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危重病舌诊法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4-06


病至危重,阴阳气血精津告竭,则舌质和舌苔也有特殊的形色表现。1.唇青舌黑,好像去了膜的猪腰,为阴盛阳微,胃气将绝。

2.舌红光滑,柔嫩无津如镜面,为热病伤阴,胃气、胃阴将绝。

3.舌粗糙如刺,像鲨鱼皮,而又干枯燥裂者,为热极津枯。

4.舌头敛缩有如荔枝干肉,完全没有津液者,为津液枯竭。

5.舌如朱红柿色,或干晦如猪肝色,为气血败坏,或肝肾阴精将绝。6.舌卷而阴囊缩,为肝气将绝。

7.舌质色赭带黑,为肾阴将绝。

8.舌见白苔如雪花片,为脾阳将绝。

9.舌如烘糕,为热极津枯。

10.舌底干燥而见饭花苔,或舌与满口生白衣如霉苔,或生糜点,为胃气衰败。

11.舌干晦枯痿而无神,为脏腑精气已竭。

12.舌绛无苔干枯细长并有裂纹,为心气内绝。

13.孕妇舌面俱青,或舌下之脉青黑,母子俱危。

【现代研究】

舌诊是中医局部诸诊法中研究得最为深入的课题,受到医者的普遍重视,文献资料也很丰富,陈泽霖等编著的《舌诊研究》一书,曾就1980年以前的舌诊研究情况做了全面系统的整理。近20多年来舌诊研究又有不少发展,现就笔者所掌握的800多篇文献报道,概述其现代研究进展。

(一)舌诊研究方法的探索

除普查和临床观察等传统研究方法外,还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如:

1.研制舌诊测色客观化的仪器 以光电转换原理研制测色仪器,以彩色照片、绘制色卡和利用国际色谱等方法建立比色色标。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利用红、绿、蓝三种光谱反射的能量来测定各种舌象的不同颜色,曾测定了112名患者。上海研制的舌色仪,对分辨淡白舌、淡红舌、红舌、绛舌、青紫舌有较好的效果,符合率达94%。

2.舌活体显微镜检查 开始时用放大镜、眼底镜、血管显微镜,但因放大倍数低,实用价值不大。其后借用眼科裂隙灯,放大15~47倍,可以清晰地看到丝状乳头和蕈状乳头的外形、排列及分布情况,且能显示蕈状乳头的透明度和其中的血管形态等。近来利用微循环仪可看到舌尖蕈状乳头微循环,可放大60~280倍,用其观察舌乳头内毛细血管的变化较裂隙灯清晰,可借此从微循环角度研究不同舌质的形成原理。如舌质淡红时,微血管丛形态变化以树枝状及菊花形为主;舌质红时,则以网孔形及发团形为主。因此,蕈状乳头中微血管丛构型是影响舌质颜色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许多研究发现,青紫舌者微循环呈现异形管袢比例增高、微血管流态异常和微血管周围渗出、出血等血瘀改变[15~22]。

3.舌血流测量仪检查 舌血流测量仪由温差电动势探头、恒流电源、直流数字电压表三部分组成,根据探头温差电动势与流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测出舌表浅血流量。通过临床测定发现:正常淡红舌表浅血流量最大,红暗舌次之,淡暗舌最少,三种舌色间有极明显差别。不同性别,舌血流量无明显差异;而舌质相同,病种不同的舌血流量有差异[20]。

4.光镜及电镜观察 舌印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观察剥苔、镜面舌、厚苔、腻苔等舌象的舌上皮细胞更新速率及细胞变性、坏死等情况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且方法简便,利于进行动态观察。近年来舌脱落细胞的观察已用于正常人及各种病理舌苔的检查,胃癌等疾病的诊断,胃肠道疾病的中医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阴阳虚实辨证等[23~29,48]。

国内从1980年起开始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正常及各类病理舌象进行了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舌苔的形成与舌上皮细胞的增殖速度、桥粒结构、膜被颗粒的多寡等因素有关,各类病理舌象都具有超微结构变化的特征,从而为研究舌象形成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1,30,31,32]。

