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语言能杀人,我曾被妈妈千刀万剐过

 九州君子好人 2021-04-06

科学有趣有美丽,

进入北欧世界

你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你和世界的关系。

图片

故事以一场校园猥亵案开始:

一位中年女记者来到校园,受害女孩们的家长将学校负责人团团围住,争吵声,哭泣声交织在一起。

图片

在审讯室里,那个衣冠禽兽对着警察,振振有词地说:

图片

镜头转向他,是一个发量稀少且油腻不堪的中年男人。

图片

女记者忍无可忍,直接将包重重地砸在他脸上,还不解气,又狠狠甩了他一巴掌。

图片

她很正直,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道,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和正义。

然而,回到家,她却只能经历新一轮的伤害。

拥挤不堪的小家里,母亲正在组织一帮大妈大叔们唱歌。

没有人在意记者的回来,她穿过人群来到厨房,小心翼翼地点了一支烟。

没想到,一直无视她的母亲立刻冲了过来,当着众人的面开始骂她:

图片

奇怪的是,刚刚打罪犯时气势汹汹的记者,却一声都没有吭,她只是恶作剧般把烟熄灭在母亲擀好的饺子皮上。

图片

然后偷偷拔掉厨房里的水管,水漫出了客厅,排练才被迫叫停。

图片

显然,记者和母亲的关系并不好——

母亲非常强势,对女儿有着强大的控制欲;

女儿习惯沉默,有点蔫坏的默默反抗。

这个家里没有男人:

母亲,没有老公,只有一个男朋友,老周。

记者,没有老公,只有一个九岁的女儿。

图片

当晚家里姨姥姥来了,记者的母亲主动开始吐槽起她的丈夫:

图片

外孙女童言无忌:

图片

但她马上被姥姥怼了回去:

他要好的话,我会这么说嘛?

姥姥开始倒苦水:

我在外面人缘好,偏偏家人对我不好,我就是欠她们的债!

外孙女一针见血:

图片

但这彻底激怒了她姥姥:

图片

声音越来越大,话语越来越毒,而记者却一点反应都没有,一直低头吃饭。

家庭氛围窒息又压抑……

姨姥姥晚上留宿在这里,房间不够住。

记者被赶回宿舍,即使母亲不在身边,她依旧不敢大声说话。

临走前她习惯性地用做贼的声音轻轻对女儿说:

图片

从进门到离开,记者没有对母亲说一句话,都是听母亲在喋喋不休。


她没有回宿舍,转身去了情人家。

依旧没有任何交流,但在这份宁静中,记者才露出了一个带着疲惫、心累又有些许暖意的笑。

图片

她在家里得不到爱,只能靠着一段段短暂且不稳定的感情,寻找片刻安慰。

白天,她是报社里被排斥的边缘记者,她调查的那些敏感事件,总是为报社找来很多麻烦。

领导警告她:

图片

夜里,记者回到家,母亲又开始找茬,指着报纸上一篇关于小区邻居自杀的负面报道,质问记者:

是不是你写的?

虽然不是女儿写的,但说着说着母亲又发起了脾气:

图片

记者试着和母亲沟通,但本意却被母亲曲解。

她无奈,只好逃回里屋。

可母亲仍不依不饶:

图片

她还在沉默。

看到这一幕,我想到了一句话:

如果让我在挨打和挨骂之间做出选择,我一定会选择挨打。

因为挨打之后,伤痕都是看得见的,至少人们还会同情你。

可是责骂会把人逼疯,你却看不到任何伤痕。

没有人会在意。

和侮辱比起来,身体创伤的愈合可快多了。

当晚,记者做了一个怪梦:

一群带着口罩、穿着防护服的大夫冲进家,从柜子下拖出一头被捆上了四肢的小羊羔。

图片

出门时,镜头一晃,这头羊竟变成了母亲。

图片

她是恨母亲的,甚至希望她能永远消失。

原来,让记者从未露出笑容的,让她烟不离手,生无可恋,甚至对待感情自暴自弃的。

正是这个对自己的生活横加干涉和操控,永远充满怨恨,永远尖酸刻薄,把对丈夫的不满化作利刃扎进女儿心里的母亲。

那么,这样一个充满怨气的母亲,到底经历了什么?

她对男友老周吐露了埋藏在她内心30多年的秘密:

图片

丈夫是个变态,喜欢在戏院里裸露身体,结果有一回,坐在他旁边的女生,是我的学生,把她吓得拔腿就跑;

他还喜欢在菜市场里随便摸女人屁股,被人家喊抓流氓,让人家老公狠狠地给打了一顿;

有一次他带小姐回家,结果事后钱给少了,被对方报警告他强奸……

而她呢?

