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振宁透漏:获得诺奖后放弃国籍,父亲很生气,始终没有原谅自己

 旧时楼台月 2021-04-07

诺贝尔奖作为国际知名度、认可度极高的奖项,一直都是许多行业内顶尖人才终生追求的目标。

因为清末中国各方面能力落后于当时世界列强,再加上近代中国又饱受战争摧残和外国打压,中国真正高速发展的时间较晚,相应的,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也不算多。

但在中国过去的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现在真正拥有中国国籍、算是中国本土获得者的只有三人,分别是杨振宁、莫言、屠呦呦。

后两位不必多说,相信在各种新闻和传记中大家对其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相比他们,更早获得诺贝尔奖的杨振宁在国内的名气似乎不算特别高,这是为何呢?

父亲为著名数学家,自幼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杨振宁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杨武之是著名的数学家,曾为中国近代数学的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杨武之性格比较自律刚毅,所以从小就对杨振宁非常严格,由于本身是数学家的缘故,杨武之对他的数学尤其重视。

杨振宁自己也说过,是他的父亲让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也为他日后走上科研道路奠定了基础。

杨振宁从小就很聪明,在他只有四岁的时候母亲教他识字,才学了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他便学会了数千字。

1938年,十六岁的杨振宁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西南联大,而当时他的父亲杨武之也正好在西南联大做教授,这可能也是杨振宁择校的重要原因。

进入大学后,在父亲的帮助和引导与自己的努力下,杨振宁在本科期间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学术方向并为此打下坚定基础。随后他又考上了西南联大的研究生,进一步学习物理专业知识。

学有所成,荣获诺贝尔奖

1945年,23岁的杨振宁在获得奖学金后去到了父亲毕业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并在1948年顺利毕业。毕业后的杨振宁又进入了普林斯顿进行博士后工作,在这里他与志同道合的李政道,也就是日后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的人一起学习和合作。

他先是与恩利克·费米合作,于1949年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1954年,杨振宁又与米尔斯共同提出了一个称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

到了1956年,34岁的他与李政道一起合作提出了自己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理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并在1957年同李政道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二人也是首两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

执意放弃国籍,与父亲产生关系裂缝

杨振宁的父亲在听说杨振宁荣获诺贝尔奖之后也非常开心,还专门写信给杨振宁,告诉他现在国家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希望他早日回国为祖国做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杨武之也曾有机会留居美国并获得非常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他始终心怀祖国,在学成后便毅然回国为祖国效力。

因此,杨武之最初认为儿子应该也是和自己一样,在了解到国家现状后便会马上回来报效国家。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杨振宁选择了更加优厚的待遇条件以及更先进的科研环境,拒绝回国,并在1964年放弃自己的中国国籍,改入了美国国籍。

杨武之知道此事后感到十分愤怒和不理解,父子二人产生了难以修复的裂缝。不过不管怎么说,留居国外的杨振宁确实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他成为美国公民的第二年,他便当选为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饱受争议,与旧友李政道决裂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学术界,关于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还是存在一些争议的。因为有人指出:在杨振宁与李政道共同提出的理论中,李政道提出的观点和付出的努力要比杨振宁多得多,甚至最开始李政道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杨振宁还曾持过反对态度。

而后来杨振宁可以做的工作其实许多科学家都可以做,真正站在理论核心位置的其实是李政道,两人的付出和收益完全不对等,杨振宁的诺贝尔奖来得有些太容易了。而李政道后来与杨振宁的决裂似乎也验证了这一点,昔日无间的伙伴倒戈相向,确实有些存疑。

不过,事情的真相如何,我们也不得而知,事情也不能草率下定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了解一下这方面内容。

见识中国的飞速发展,恢复国籍、重回故土

2017年,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重回中国国籍,并声称自己决定放弃美国国籍,将自己彻底奉献给祖国。

对于杨振宁晚年回国的选择,有欢迎的声音,但嘲讽的人却也不少。欢迎者认为杨振宁在见识祖国的飞速发展之后又对祖国建设燃起了信心,而中国科学界有了杨振宁的回归必将如虎添翼。

嘲讽杨振宁的人则认为,早年杨振宁最巅峰的时刻选择了放弃中国国籍,在见识了中国如今的富强之后又想回来了,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不过,杨振宁好歹是遂了父亲的愿,选择回来报效国家了,但可惜的是,杨武之已经去世,也看不到儿子的选择了,并且直到杨武之去世为止,父子二人的矛盾都没有消解。

当然,不论杨振宁过去是如何选择的,当下他都是中国公民,对国家来说的价值和意义都要远大于一般人,人们可以质疑他的行为,但不可反驳的是他的回归的确会给国家发展带来不小的利益和帮助。

大家应该全面看待一个人的优缺点,不要只看到别人好的地方或者不好的地方。比如杨振宁,再是有人嘲讽他过去改国籍的行为却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他的高度。

作为中国公民,杨振宁似乎没有与祖国共患难,但是作为科学家,他的优秀绝对是令人钦佩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