5.血液流变学检查及血小板聚集性测定 不少研究提示,各类病理舌质具有不同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液流变学特性的改变以青紫舌最为显著,血小板聚集性的增高与青紫舌形成有关,常提示为血瘀之证[4,5]。

6.舌荧光检查 研究表明,用紫外线照射舌面激发荧光来观察正常人与患者的舌苔变化,不论是红色荧光发生率,还是白色荧光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不论是黄苔的红色荧光发生率,还是其白色荧光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另外,观察舌荧光还可判断治疗的效果[33]。

7.舌印检查 舌印检查可以观察舌乳头在各型舌苔中的变化,原因是舌印上可显示丝状乳头、蕈状乳头、舌的裂纹三种解剖结构,以及舌乳头计数、舌的分型等结果。舌印在追踪随访、连续记录舌象的变化上有一定价值,且可作为某些特殊病(如白塞病)辅助诊断的一种客观指标[1,28]。

8.纤维胃镜应用于研究舌诊 此法主要用于胃部疾患舌诊的观察。大量研究表明,舌诊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如在慢性胃炎中,黄厚苔占大多数,且胃部的炎症越严重,舌苔也越显得黄而厚;胃炎由浅变性或肥厚性变为萎缩性时,舌苔也会逐渐消退而转向光剥。患者如果患消化性溃疡,从舌苔表现可以大致区分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还是胃溃疡。一般而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之舌苔大多洁净如常,除外合并有胃窦炎;胃溃疡在活动时大多有黄厚苔,因其常合并有慢性胃炎。胃癌患者有1/3表现为花剥苔,而良性的胃溃疡则无[34~41,49]。

9.动物实验 国外在这方面虽做了较多的工作,但与研究中医舌象的关系不够密切[8]。由于难以复制动物的病理舌象模型,故国内这方面的报道较少,虽有人以放血、小肠高位造瘘、维生素缺乏等造成气虚、阴虚、阳虚等虚证动物模型,但舌象变化不大。天津张氏曾以狗为实验对象,采用麻醉后气管插管,以人工呼吸机控制呼吸的方法,观察其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中毒、血管舒缩、静脉瘀血与舌质变化的关系,方法简便[3,42]。

此外,还有人用半导体温度计测定舌温、用试纸敷贴测舌的干湿度等来说明苔的润燥及辨别其寒热属性;测舌对电刺激反应的敏感度可说明气血及邪气的盛衰;用电泳法检查舌背上皮组织中蛋白的成分;用超声波扫描检查舌厚度;用X线照相技术做舌微血管造影;用放射性同位素技术研究舌细胞内DNA的合成;用分析电镜作X线微量分析法测舌乳头上皮的透明质颗粒的元素成分;用电子表仪器测舌味觉,以及进行酸碱度、唾液分泌量、淀粉酶、舌肌电图、血细胞计数、血浆蛋白、血清电解质、尿17-羟皮质类固醇、尿17-酮类固醇、维生素饱和试验、冷压试验、基础代谢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43~46];利用计算机进行识别和图像处理、舌象信息的数字化处理[320~322]等。以上这些研究方法不仅对阐明舌象形成机制有帮助,而且对中医诊断的客观化、定量化研究和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也颇有价值。

(二)几种常见舌象的形成机理

1.淡红舌 其舌微循环呈正常状态,即舌蕈状乳头血供丰富,管袢粗细均匀,张力良好。健康壮年和老年人中正常淡红舌的比例明显降低,与其舌微循环障碍比例升高和乳头内微血管丛的数目减少有关。淡红舌的形成还与蕈状乳头的多少也有一定关系,健康青少年舌尖部的蕈状乳头数较多,约占乳头总数的70%(丝状乳头占30%);而老年人舌尖部的蕈状乳头只占45%(丝状乳头占55%),蕈状乳头减少,丝状乳头增多,可能是老年人中淡红舌比例远远低于青少年的一个因素。而血循环中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以及正常的血氧饱和度,也是构成正常舌色必不可少的条件。

2.淡白舌 其形成主要与血循环中红细胞数减少有关。舌色减淡大致和贫血程度成正比,但单有贫血而固有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也可使舌质变红。如陈泽霖等统计100例红绛舌患者,有61%患者红细胞数不足300万,可资证明。另外,淡白舌还与基础代谢降低(如脑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炎肾病型等),舌末梢微血管收缩甚至关闭,血液充盈减少,微血管周围渗出,组织水肿,蛋白代谢障碍,血浆蛋白偏低等因素有关。

