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网申千千万,早申占一半”。 美国大学的提前申请即将落幕,对于准留学生来说,提前申请(早申)是提高竞争力,获取名校offer的常用方法。你想知道美国百强大学的早申成功率如何吗? 今天学姐为大家整理了30所美国大学2018-2019年的早申录取(ED/EA)与常规录取(RD)录取,数据大家看了就懂啦! 早申录取(ED/EA)与常规录取(RD)对比 *点击放大查看 ■ RD 常规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广受欢迎的加州大学系统是没有早申和常规申请之分的,但它们申申请截止日期要比一般大学早一个月。像UCLA(洛杉矶分校)、UCB(伯克利分校)、UCI(欧文分校)、UCSD(圣地亚哥分校)等加州大学统统都只有1个申请时间:11月1日—11月30日。 提前决定(Early Decision)的特点是: ✓ 唯一排他。如果学生申请了一所学校的ED,那么他将没有机会申请其他学校的ED。简单来说就是:只能对一所大学进行ED申请,不能同时申请两个或以上的学校。 ✓ 捆绑承诺。申请ED的学生意味着你做出这样的承诺:该学校是我的第一选择,如果该学校录取了我,我一定会注册入学。 ✓ 异时兼容。当ED I 被拒后,你还可以申请第二轮的ED II。同一时间内,不管是ED I还是ED II,你都只有一个正在进行的Early Decision,并不违背Early Decision唯一排他的特点。 ✓ 他类兼容。学生申请ED的同时可以申请别的学校的常规申请RD或者EA。但是,当你被ED录取以后,你必须接受录取,并立即撤回所有正在进行的申请,且不能进行其他新学校的申请。 提前行动(Early Action)的特点是: ✓ 非捆绑承诺。提供EA的学校,当录取学生以后,并不要求学生做出注册入学的承诺;学生一般要求在5月1日前答复是否接受此学校的录取结果。所以比起RD,你只是提早申请,并提早知道结果。这意味着EA申请结果如果是录取,那么该学校就成为了一个保底学校。 ✓ 排他不定。普通的EA,往往没有排他性,即不限制你申请其他学校的提前申请形式,只要那些学校不限制你申请这个学校的EA就可以了。 ✓ 异时兼容。无论EA是否被拒,你都可以申请第二轮的ED II。 ✓ 他类兼容。学生申请EA的时候,可以申请别的学校的正常录取RD、ED,当你被EA录取以后,不必撤回正在进行的其他申请,也可以再做其他新的学校的申请。 ✓ 无须退出。由于EA是非限定的,因此录取之后不强迫学生必须注册入学,所以无须退出,只需在5月1日之前答复是否入学即可。 ED和EA的申请截止日期通常是为11月1日-11月15日,录取结果通常在12月中旬出来;部分学校还会有ED 2(即第二轮ED早申),通常截止日期和录取结果跟RD是一样的。 REA(限制性早申,Restrictive Early Action)或SCEA(单选早申,Single-choice Early Action):这两个其实是一个意思,但这项政策在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名称。 REA和SCEA会比单纯的Early Action(EA)约束更多:即如果学生选择了一所限制性早申学校,那么在早申阶段就只能申请一所学校。而其他都和EA一样(录取了也并不一定要去、可以最晚到5月1日前才决定最终去的学校等)。 (1)提前知道录取结果:EA/ED 1录取结果通常是12月中旬,而RD录取结果要到3月中-4月1日才公布。所以如果你心仪的大学在早申请阶段就录了你,你就可以在别的同学还在煎熬的时候,心满意足、悠哉悠哉地享受高中最后的一年啦。 (2)更重要的是,向大学表示强烈的入学兴趣:尤其是具有绑定性的ED,因为大学也想更精确地掌控每年入学的具体人数,提高yield rate从而提高大学排名,所以每年都会预留一定名额给ED的学生。所以ED的录取率通常都比RD的录取率更高。 那么,美国大学的早申录取 首先来看看全美最知名也最难进的八所藤校: 2019年常春藤盟校的录取数据 不难看出,选择早申藤校的成功率会比常规录取高至少2倍。 比如2019年哈佛大学的早申录取率为13.9%,总录取率为4.5%(43,330人申请,1,950人被录),而RD录取率...仅仅只有2.8%。也就是说,哈佛的早申率会比常规录取要高出4.98倍。 但与去年相比,布朗大学的早申率实际上发生了较为显着的下降。布朗分别在2021年和2022年的早申率中保持稳定在21.5%和21%之间,而今年的早申比率仅为18%。也就是说,即使是早申布朗,录取难度也越来越高了。 另外,近3年来,8所常春藤院校的整体录取率逐年下降,哈佛大学已经跌至 4.5%,但在早申请阶段,录取率最低都还在13%以上。康奈尔大学甚至接近23%,也就是说ED康奈尔的差不多4个人里能录1个。 随着申请人数增加,藤校更是坚定通过“早申请”抢学生,争先把新生规模的部分学生早早定下来。所以,有志于美国藤校的学生,你们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更大化自己的录取几率了吧? |
|
来自: PeerBang留学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