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未都质疑静夜思,称此床非彼床,结果被唐朝诸多诗人的诗打脸

 838528296 2021-04-07

唐朝是个诗歌的国度,说起唐朝的诗人,李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关于李白的出生地,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李白出生于碎叶城,一种则认为李白出生于四川江油。关于李白的出生日期,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星座学家则认为,以李白的性格而言,他可能是射手座,当然星座的说法可信度较低。

对于李白的身世,还有另一种推测,根据史料记载,李白的孙女曾在收拾李白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李白是凉武昭王的后人。凉武昭王则是唐朝王室的先祖,所以根据推迟,李白可能是“宗室子”,为李建成或者李元吉的后裔。

李白的诗词造诣极高,被誉为诗仙,其生前曾收割一大批粉丝,上至有唐玄宗,下至有贺知章,韩愈。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其中流传最广的,莫非《静夜思》了,顾名思义,静夜思是在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这种思绪,指的是思乡之情,创作这首诗时,李白年仅26岁,刚刚背井离乡,难免会对家乡产生思念。这首静夜思,语言朴素清新,但是韵味含蓄无穷。

关于静夜思,存在着很多争议,其中第一个争议,是“举头望明月”还是“举头望山月”?在宋代时最初的版本,为“举头望山月”,到了明代时,则成为了“举头望明月”。普遍的认为,“举头望山月”更接近李白的创作,而“举头望明月”则是后世以讹传讹,是集体创作的结果。

“举头望山月”更加的有韵味,一轮圆月高照,而几座山的犹如影子般,出现在圆月的下半部分,这样便是“山月”了,如今很多装饰品中出现“山月”的造型,灵感便是来自李白的这首静夜思。

另一个争议,则是李白站在室内,还是站在室外?

有人认为,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并不是现在生活中见到的床,此“床”非彼床。因此,对于李白诗中的床,有以下三种解释:

1、床,指的是井栏,古代为了防止人失足坠井,会在井的四周,围成方形的井栏,而这井栏,在当时被称为银床。

2、床,是通假字,通窗。诗人在窗前看到月光,是在室外。

3、马未都则认为,李白创作这首诗,是在扬州旅舍,旅舍中即使有床,也不会搬到室外的。所以这里的床是胡床,是古代一种可以折叠的座椅,板凳,马未都则认为,此床非彼床,因为唐朝根本就没有现代所见的床。

基于以上说法,马未都认为李白搬了个小板凳,在室外赏月,有学者站出来驳斥,理由如下:

第一、唐朝有马未都所说的胡床,也有类似现在的可以睡人的床,卢照邻的诗歌中道:“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陈子昂的诗歌中道:“图书纷满床,山水蔼盈室”,床都可以放书了,可见唐朝的床睡人是搓搓有余的。

第二、李白在诗中道“出解床前帐,行吟道上篇”,可见,唐朝不仅仅有床,还有蚊帐。刘希夷的诗中道“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可见,唐朝的床还能容纳鸳鸯被。这都整部唐朝的床,不单单指小板凳。

第三、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道:“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由此可见,唐朝时的窗户,是可以让月光照进室内的。

马未都认为“此床非彼床”,结果被唐朝的各位诗人的诗联合起来打脸了,原来的解释并没有错,是:月光照进李白在扬州旅舍的床,李白在室内通过大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