3.红刺舌 又称草莓舌、覆盆子舌,是急性热病的共有舌象。主要是蕈状乳头大量增生,丝状乳头则相对萎缩或向蕈状乳头转化,使舌边尖红,刺突出如草莓状。红星舌较红刺舌的红刺更大更透亮,是蕈状乳头增生、肿胀、充血而形成,犹如石榴子状,也是热毒太盛所致。

4.红绛舌 常出现于感染性疾病、发热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晚期、结核病等。此外,一切使基础代谢升高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可使舌质发红。其形成原理主要是由于舌的炎症,使舌固有层血管增生扩张,管腔充血,舌血流量加快,微血管丛中管袢数目增多,血色鲜红,显露红绛之色。到后期加上棘细胞体积缩小,黏膜萎缩变薄,乳头萎缩,使舌上仅有数层上皮细胞覆盖,使红色舌质易于透露。另外,红舌患者的血浆比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全血黏度降低。而血清钾降低也常使舌质发红,这在肝硬化腹水患者利尿过程中是常见的,其机理尚不明。

5.青紫舌 青紫舌与血瘀证密切相关,其形成主要与静脉瘀血有关,包括右心房瘀血(如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以及门静脉瘀血(如肝硬化等),使血流变慢,血液黏滞度增加,致血中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加,使舌呈青紫色。近来研究发现青紫舌的舌微循环障碍最严重,表现为异形微血管丛、瘀血微血管丛和扩张微血管丛增多,血细胞聚集,流速缓慢,血色暗红,出血,微循环呈严重瘀滞现象。电镜下青紫舌真皮乳头及固有层内毛细血管增多,甚至毛细血管管腔发生闭塞。另外,血液黏度升高、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等,也是青紫舌形成的一个病理因素[15,47]。

青紫舌的舌边、舌尖有时可见瘀斑、瘀点,其形成机理部分是由于色素沉着,如阿狄森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舌瘀斑,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不能消失;有些系由于舌局部出血后引起的瘀斑,还有一些则系舌上微循环阻塞,使舌尖蕈状乳头呈紫色点状瘀点,通过治疗后,瘀点瘀斑可以消失,这可能系由于出血吸收、微循环再通之故。

6.胖嫩舌 主要由于组织水肿,尤其是舌黏膜棘细胞层明显增厚,胞质空泡化,再加上结缔组织增生和血管淋巴回流障碍等因素,使舌显得浮肿而娇嫩。此外,舌胖嫩也为机体营养不良的表现之一,一般都有血浆蛋白低下。国外有报道称,舌胖嫩及舌边齿印是机体营养不良的早期变化。

7.裂纹舌 以往的光镜检查表明,舌之裂纹主要是由于舌黏膜上皮钉突变平,丝状乳头部分融合、分离,或舌黏膜上皮萎缩裂断所致。近年来用电镜进一步观察发现,裂纹舌上皮脚向下延长、增宽、角化障碍而致次级乳头缺乏,使次级真皮乳头泡沫细胞减少或消失[50,32]。

8.镜面舌 是伤阴严重的标志。凡血浆蛋白低下,消化吸收障碍,各种维生素严重缺乏,钾、钠、氯等电解质紊乱,各种贫血的晚期阶段均可见到此种舌象。主要是由于舌黏膜上皮细胞内氧化代谢发生障碍,细胞大量坏死脱落所致。镜面舌的舌印片脱落细胞学的观察表明,镜面舌的脱落细胞量显著增多,可见到较深层的棘细胞。脱落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现象,可见到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胞质内空泡或胞质完全溶解等病理变化[28]。

9.光滑萎缩舌 舌体瘦小,舌质红绛,舌面光滑如镜,丝状乳头及蕈状乳头均消失不见,一般表示伤阴严重。凡血浆蛋白严重低下,消化吸收障碍,各种维生素严重缺乏,各种贫血到晚期时均可见到此种舌象。这是由于舌黏膜上皮细胞因细胞内氧化发生障碍而产生的萎缩性病变所致。