她过得实在是太苦了,在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她省吃俭用,把细粮留给丈夫和女儿,把自己的那份寄给母亲,常常饿得晕倒。

图片

说着说着她哭了起来……

仿佛这个家所有的不幸,都是因为母亲遇人不淑造成的。

可如果丈夫这么坏,为什么女儿不恨他,反而恨自己的妈妈呢?

一天,老同学聚会,母亲喝醉了酒,回到家,她便与女儿和外孙女撒起了酒疯,找茬骂了起来:

女儿继续抱以沉默,你骂任你骂,你狂任你狂,清风拂山岗。


她不还嘴,但是她对付母亲的办法总是刀刀扎心。


她用自毁来对付自己的母亲。

她用手紧紧握住身边的一颗仙人掌,然后面无表情地看着鲜血血一滴滴渗出来……

图片

她故意说怪话,吓跑妈妈给安排的相亲对象......

图片


她伤害自己,报复母亲,其实是在不断呼唤:

妈妈,看看我吧,看看一直被你伤害的我吧!

又有一天,因为外孙女淘气,在钢琴上跳舞。

母亲发飙,打外孙女,家里矛盾再次爆发,记者领着女儿回到她的宿舍:

这是母女两人,第一次这么长时间的接触。

因为记者没有时间照顾女儿,没办法,她只能硬着头皮又带着女儿回去。

母亲脸上带着胜利的微笑,为了报复这次反抗的离家出走和夺走孙女的爱,母亲竟当着女儿的面挑拨道:

图片

原来,未婚先孕的女人曾经想要打掉自己的孩子,但这个秘密一直被她小心翼翼地藏在心里,不敢告诉女儿,生怕孩子伤心。

没想到,却被自己的母亲毫不留情地告诉了孩子。

但如此强势的母亲,最终还是病倒了,她带着呼吸罩,躺在病床上。

从一言不合就开吵的强势女性变成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躺在床上让女儿照顾的病人。

图片

这一刻,记者终于可以完完整整说出她心中想说的话。

记者对着车水马龙的窗外,进行了长达七分钟的独白,字字血泪:


01
语言虐待——侮辱的烙印

大多数家长都会偶尔对孩子说些贬损的话,这未必就是言语虐待。

但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的外表、智力、能力或作为人的价值进行语言层面的攻击,那就属于虐待了。

有些言语虐待型父母不会大费周章地粉饰自己的不当行为,恰恰相反,他们会用残酷的侮辱、训斥、谴责和贬损的绰号公然向子女展开狂轰滥炸。

这些父母对自己给孩子造成的痛苦和长期伤害浑然不觉。

这些露骨的言语虐待会像给牲口烙上烙印一般,给孩子留下深深的心理伤痕。

图片

知乎上有个热帖常年霸占榜单:“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

一个点赞4万的回答是:

“贬损他,不遗余力的贬损他。

吃饭掉粒米,就用筷子打着他的手关节骂:吃饭都不会,猪都比你强。

哪怕是做得好,也要用不屑的语气说:又丑又笨,也就这件事能做的好,还不是什么正经事。”

分分钟让你见识到中国式家庭的残酷。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

所以,如果你无所不知的父母认定你是个坏孩子,那你就一定是。

如果母亲常说“你真蠢”,那你就是蠢的。

如果父亲常说“你真没用”,那你就一定没用。

图片

02

看不见的伤口也会疼

电影《春潮》,很好的诠释了四种常见的中国式情感之伤:

情感忽视、过度控制、情感敲诈,和被迫卷入父母的婚姻。

情感忽视


由于文化以及历史原因,中国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比起西方来,是更加“现实”的亲子关系:

父母擅长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的吃穿用度,却不懂得如何关怀我们的情绪和感受。

甚至有很多像《春潮》一样的家庭,对家人总是用恨来表达爱。


然而,孩子的天性特质是依赖性强并且不成熟,因此幼年的我们需要父母提供持续的、稳定的情感滋养,才能成长为健康和独立的人。

当感情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时,它便成功地阻碍和抑制了幼年时我们渴望倾诉情绪的本能,以至于渐渐地我们不再期待和他人进行情感交流,也习惯了忽略自己的情感需求。

取而代之的,便是长久的沉默。


心里的话一直压着,压着,但因为压了太久,从“不能说”变成了“不想说”,“不想说”变成了“说不出”……

《春潮》里的母亲从未得到过爱,父母,丈夫,女儿,没有人爱过她。

她也不懂得如何去爱这些人,她的爱,总是交织着恨和狂躁。

《春潮》制片人李亚平说:

“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父母是谁,也无法切断和他们之间的联系,但这决定了我们是不是快乐,我们要尊重最亲密的人的情感世界的认知。”


过度控制

操控型父母的行为,都是基于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强烈不满,以及对遭到遗弃的恐惧。

子女的独立让他们觉得仿佛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

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子女的控制也愈演愈烈,因为他们需要子女永远的依赖。

由于害怕不再被孩子需要,许多操控型父母会尽力维持孩子的无力感,并希望它永不消失。

在父母的羽翼下,这些孩子生活得压抑而矛盾,既无法心甘情愿地被父母继续掌控,又感到自己并没有多少能力可以脱离父母、独立生活。

就像剧中的郭建波多么咒怨自己的母亲,她还是得靠母亲帮她带孩子。

图片

她恨母亲夺走了自己的孩子,其实也恨自己无力带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

图片


在母亲面前她是无力的,在孩子面前她是无能的。

图片

美国心理咨询师皮娅·梅乐蒂(Pia Mellody)称父母这样的做法是一种“知性虐待”(intellectualabuse),即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过度控制,抑制了我们发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阻碍了我们发展面对挑战和困难的适应能力。

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若不改善现状,我们必然会被其他自信、果敢、独立的同龄人超越,最后不得不继续依附着父母,成为“啃老族”。

图片


情感敲诈

要不是为了供你上学,我早就过上好日子了,你还要这样对我?!

母亲口口声声骂建波“没良心”“白眼狼”“不要脸”,是在借用“狠毒”的字眼表达言外之意:

“我为你付出那么多,啥也没得到。”“我过得不好,都是因为你。”

图片


以上对话,是中国亲子关系中最常见的心理操控术——情感敲诈:

父母一方面以受害者的姿态在道德和良知层面上指责、攻击子女;

一方面利用子女的内疚感迫使子女顺从和满足自己的需求。

图片


情感敲诈对于孩子幼时的宝贵天性具有威力十足的打击。

作为儿童,TA们的天性是充满“魔力幻想”的,会认为自己说的某些词语、做的某些手势或者行为真的会改变现实。

而父母情感敲诈的做法,往最糟糕的方向鼓励和强化了这种魔力幻想。

当父亲或者母亲说“都是因为你,所以我才……”时,作为儿童,会真的认为是自己的某个行为才造成了父母的生活不顺、衰老或者贫穷。

因此,孩子会陷入极度的恐慌和内疚之中,认为自己是家庭中一切不幸的来源和开端。

图片

然而,健康的父母之爱是不需要条件的。

孩子从未主动要求降生,是父母将孩子带到世界上来的。

因此,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滋养,是上天赋予父母的责任,也是每个孩子应当享有的权利。


而被母亲咒骂了40年的郭建波,终于活成了为母亲“背锅”的那个人。

被迫卷入父母的婚姻


在中国传统的信念里,婚姻是为了传宗接代,孩子就是维系父母婚姻的纽带。

因而很多孩子,一出生就被迫赋予了保卫、维持,甚至修复父母婚姻的“使命”。


然而,这“使命”对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因为,作为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又怎么能够保护得好父母的婚姻呢?

《春潮》里的母亲,因为失败的婚姻而活得很压抑。

她把女儿当做自己不良情绪的替罪羊,会因自己的不快和不安全感责怪女儿,并把自己所有的委屈、愤恨、不满归罪于养育了女儿。


事实上,当初是她自己为了城市户口,选择了是城里人的丈夫;

这也是她自己选择去为娘家牺牲奉献。

她不断地用“骂”的方式,向女儿索取着共情、确认着自己的价值、让女儿分担自己的痛苦。

图片

家庭从此不再是温馨的港湾和庇护所,而是如履薄冰的人间地狱。

图片

最后,一首小诗送给大家:

他们毁了你,你的妈妈和爸爸。
他们可能不是有意的,但他们做了……
他们用自己的毛病塞满你,
再加点儿别的,特意为你。
但是,他们自己也被毁了,
被他们的父母,戴老式帽子穿老式衣服的傻瓜。
那些傻瓜一半时间多情或难对付,
另一半时间吵个你死我活。
痛苦代代传递,
像海滨沙洲越陷越深。
趁早跳将出去,

可别再养什么孩子。
——菲利普·拉金

图片


飞妈2020年6月于国内

希望你有机会的话,

可以邀请妈妈和你一起,

坐在沙发上看看这部电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