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日常(碎碎念)

 齐帆齐 2021-04-06

小姨家的表弟张林结婚了,家族有办大事的,所有亲戚间便有了相聚的美好理由,也是亲情血脉的一次大连接。

这不,表哥、表弟、表姐、舅舅、舅妈,姨,姨父都回来了,还有小外婆家的姨和舅舅,婚礼现场共有60多桌,热闹非凡,这是我参加过人数最多的一次婚礼。

表弟90年出生的,高大斯文,读书时学习成绩不错,尤其是文科更好。本科毕业后,他以笔试第一名成绩考上了舒城县公务员,离家近,安稳,业余也会写公文,传统文,而我是自媒体文风格。

前年6月,我刚注册了微信公众号,手头没有一篇现成的文章,就在表弟的空间发了他的《粽叶飘香》,他很擅长于写抒情散文,风格传统味。他从大学开始就一直在写稿投稿,在同学中有“才子”之称。

在和小姨一家合影时,姨夫调侃我是“大作家”,我回道:是码字农民工哈!

我妈妈在兄妹七人中,是唯一个没进过校大门的。我爸爸也是兄弟四个中唯一个没上学的,其他再差也读了个一年级。

而如今我却全职从事文字工作,进入了市作协,新书已在筹备中,大家感叹命运真是一双神奇的大手,真是说不清道不明,或许我是命运的漏网之鱼。

曾和朋友聊天说起,我家几代文盲,然后我从事写文字这条路,按周岁算我辍学时15岁不到。他们说这叫基因逆袭。

如今我觉得,我父母没能读一天书,那是囿于时代和家庭环境,也可以说是命运的不公。但不代表他们没有文艺细胞。

我小姨读完了小学,她读书时也是文科极好,即便是平常说话,都是成语、谚语、金句不断,在农村山区还是很特别的,且记忆力超强。

我小叔、三叔,大伯也是这样,读书都不多,大伯读到二年级,但写字却很好看,他们说话也都是文绉绉的。

记得小时候,小姨是在舒城大山区小学做民办教师,小姨父那时是小学校长,也是我们家亲戚中最有文化的,虽然山区学校很小也很穷。

小姨父本是有希望上大学的,但为了早点出来工作养家,就读了师范学校,于是成了一辈子的遗憾。

他在师范时就发表过很多文章,但是后来结婚养家,忙于各种生计琐事,在小地方庸俗的环境下,再也没有写过文章,这也是命吧。

外婆,舅舅们,大姨小姨他们都是生活在舒城大山沟里,我曾经写过,外婆家为了换米,把我妈15岁许到桐城县(98年改为桐城市),18岁结婚,她比我爸小17岁。

因为跨地区,跨县,小时候也见不了姨舅们多少次,毕竟路远,那时交通不发达。

表弟结婚了,弟媳也是公务员,研究生毕业,父母都是老师,独生女,之前我看她照片,就觉得看起来好小,还有青涩稚气相。

这次看到本人也是这感觉,很单纯,没有经历过世事的荒芜与复杂,一看就是从没缺少爱与安全感,来自于幸福温馨的家庭。

同是公务员,都是本县人,都是教师家庭,也好相处,小姨姨父甚是满意,表弟也觉得非常合适知足。

在办酒席的酒店里还看到了三舅妈,二舅,大舅,小舅和舅妈,难得一下次见到这么多至亲, 小姨、小姨父平时为人很真诚热心,人缘特别好。

只要是沾点亲戚,他们都有往来,用老家话讲他们就喜欢做人。也可以说有了小姨他们这样的人作为纽带,所有亲戚的大致情况都会知道,从她这里可以了解很多逐渐生疏的人和事。

婚礼现场主持人标准的普通话,充满感情色彩的声音,当新娘父亲把女儿的手交上表弟那刻,随着乐声想起,他们父女都哭了,我们也跟着感动。

每个女孩都有这一天,标志着一种生活的结束,另一种生活的开始,于表弟意味着担当与责任。

表弟张林是大家眼里的暖男,孝顺懂事,细心体贴,曾经暑假在医院照顾他爷爷多日,引得同病房里人羡慕不已。

每逢节日,他都会第一时间发信息问候他父母,每年的小姨姨夫生日都会收到他编辑的长短信和大红包。

表弟是温暖宽厚的个性。一个对父母家人孝顺的人,为人处事得体,一定是责任心很强的人,希望表弟新婚快乐,早生贵子。

我的小舅只比我大9岁,大表姐比小舅还大一岁。那个年代真有意思,女儿和娘同时生娃。

小舅家还有两个小表弟,最小的表弟比我孩子还小,待他结婚时我估计是两鬓白发了。

由于我带着孩子得赶回来上学,没能和舅舅姨们老表们多聊天,内心充满了失落。

这样的大聚会,这样的热闹估计往后越来越少,值得珍惜,写点碎碎念留存。

我们姐妹和表弟夫妇

和小姨全家

现场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