10.薄白苔 薄白苔是由丝状乳头分化的角化树与填充在其间隙中的脱落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渗出的细胞等共同组成。其形成与舌黏膜上皮细胞的正常生长、分化,桥粒结构对舌上皮细胞脱落的影响(能延长丝状乳头的上皮部分),膜被颗粒内含物对上皮细胞的粘合作用及口腔内的中性环境(pH值为中性)有关。舌苔细胞学检查很少见白细胞,细菌培养也常为单一的条件致病菌,这也提示舌上无明显炎症存在[31]。

11.厚苔 舌苔的厚度一般随病情的加重而增加。其形成主要是丝状乳头的长度延长,舌的自洁作用减弱,使丝状乳头角化细胞之间连接牢固,不易脱落。光镜下见舌上皮过度增生,覆盖着很厚的角化细胞层,PAS染色显示角质细胞胞质内充满大而清亮的糖原颗粒。电镜下见丝状乳头明显延长,且主要由不全角化细胞组成,角蛋白内充满糖原颗粒,基底细胞增生活跃。另外,厚苔者唾液的pH值明显降低,有利于细胞间隙中正离子与细胞膜表面糖链末端负电荷相互吸收,从而增加了细胞间的黏着力,有利于厚苔的形成[32]。

12.腻苔 表现为丝状乳头的密度增加,增生致密,乳头计数明显增加。在距舌边及舌尖各1cm处为中心,作一直径为0.5cm的圆圈,以计算丝状乳头的数目。在正常人丝状乳头平均值为52.2个,在腻苔患者则显著增加,平均为80个左右。且丝状乳头的角化树互相交叉纠缠,不易脱落,乳头间充满细菌、霉菌和渗出的白细胞等,使舌苔呈油腻状密布[3,4,55]。

13.剥苔 部分丝状乳头萎缩变平,使舌质显露,呈花剥状,一般表示伤阴。剥于舌中示胃阴不足,剥于舌根示肾阴亏涸。剥脱区乳头轻度萎缩者,犹可见到低矮的乳头,经过适当治疗,乳头再生,可以恢复正常;如萎缩严重,丝状乳头及蕈状乳头全部萎缩,状如去膜猪腰,或称镜面舌,则恢复不易,仅少数人可恢复正常舌苔[51~54]。

14.黄苔 主要由舌丝状乳头增殖,口腔唾液分泌的减少,使舌苔干燥,易于变色;加上口腔卫生不良,舌面上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某些产色微生物形成着色作用。电镜发现,舌苔由薄黄向黄厚过渡,细胞质内张力微丝、膜被颗粒逐步增多,不全角化细胞层次逐渐增加,丝状乳头延长,舌上皮脱落延迟。另外,舌的局灶性炎症渗出,有大量中性多核白细胞堆积舌苔表面,及口腔菌族中某些细菌优势增殖,共同形成了黄色舌苔。电镜下黄苔的固有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炎症浸润主要在固有层、基底层或棘层,舌表面聚集有大量细菌及炎症渗出物。舌苔细菌培养结果表明,黄苔中常有多种条件致病菌或主要致病菌存在,黄苔患者舌苔的细胞数明显高于白苔组[1]。

15.黑苔 黑苔的生成,有两个阶段。先是丝状乳头角质凸起过久,呈细毛状,颜色可为淡黄或灰白色,是丝状乳头增延期;以后此过长的细毛逐渐转黑,即为第二阶段,所谓黑色形成期。黑苔的形成,不能用单一因素来解释,而应看作是机体内在因素与外来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炎症感染、高热、脱水、毒素刺激使丝状乳头过长,出现黑苔特有的黑棕色角化细胞;大量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使口腔内正常寄殖菌大量被消灭,而霉菌趁机迅速滋长,可以产生棕褐色至黑色各种色素,而使舌苔变黑;黑苔患者口腔中唾液pH值的降低,又为霉菌生长创造了条件,并增加了细胞间的黏着力,使丝状乳头角质凸起延长,而有利于黑苔的形成。此外,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也与黑苔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黑苔丝状乳头变长,角化层堆积呈鳞状或屋瓦状排列,在角化层之间有很多的霉菌菌落、细菌和细胞脱屑[1]。

