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通鉴(219)破绽不能太多

 刘安伦先生 2021-04-06

读通鉴(219)破绽太多

解读:曹操挟着天子,占着最高的道义,虽然曹操也有破绽,但是他的对手破绽更多,而这些英雄豪杰的垫脚石的那些人,就浑身都是破绽。

历史上那些厉害的人,只要抓住一个破绽就能改变局面的人,太多了,很多在历史上只有一行字代过。

曹操表公孙度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公孙度说:"我王于辽东,何需永宁!"藏侯印绶于武库。

这一年,公孙度卒,儿子公孙康嗣位,以永宁乡侯封其弟公孙恭。曹操认为牵招曾为袁氏领乌桓,遣其到柳城,抚慰乌桓。正好峭王整顿五千骑兵打算帮助袁谭,又加上公孙康遣使者韩忠假峭王单于印绶。峭王大会群长,韩忠也在坐。

峭王问牵招:"当年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如今曹公再说应当汇报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也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

牵招答说:"当年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其威权,言当上报天子,改假归真单于,就是这样。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

韩忠说:"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余万,又有扶馀、濊貊之用。当今之势,强者为右,曹操何得独自为天命!"

牵招呵韩忠说:"曹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伐叛柔服,宁静四海。汝君臣顽嚣,如今恃险远,背违天命,欲擅拜假,侮弄神器;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便上前捉住韩忠的头顿在筑上,拔刀要斩杀他。峭王惊怖,徒跣抱住牵招,以救韩忠,左右失色。牵招于是还坐,为峭王等人说成败之效,祸福所归;峭王及众大人皆下席跪伏,敬受敕教,于是辞退辽东之使,罢所备严骑。

注: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牵招这一招就把袁谭和公孙康的一支助力给他伐掉了,伐交,是战争的一部分,不论是冷战还是热战,不论是科技战还是经济战,其都是上策。

牵招抓住敌人的破绽,拿公孙康的使者杀鸡给猴看,一击而定大局。

丹杨大都督妫览、郡丞戴员杀太守孙翊。将军孙河屯京城,骑马赶赴宛陵,妫览、戴员再次杀掉;遣人迎扬州刺史刘馥,令往历阳,以丹杨响应。妫览入居军府中,欲逼取孙翊的妻子徐氏。徐氏对他说:"乞须晦日,设祭除服,然后听命。"妫览同意。

徐氏暗地里派所亲近的人告诉孙翊亲近旧将孙高、傅婴等人与自己一起共图妫览,孙高、傅婴涕泣许诺,密呼孙翊时侍养的二十余人与盟誓合谋。到晦日,设祭。徐氏哭泣尽哀,毕,于是除丧服,薰香沐浴,言笑欢悦。大小凄怆,怪其如此。妫览密觇,不再有疑意。徐氏呼孙高、傅婴置于门内,让人召妫览入内室。徐氏出户拜妫览,适得一拜,徐氏大呼:"二君可起!"孙高、傅婴俱出,共杀妫览,余人即就外杀戴员。徐氏于是还穿上缞绖,奉妫览、戴员的人头以祭孙翊墓,举军震骇。孙权听闻内乱,从椒丘还。至丹杨,全部族诛妫览、戴员余党,擢升孙高、傅婴为牙门,其余赏赐有差。

注:妫览这种人,功利心特别重,他们背叛孙权,这是冒着巨大风险搞投机,这么大一件事,却留下这么多的破绽!一个女人就把他们给干掉了。与他们相反的,孙权则下手极狠,全部族诛这些参与的人,不留后患。

孙河的儿子孙韶,年仅十七,收孙河余众屯驻京城。孙权引军发吴,夜至京城下营,试着攻城惊吓他;守兵全都上城,传檄备警,欢声动地,并以箭射外人。孙权使人晓谕,才停止。明日见孙韶,拜为承列校尉,令其统领孙河的部曲。

注:有志不在年高,孙家这些后代有其祖父的传承。这就是补丁,一代一代前后相继,才能保证家族的不败。

建安十年乙酉,公元205

春,正月,曹操攻南皮,袁谭出战,士卒多战死。曹操想暂缓一下进攻,议郎曹纯说:"如今县师深入,难以持久,若进不能克,退必丧威。"曹操亲自执桴鼓以率军进攻,于是攻克。袁谭出走,追而斩之。李孚自称冀州主簿,求见曹操说:"如今城中弱强相陵,人心扰乱,以为宜令新投降的人进入城内,向所认识的人宣传明教。"

