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的大乌龙:李白未死,他先给写了悼亡诗

 lzc6805 2021-04-07

1

安史之乱两年后(757年),感愤时艰的李白,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的是,永王与肃宗争帝,兵败被杀。而写过《永王东巡歌》的李白,在乾元元年(758年)被判流放夜郎,途中遇赦东还。

民间传言李白死在了半路,乾元二年,听闻流言的杜甫,一连三晚都梦到李白,于是写下两首《梦李白》。

让人错愕的是,仿佛冥冥之中注定,杜甫的诗中竟预先写出了李白三年后的死因。

2

《梦李白》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至情至性的杜甫,得不到李白的消息,十分想念:“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故人入梦,是情感的共振,有应有和。但梦中的杜甫欣喜过后,就是害怕:“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李白被流放,不得自由,又怎会来到他梦中呢?

联想起关于李白的不祥传闻: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平生魂,生时之魂。古人认为,生人入梦,是魂魄来见。在唐代,夜郎是偏僻的贫瘠之地,大部分被贬之人,再也没有回来。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这两句设想李白的魂魄飞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而来,又渡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回归,孤零零来去。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杜甫醒来,月光照屋梁,恍惚间,他好像看到了李白。“落月屋梁”,千秋哀调。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你回去路过水深浪阔的江湖,千万别被水中蛟龙吞噬了啊!这和《梦李白》其二中的“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一句,都诡异地指向了李白的死因。

所谓关心则乱,当时李白已五十多岁,遭此流放夜郎的劫难,当时流寓秦州的杜甫,又听说李白死亡的传言,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

李白是在唐宝应元年(762年),也就是杜甫写成这两首诗三年后去世的,真正死因,一直存在争议。

3

第一种观点:李白是病死的。

佐证有当涂令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临当挂冠,公又疾亟。”

唐李华《故翰林学土李君墓志序》云:“……(李白〕年六十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

唐刘全白的《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记载:“偶游至此,遂以疾终,因葬于此。”

这些记录都说明李白是病逝的。

第二种观点:李白是醉酒后溺死的。

李白做为浪漫主义诗仙兼是大唐第一酒鬼,夜生活必定是丰富的,半夜喝酒乘舟赏月只不过是寻常事。他爱月成痴,给长子李伯禽取了别名,就叫“明月奴”。

李白的诗作,还有着浓烈的酒香:“大笑同一醉,取乐平生年”、“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唤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著名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爆赞: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但现代医学发现:长期无节制饮酒会损伤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容易罹患脂肪肝、多发性神经炎、急性酒精幻觉、酒精性癫痫等疾病。长期大量饮酒的李白,如果泛舟时出现急性酒精幻觉,俯身水中捞月,似乎溺亡的可能性也非常高。

历史佐证如下:

唐项斯《经李白墓》云:“夜郎归未老,醉死此江边。”

五代《唐摭言》中记载:“(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捉月而死。”

宋洪迈《容斋随笔》:世俗多言李太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於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台。

元朝《唐才子传》中说:“(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4

如果李白真是淹死的,那身为族叔的李阳冰为什么要说他是病死的呢?原因很简单,在古代,溺死被认为是横死,为不得善终的不祥之死,亲友不能吊唁,子孙前程会受到影响,因此往往隐为病故。

杜甫在《梦李白二首》中,反复诉说担心:“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李白是病死或是溺死,已成疑案。但李白和杜甫真挚的友情,却是一段千古佳话。

公元744年,李白43岁,漫游洛阳,巧遇32岁的杜甫。两人一见如故,一起骑马驰骋,追鹰逐鹿;一起游历梁宋,喝酒对诗;一起奔赴齐鲁,醉睡同张床,盖一张被(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李杜从相遇到相交,时间并不长,史料记载,交往次数也仅三次,但这就是“倾盖如故”。不信的话,看看杜甫写给李白的传世诗作:

《赠李白》两首、《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饮中八仙歌》、《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不见》、《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遣怀》、《昔游》。

其中的《不见》一诗, 大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题下自注:“近无李白消息。”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第二年(762年),李白就去世了,此诗也是杜甫怀念李白的最后之作。有人疑惑杜甫为什么没给李白写悼亡诗。其实《梦李白》其二就是一首悼亡诗,只是当时李白还没死: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提问: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出自哪首诗?

A 《梦李白》

B 《不见》

C 《饮中八仙歌》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