(三)舌诊的临床研究

1.舌象的大规模调查 首先确定正常人的标准,设计严密的观察记录方法,对正常人进行大样本统计调查,通过普查结果,分析舌象与年龄、性别、职业、体质、嗜好、既往史、现在症、气候、进食等各种因素的关系,共计有2090例、3554例、2086例、5403例等正常人普查资料[56,57],还有小儿舌象、老年人舌象的普查报告[58,59]。据其中5403例分析,正常人淡红舌占81.82%,青紫舌占11.85%,红舌占5.55%,绛舌占0.07%;舌体正常者占68.20%,舌体胖或伴有裂纹者约占31.80%;正常薄白苔占75.88%,黄、腻、剥苔等异常舌苔占24.12%。对正常各年龄组的舌象分析后发现,淡红舌、薄白苔、舌体正常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青紫舌、舌脉异常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3,4]。这说明人体的异常首先可以反映于舌象,也说明正常人可有一定的异常舌象出现,临床不能单凭舌象诊断。

2.各类疾病的舌象研究 有关临床各类疾病与舌象变化关系的报道很多[60~91],现仅举例如下。

(1)急性心肌梗死 该病的舌质以紫暗、瘀斑舌为多,占38%;淡胖舌次之,占27.5%;舌苔以白苔为多,占66.5%。根据舌象,结合脉症,中医辨证以气虚血瘀兼有痰湿为主,采用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疗效显著。舌有瘀点、瘀斑的出现率在再次梗死者中(50%)较早期梗死者(33%)高,合并室壁瘤者可达62.5%。舌质转为正常者,有83.3%的患者病情稳定无死亡;舌质颜色变化大者,其病情不稳定。在病程中,舌苔骤然呈舌光者,提示胃气将绝,病情多危重;凡梗死初期即呈黄厚腻苔,多提示病情复杂,往往有并发症,以伴有心衰及心源性休克为多见[60,61]。

(2)肺源性心脏病 本病早期急性发作时多见红舌,而晚期患者舌象以青紫舌、红绛舌、镜面舌、光红舌为主;舌苔以黄腻、厚腻、霉苔及舌光无苔为主。一般认为患者舌质的变化与血液气体及酸碱度的变化有较直接的关系,红舌患者中约20%的 PaO2< 6.67kPa(50mmHg),57% 的 PaCO2>6.00kPa(45mmHg),25%的pH值<7.35;紫舌患者中65%的PaO2<6.67kPa,80%~90%的PaCO2<6.00kPa,50%~80%的pH值<7.35。可见血气分析与舌质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舌质从淡红→红绛→青紫转化,表示病情在恶化,缺氧趋向严重[62~65]。

(3)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舌苔多腻而舌质紫暗,薄白苔患者则舌质很少见到紫暗,黄腻苔的血小板聚集型百分率明显增高,治疗效果以薄白苔及非青紫舌为高,分别为95.6%和93.1%;黄腻苔者疗效差,尤以伴有紫暗舌者更差。若见舌苔转白,提示病情好转;舌质转为青紫并见到黄腻苔,提示病情恶化[3,66]。中风患者以黄腻苔多见,有人对40例中风患者进行观察,黄腻苔者31例(其中黄腻苔14例,白腻苔2例,薄黄苔15例),均提示有湿邪、热邪或痰浊[67]。

(4)高血压 早期高血压的舌质、舌苔的变化不大。到第二期,一般舌质多偏红,尤其在第二期后及第三期有心、肾变化时,舌质变化更为明显,从舌质变化可推测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另有报告称,在高血压患者中,舌侧血管的变化与眼底血管改变相似,同样可以反映患者动脉硬化的程度[89,90]。还有人通过对201例患者的观察,发现高血压患者舌边齿痕的出现率高,可达42.29%,显著高于对照组[68]。

