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亲朋好友的叮嘱就会在耳边回响:“要多喝热水啊!”多喝热水确实对某些疾病的治疗很有助益。但是,我们服用某些药物的时候不能够大量喝水,甚至有些药物还不适合喝热水送服。在吃药喝水这件事情上,我们应该“因药制宜”,才能更好的保证疗效。让我们跟着三位药师来看看吃药时应该怎样喝水。 服药后应多喝水的药物 解热阵痛药 如感冒发烧患者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时,汗液分泌较多,喝水应多一些。 抑制腺体分泌药 阿托品和山莨菪碱等药物会使唾液分泌减少,容易引起口干。 易形成尿路结石或结晶的药物 喹诺酮类抗菌药如左氧氟沙星等,磺胺类药物如复方磺胺甲恶唑,抗肿瘤药物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丙磺舒等这些药物易产生尿路结石或结晶,因此在服药后应该多喝水。 肾毒性大的药物 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药物肾毒性较大,多喝水能促进药物排泄,进而降低对肾小管的损伤。 双膦酸盐 阿仑膦酸钠片等对食道有较大的刺激性,须用200ml左右的白开水送服,且服药后需保持上身直立30min。 利胆药 包括熊去氧胆酸和胆舒胶囊等,服用这些药物会促使胆汁过渡分泌和排出,易引起腹泻,建议应多喝水。 平喘药 氨茶碱、多索茶碱等平喘药,有利尿的作用,易产生脱水,可出现口干、心悸等不良反应,此外,哮喘患者往往伴有血容量偏低的症状。 服药后应少喝水的药物 胃粘膜保护药 例如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等,我们服用这些药后,药物会在受损胃粘膜上形成保护层,防止胃酸的进一步侵蚀,大量喝水会稀释药物,降低药物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因此,服用这类药物,建议半小时内不喝水。 止咳浆类药物 如各种止咳糖浆、复方甘草合剂,这类药物主要附着在呼吸道粘膜而发挥治疗作用,喝水过多会降低咽喉部附着药物的浓度,进而使疗效下降。 苦味健胃剂 如复方龙胆酊主要靠舌头感受苦味,反射性促进消化液分泌来增进食欲,应少喝水。 舌下含片 如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靠舌下静脉吸收快速起效,用药时不宜喝水。 服药后不应喝过热的水的药物 遇热不稳定药物 如维生素C遇热不稳定,结构易被破坏而降低药效。 活菌制剂 复方嗜酸乳酸杆菌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送服水温不宜过高,否则会影响药物疗效。 消化酶类 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合剂等。这些药物所含的酶是活性蛋白质,遇热不稳定,易失去生物作用,进而降低助消化作用。 活疫苗 如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送服水温不宜超过37℃,水温过高疫苗易被灭活。 ![]() 药物剂型与喝水要求 大部分片剂、颗粒剂 一般要求150ml左右的水送服即可。 胶囊剂 胶囊剂易吸水变软,具有粘附性,为避免粘附在食道壁上,保证药物被送到胃部,应保证饮水量不少于300ml。 泡腾片 此类药物应提前加入水中膨胀溶解后才能服用,直接服用有药物在咽喉部膨胀而导致窒息的风险。 ![]() 喝什么水也有讲究 西药 一般白开水送服,不宜以茶水、果汁、牛奶、矿泉水等化学成分复杂的饮品送服。 中成药 中医理论认为咸味可引药入肾,有研究表明以淡盐水送服六味地黄丸可使疗效明显提高,金锁固精丸、左归丸等治疗肾虚的药物也适宜用淡盐水送服。蜂蜜水润喉通便,宜送服治疗咳嗽、便秘类中成药;葱白、生姜汤宜送服发汗解表、驱寒通阳类药物;大枣汤宜送服补中益气类药物;黄酒宜送服活血祛瘀类中成药等。 ![]() 有人会说,那么多药,我怎么知道哪个药是要多喝水、少喝水、喝冷水还是温水、喝多少水、喝什么水,这就需要我们多看多问,多看说明书,多咨询医生药师啦。 ![]() 参考资料 [1] 崔向梅. 吃药与喝水[J]. 临床肺科杂志, 2009, 14(11): 1562-1563. [2] 思雨. 吃药不喝水, 小心得结石[J]. 中国食品, 2017, 1: 51-51. [2] 张芳. 吃不同的胃药喝水各有讲究[J]. 中国健康月刊, 2010, 10: 40. [3] 林宇. 以水送服药物的先后顺序[J]. 农村新技术, 2014, 9: 68-68. [4] 陈海萍. 淡盐水汤或温开水送服六味地黄丸治疗肾虚疗效比较[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9, 23(3): 48-49. [5] 徐小华, 侯威生, 李明. 吃药应该喝什么水[J]. 健康文摘, 2008, 4: 44-45. 编辑:赵然然 责编:陈广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