曹操即命李孚前往入城,告谕吏民,使各安故业,不得相侵,城中乃安。曹操于是斩郭图等人及其妻子。

袁谭派王修运粮于乐安,听闻袁谭军急,将所领兵前往赶赴,至高密,听闻袁谭死,下马号哭说:"无君焉归!"于是前去见曹操,乞求收葬袁谭尸,曹操同意,再使王修还乐安,督军粮。袁谭所部诸城皆臣服,唯有乐安太守管统不下。曹操命王修取管统的人头,王修认为管统亡国忠臣,解其绑缚,使其去见曹操,曹操大悦而赦之,任命王修为司空掾。

注:李孚前面假冒曹操的都督混入城的,这次袁谭败了,他选择了跟随曹操,并且出面治乱以展示自己的能力。而王修则以另一种办法获得曹操的赏识,他不杀管统,让管统见到曹操,曹操觉得王修处理事情有章法,于是重用,这都是展示能力的办法。

败军里的人,投降了敌军,想要谋取一定的职位,是很难的,需要勇气与见识,做事要极为果断。

郭嘉劝说曹操多举辟青、冀、幽、并州的名士以为掾属,使人心归附,曹操听从。官渡之战,袁绍命陈琳写檄书,数落曹操罪恶,连及家世,极其丑诋。等袁氏败,陈琳归降曹操,曹操说:"卿当初为袁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的身上,怎么能上及父祖邪!"陈琳谢罪,曹操释放他,使与陈留人阮瑀一起管档案室。先是渔阳人王松据涿郡,郡人刘放劝说王松以地归降曹操,曹操任命刘放参司空军事。

袁熙被其将焦触、张南所攻,与袁尚一起逃奔辽西乌桓。焦触自号幽州刺史,驱率诸郡太守令长,背袁向曹,陈兵数万,杀白马而盟,下令说:"敢违者斩!"众人莫敢仰视,各自轮流饮歃。别驾代郡人韩珩说:"我受袁公父子厚恩,如今其破亡,智不能救,勇不能死,于义阙矣。若乃北面曹氏,所不能为。"一坐人因为韩珩失色。

焦触说:"天下举大事,当立大义,事之济否,不待一人,可满足韩珩的心志,以厉事君。"于是释放他。焦触等人于是投降曹操,皆封为列侯。

夏,四月,黑山贼帅张燕率其众十余万投降曹操,封安国亭侯。

故安赵犊、霍奴等人杀幽州刺史及涿郡太守,三郡乌桓攻鲜于辅于犷平。秋,八月,曹操讨赵犊等人,斩之;于是渡过潞水救犷平,乌桓人逃走出塞。

冬,十月,高幹听闻曹操征讨乌桓,再次以并州反叛,执上党太守,举兵守壶关口。曹操遣其将乐进、李典攻击他。河内人张晟,兵众万余人,寇盗于崤、渑之间,弘农人张琰起兵以响应他。

河东太守王邑被征召,郡掾卫固及中郎将范先等人找到司隶校尉钟繇,请其留之。钟繇不同意。卫固等人外以请王邑为名,而内心实与高幹通牒。曹操对荀彧说:"关西诸将,外服内贰,张晟寇乱殽、渑,南通刘表,卫固等借机行事,将为深害。当今河东,天下之要地,君为我举贤才以镇守。"

荀彧说:"西平太守京兆杜畿,勇足以当难,智足以应变。"

曹操任命以杜畿为河东太守。钟繇催促王邑交符,王邑佩印绶,径自从河北到许县自归。卫固等人使兵数千人绝陕津,杜畿至,数月不得渡河。曹操派遣夏侯惇征讨卫固等人,未至,杜畿说:"河东有三万户,非皆想要为乱。如今兵迫之急,想为善者无主,必惧而听于卫固。卫固等人势专,必以死战。讨之不胜,为难未已;讨之而胜,是残一郡之民。而且卫固等人未显绝王命,外以请故君为名,必不害新君。我单车直往,出其不意,卫固为人多计而无断,必伪心而接受我。我得居郡一月,以计縻之,足矣。"于是诡道从郖津度。范先想杀杜畿以威众,且观杜畿去就,于门下斩杀主簿已下三十余人,杜畿举动自若。于是卫固说:"杀之无损,徒有恶名;而且制之在我。"于是奉之为主。