(5)肝炎与肝硬化 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的舌象以白腻苔和舌胖大者多见,如为白厚腻苔,则谷丙转氨酶升高明显;白厚腻苔持续不退者,谷丙转氨酶下降也较缓慢;免疫功能低下者,舌体多胖大或有齿印。肝炎患者的舌质,如由淡红转为红绛或青紫,或在舌两侧出现瘀斑,提示病变转为慢性,或有早期肝硬化的可能;慢性肝炎、肝硬化以舌质变化为主,常见紫暗舌,舌边尖可见紫色瘀斑、瘀点。肝硬化晚期失代偿时,舌质常转变成红绛光剥,或光滑如镜,或有裂纹,舌体瘦小,即所谓阴虚舌,为肝功能极度损害的表现,可视为肝昏迷的先兆[69-71]。

(6)胃病 一般以厚苔、黄苔为多。有人将上消化道疾病分成几个等级,即正常→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可以看到由正常到胃癌的舌象变化为:从薄苔到厚苔,从白苔到黄苔、黑苔,从鲜红舌向暗紫、光剥裂纹舌发展。浅表性胃炎舌质多鲜红,舌苔薄黄腻;但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则大多为净苔;萎缩性胃炎患者舌色多暗,舌苔常见薄黄腻和厚黄腻,光剥舌和裂纹舌的出现率分别为37.5%和50%[72~74]。亦有人报道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舌质红(占63.6%)、舌苔黄(占54.4%)者为多;慢性浅表性胃炎以舌质淡红(占63.8%)和舌苔薄白(占58.9%)为多;胃溃疡以舌质红(占54%)、舌苔黄(占54%)居多;胃癌以舌质淡白无华(占54.6%)、舌苔厚腻(占54.6%)为多[75-76]。

(7)大面积烧伤 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在伤后数小时至24小时,舌质即可转红,甚至可见紫色瘀斑,且烧伤面积越大,程度越重,舌质的变化快而明显。据统计,烧伤面积在20%以下者,没有一例出现红绛舌;面积在50%以上者,则均出现红绛舌。红绛舌患者的病死率高达37.5%,明显高于非红绛舌患者。故从舌诊的变化可推知其伤势的轻重和预后的好坏。此外,舌诊对烧伤后并发败血症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败血症组舌质红绛起刺者占90%以上,甚至有报道达100%的情况;其舌苔腐状、糜点、光剥无苔、焦黑、焦黄占81.8%;非败血症组舌质淡红与红舌占71.7%,红绛以上仅占28.3%;其舌苔薄白、白腻、黄腻、白糙占84%,而焦黄、焦黑仅占16%,未见光剥无苔现象[3,77]。

(8)肿瘤 舌诊可作为协助诊断恶性肿瘤的一项客观指标。例如原发性肝癌患者,有77.68%的患者在舌的两侧边缘呈现紫色或青色的条纹或不规则形状的斑状黑点,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阳性率不如肝癌高[78,79]。肿瘤患者的舌象,因发病部位不同和病情轻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综合各种文献报道,以青紫舌为最常见。如陈泽霖等观察了1046例肿瘤患者,青紫舌占49.6%,较正常人高3.9倍;而花剥苔在肿瘤患者中,尤其是中、晚期患者中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肿瘤患者舌淡胖(大多为白血病患者)以及裂纹舌的出现率分别为30.2%和25.4%,较正常明显为高[3,80-84,87]。还有人研究发现,以舌诊中舌质紫暗为主可帮助筛选普查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在肿瘤的治疗中,用舌诊观察舌边瘀点的出现与消失,对估计病情的恶化与好转也有一定的帮助[85,86]。

(9)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李宗信等探索舌象在防治SARS中的作用,采用前瞻性方法对入院的92例SARS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象照片、胸片等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舌象出现芒刺与胸片的进展期和高峰期呈正相关,且与高峰期有显著性相关(P<0.05);舌体胖大、齿痕与痊愈期呈正相关,具有非常显著性相关(P<0.01);少苔或剥脱苔与吸收期、痊愈期和病程呈正相关,其中,与吸收期和病程具有显著性相关(P<0.05)。提示:虽然SARS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象、胸片呈多样化,但放射学仍有独特改变,且舌象与胸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舌象的动态追踪有助于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中医舌诊在SARS的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93]。

为了解SAR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探讨舌象特点与血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及舌象在防治SARS中的作用。黄小波等采用前瞻性方法对入院的99例、170例次SARS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象照片、血象检查等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ARS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与舌苔腐腻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淋巴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与舌苔腐腻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与舌芒刺、裂纹、舌尖红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核细胞比例与舌质老嫩、舌红、润燥、剥脱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舌淡红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血小板计数与舌体瘦胖、裂纹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舌红、苔厚薄呈显著负相关(P<0.05)[94]。

