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说文解字·叙》之三十一 原文: 《说文解字·叙》:“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又北平侯张仓献《春秋左氏传》,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 解读: 墙壁中书说的是鲁恭王拆毁孔子住宅想扩建宫殿,在毁坏的墙壁中得到的《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等古文典籍。这些典籍都用的是古文字。 张仓本是秦朝时的柱下史,主管郡国上计,明习天下图书计籍。私下偷藏《春秋左氏传》。西汉时归顺了刘邦。于是就献了出来。这与壁中经书相同。 一些诸侯郡国也往往从地下发掘出前代的宝鼎和器物。它们的铭文就是前代的古文。这些古文字彼此都很相似。虽不能说又看见了古文源流的全貌。其中的源流解说也能有个大概的了解。 但是世人基本都不认可这种古文。认为是有人利用人们的好奇心,故意改变现行文字的写法,在乡下墙壁中伪造不可知之书,搅乱正常的文字使用,并以此炫耀于世。所谓正常的文字是指秦篆与隶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