手机只是他们逃避的一种手段,却不是唯一手段。” 还有一位老师说:在同样的教学环境下,孩子的成绩一看家长,二看智商,手机,就是个陪衬。 社会的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为避免与时代脱节,合理使用手机,发挥其长处,克服其弊端,才是真正科学的态度。 其实孩子怎么样,很大程度真的取决于家长的引导,而不是一部手机。 在任何问题上,没有节制,不去节制,才会毁掉一生。 网友“心雨医生”曾说: 他家孩子上幼儿园,每天一回家,就玩手机直到没电。不给玩,就哭闹。 哭得让人心疼,父母经常就妥协了。渐渐发现孩子每天就是玩手机,从早到晚,没有其他的兴趣爱好了。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和孩子妈妈,一到家就抱着手机,有时看电影,有时刷抖音,手机不离手,小孩也有样学样。 于是和孩子妈妈商量,从他们做起,开始改变。 下班回家,除了接电话,他们不再碰手机,陪儿子读书、玩耍,或找来字帖练字。 果然,儿子开始还很抗拒,但发现父母也没用手机,或看书,或坐在桌上写写画画,他也将他的小画板拿出来画,将玩具拿出来玩。还拉着爸爸妈妈一起玩,慢慢也不提手机了。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孩子成长没有偏方,有的只是负责的父母,提供的稳定而健康的土壤。” 孩子会玩手机,是因为家长玩手机,而且着迷于玩手机。家长无意中的行为,孩子纯真的双眼都在捕捉,并刻意模仿。 孩子观察力很强,当他看到父母回家,除了手机,再没有其他兴趣时,孩子的世界也只余手机,对其他事情不感兴趣了。他在学着父母的样子长大。 还有的父母,陪孩子做作业,在旁边刷手机;休息日,窝沙发上刷手机;当这样的榜样在孩子面前时,又怎能去期望孩子会不一样呢? 孩子是父母的缩影,孩子玩手机的第一步其实始于对父母的模仿。 《少年说》里五年级同学叶子健,站在高台之上,对父母吼出了自己的心声。 小时候,我总是认为手机才是爸妈的孩子,因为我每次抬头看你们的时候,你们都目不转睛盯着手机看; 我真的不知道,手机里到底有什么好看的东西,竟然比我还要重要; 想让你们陪我讲话时,你们低头玩手机;想让你们陪我出去走走时,你们依然低头玩手机; 为了不让我给你们捣乱,就把手机扔给我,让我一个人玩,大人总是这样,为了图安静,用手机稳住我们; 等我长大了,沉迷手机,又说手机耽误了我。可是你们想过没有,是谁把手机塞给我,又是谁放弃了对我的陪伴和关爱? 孩子在高台上忍不住的眼泪,控制不住地呐喊,台下的同学们也纷纷红了眼眶,偷偷拭泪。 是啊,有太多父母,陪手机的时间多过陪孩子的时间。 子键妈妈在台下也难过得直流泪,她第一次正视,她们忽视了孩子的陪伴,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成长。曾几何时,她们觉得看手机比陪儿子更重要了? 发现了吗?孩子开始并不沉迷手机,是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退而求其次,从手机中寻找慰籍。手机成了孤独中度过时光的安慰。 当父母为了自己的事业,离开孩子身边;当父母在家里,却隐形于手机的世界;有想过吗?孩子沉迷手机,荒废学业,性格极端,无法自律,你也有失职的责任啊! 父母对孩子花费的时间心力,往往与得到的成果成正比。孩子对手机的沉迷,其实也源于家长的疏忽,和缺乏正确引导。 英国儿科医生和精神分析师罗派克教授说:“育儿,就是父母陪孩子一起长大。因为在孩子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没有人比父母更懂孩子的需要。” 如何根据孩子的需要,给予及时地回应,是身为父母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对于手机这个热门工具,如何给予恰当的控制和正确的引导是关键。 ✦首先,对于孩子,要给予足够的陪伴,避免他对手机的依赖,并拓展生活中更多的兴趣。 给予孩子的陪伴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孩子心里的满足感。 对于幼儿来说,对父母的依赖期,是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为人父母尽量不要缺席。 实在缺席的,一定要用其他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让他的内心不孤单,这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也是亲子间能够顺畅沟通的基础。 父母在陪伴孩子时请放下手机,不仅仅是陪着,还要与孩子互动、交流。一起读绘本,培养阅读习惯;一起玩耍,培养动手能力;一起参与更多游戏,培养更广泛的兴趣。生活中有太多的事,不比手机的吸引力差。 手机绝不是陪娃神器。它只是孩子的众多工具之一,还是一个要限制使用时长的工具。 ✦其次,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 手机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是学习的工具,也可以是诱人变坏的利器,关键在于家长能否正确引导。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善利用,它会成为孩子上升的助力。 我的侄子,他妈妈为他沉迷手机,非常伤脑筋。 没收一部手机,他又凑钱买一部,没收后,又弄一部。他妈妈永远在怀疑他是否还藏了一部手机?他的精力也耗在如何瞒天过海上。 手机如此禁而不止,怎么办?为此,我姐姐请教了专家,然后改变了策略。 ●第一,约法三章,订立使用手机的规则。 可以使用手机,但使用的时间、时长、频次要遵照规则来,违背了,就要扣除下一次使用时间。 订立了使用手机规则,就无需吼叫,只要温柔但坚定地执行它就好。 ●第二,让手机成为良师,让更多的兴趣丰富生活。 她陪着孩子一起搜索感兴趣的平台,探讨网络资源优劣的选择,教会孩子查阅有用的资讯,通过网络搜索更多的学习资源,拓展孩子思维的宽度、认知的高度。 孩子空闲时打游戏,她也不再粗暴否决,而是找有挑战意义、启发人思考的游戏,并使用格雷盒子软件控制好时间。同时积极影响孩子发展更多的兴趣,自然而然抵消掉游戏的吸引。 ●第三,帮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她以自己的散漫为例,和孩子共同探讨时间管理,约定互相监督。让孩子学会做事有计划、有安排,慢慢学着自律。孩子的自制力,也在一次次强化中增长。 因为多了理解、沟通,孩子也少了对抗。因为接触了更多的正能量资讯,孩子也慢慢融入这个时代,有了危机意识。 一段时间下来,有了危机意识和目标意识的侄儿,学习的时长已大大超越了玩手机的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孩子,方式可能也不尽相同。重要的是用适合孩子的方法,引导他,让手机成为良师,让时间管理成为习惯,让自控力增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