刘保延等对193例SARS患者的舌象进行分析,采用600万像素富士数码相机、佳能数码相机、奥林巴斯数码相机,均在上午9~10时自然光线下单次摄影,经专家筛选后确定193舌象照片并结合90名SARS一线专家的问卷调查结果,采用SPSS软件存储处理。结果表明:

①193例SARS患者照片中,舌质淡红70例(36.27%),舌质红60例(31.09%),舌尖红25例(12.95%),舌质暗红12例(6.22%),舌质紫红11例(5.70%),舌质绛6例(3.11%),舌紫暗5例(2.59%);

②193例SARS患者照片中,舌苔以白腻、薄白、灰黑苔、少苔、薄黄为主。舌苔白腻65例(36.68%),舌苔薄白25例(12.95%),灰黑苔23例(11.92%),少苔20例(10.36%),舌苔薄黄20例(10.36%),舌苔黄厚腻15例(7.77%),舌苔黄垢腻13例(6.74%),舌苔黄腻10例(5.18%),舌苔黄燥5例(2.59%);

③193例SARS患者照片中,舌体以边有齿痕、舌有裂纹和舌有瘀斑为主。舌边齿痕90例(46.63%),舌有裂纹57例(29.53%),舌有瘀斑46例(23.83%)。

结合调查问卷结果发现,SARS早期多在发病后1~5天左右,病机以热湿遏阻,卫气同病为特点,舌质主要表现为:舌淡红或舌红,苔薄白或薄黄微腻为主。中期多在发病后3~10天左右,病机以湿热蕴毒,正邪交争,邪阻少阳为特点,舌质主要表现为:舌暗红或紫红,苔白腻或黄厚腻为主。极期(高峰期)多在发病后7~14天左右,病机以湿热毒盛,耗气伤阴,瘀血内阻为主要特点。舌质主要表现为:舌红绛,舌紫暗为主,苔白腻或黄腻。恢复期多在发病后10~14天以后,病机以正虚邪恋,易挟湿挟瘀为主要特点,舌象主要表现为:舌淡红,质嫩,边有齿痕,苔少或苔薄少津,或舌淡略暗,苔薄腻。结论:SARS患者舌象和病情有一定相关性,研究SARS患者舌象对分析病情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95]。贾立群也对128例SARS住院患者的舌象进行了观察,发热期25例中,舌质红10例,淡红15例;苔白腻20例,苔黄腻5例;舌燥津亏22例。咳喘期44例中,舌质淡白6例,舌质暗或有瘀斑27例,舌紫暗7例,舌红绛4例,其中伴有齿痕舌者39例;苔黄腻24例,苔白腻12例,少苔或剥脱苔8例。恢复期51例中,舌淡红9例,舌淡白12例,舌紫暗或有瘀斑28例;苔少或剥脱18例,薄黄腻苔8例,黑苔3例。危重病人8例,均舌态短缩,其中6例伸舌震颤,舌苔白腻或无苔[96]。

此外,还有不少通过观察舌象以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胃肠道霉菌感染、全身梅毒感染、肠道寄生虫、小儿肺炎、冠心病、小儿慢性营养紊乱症、急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腹泻和高热所致的高渗性脱水、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各种外科手术术后、皮肤病、危重患者、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疾病的研究报道,限于篇幅,不再赘述。相关内容,请参阅本节所列的部分参考文献及有关舌诊研究的专著。

参考文献

[1]陈泽霖,陈梅芳.舌诊研究[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陈泽霖,褚玄仁.中医舌诊史话[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3]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舌诊[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

[4]陈泽霖 .舌诊研究的新进展[J].中级医刊,1983(3):11(4):6.

[5]陈泽霖.舌诊研究的进展[J].铁道医学,1985,13(2):96-99.

[6]蔡光先.传统中医理论现代研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7]岳在文.舌诊的临床应用梗概[J].内蒙古中医药,1983(2):18-21.

[8]张家庆.国外舌诊研究的进展[J].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