杜畿谓卫固、范先说:"卫、范两个家族,河东之望族,我仰成而已。然君固有定义,成败同之,大事当共平议。"以卫固为都督,行丞事,领功曹。将校吏兵三千余人,皆范先督管。卫固等人喜,虽阳事杜畿,不以为意。卫固想要大发兵,杜畿忧患,劝说卫固说:"如今大发兵,众情必扰,不如徐以赀募兵。"卫固以为然,听从,得兵甚少。

杜畿又喻卫固等人说:"人情顾家,诸将掾史,可分遣休息,急缓召之不难。"卫固等人害怕逆众心,又听从。于是善人在外,暗地里为杜畿助援;恶人分散,各还其家。

正好白骑攻东垣,高幹入濩泽。杜畿知诸县附己,于是出城,只领了数十个骑兵,赴坚壁而守,吏民多举城响应杜畿,只过了数十日,得四千余人。卫固等人与高幹、张晟共攻杜畿,不能下,略诸县,无所得。曹操派议郎张既西征,关中诸将马腾等人,皆引兵会击张晟等人,破之,斩卫固、张琰等人,其余党与皆赦免。

于是杜畿治河东,务崇宽惠。民有辞讼,杜畿为陈义理,遣归家谛思,父老皆自相责怒,不敢诉讼。劝耕桑,课畜牧,百姓家家丰实。然后兴学校,举孝弟,修戎事,讲武备,河东遂安。杜畿在河东十六年,常为天下最。

注:卫固等人也是一样,做大事,却处处留着破绽,坏得也不够彻底,杜畿一个人到任,在内部分化了一个月就让他们大势而去。

杜畿的治理经验值得总结,可惜史书对于这些东西只一笔带过,反而没有治理过一州的荀悦因为将一些观点写成书却会流传于世。

秘书监、侍中荀悦作《申鉴》五篇,奏给皇帝。荀悦,荀爽之兄的儿子。这时政在曹氏,天子恭己,荀悦志在献替,而谋无所用,所以作这本书。其大略说:为政之术,先屏四患,乃崇五政。伪乱欲,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四者不除,则政末由行矣,是为四患。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常罚以统其法,是谓五政。人不畏死,不可惧以罪;人不乐生,不可劝以善。故在上者,先丰民财以定其志,是谓养生。善恶要乎功罪,毁誉效于准验,听言责事,举名察实,无或作伪以荡众心。故欲无奸怪,民无淫风,是谓正俗。荣辱者,赏罚之精华也。故礼教荣辱以加君子,化其情也;桎梏鞭扑以加小人,化其形也。若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域,教化之行,引中人而纳于君子之涂,是谓章化。在上者必有武备以戒不虞,安居则寄之内政,有事则用之军旅,是谓秉威。赏罚,政之柄也。人主不妄赏,非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四患既蠲,五政又立,行之以诚,守之以固,简而不怠,疏而不失,垂拱揖让,而海内平矣。

注:越是乱世,韩非子这些人的理论就常常会被人拿出来作为工具使用,荀悦写这本书献给皇帝,实质上可能就是想给曹操看的,曹操本来也想用治军一套治理国家,所以申韩的这些理论曹操自然就喜欢,这也给曹家在后面执政上留下了很大的破绽,用人疑之,上下难以建立信任感,都要靠建立威权来阻吓部下。

荀悦为什么不献给曹操,曹操这个人读书多,和秦始皇一样,韩非子献书给秦始皇,里面破绽很多,秦始皇觉得这书写得居心不良,于是把韩非子给杀了。但是秦始皇实质上却又受其影响极大,执政中用得多。荀悦是荀子后人,自然对韩非子的理论相当有研究,所以他们就采取了迂回的办法,曹操得书而读,也不会认为荀悦是故意存有某种不良居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