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光荣十方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4-07

1.孙光荣扶正祛邪中和汤(基本方)

【组成】

生晒参10g 生北芪15g 紫丹参10g

北柴胡12g 川郁金12g 制香附12g

法半夏10g 广陈皮10g 淡黄芩10g

大红枣10g 生姜片10g 生甘草5g

【方解】

此方为孙老临证之基本方、常用方,为调畅和中之经典代表方。第一联药组具有益气活血之功,为君药;第二联药组具有疏肝解郁之功,为臣药;第三联药组具有清热化痰之功,为佐药;第四联药组具有补引纠和的作用,为使药。补引纠和即:补益、引导、纠偏、调和。四组药物共奏益气活血,疏肝解郁,清热化痰之功。

【适应病症】

脉象:

弦、弦细、弦滑、沉弦。

舌象:

舌质红、淡红,舌苔黄、微黄、黄白而稍腻。

症状:

发热,持续低热,寒热往来,心烦胸满,欲呕,呕吐,口苦,萎靡不振,懒言,不思食。

【随症加减举例】

急、慢性胆囊炎:

去制香附、淡黄芩,加蒲公英15g,海金沙15g,金钱草15g。

厌食症:

去制香附、淡黄芩,加鸡内金6g,炒谷芽15g,炒麦芽15g;津少咽干再加金石斛15g。

抑郁症:

去制香附、淡黄芩,加制远志10g,石菖蒲10g;舌苔白腻,再加佩兰叶6g。

急性肝损害:

去制香附,加田基黄15g,蒲公英15g,鸡骨草15g;中焦痞格,再加隔山消10g。

【化裁方来源】

本方源自小柴胡汤(《伤寒论》)。


◎应用大旨 宜:

中气、中焦、中和。

忌:

大汗、大吐、大泻。

◎经方要义 方剂分类:

属于“和解剂”。

针对病症: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喜呕,不欲饮食,心烦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发作有时。

配伍特点:

扶正祛邪兼顾(人参、大枣、甘草扶正,其余祛邪);一清一散并行(柴胡、黄芩)。

选方提要:

少阳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应用精义 曹颖甫《伤寒发微》:

柴胡以散表寒,黄芩以清里热,湿甚生痰,则胸胁满,故用生姜、生半夏以除之。中气虚则不欲食,故用人参、炙甘草以和之,此小柴胡之大旨也。


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2.孙光荣建中和胃汤

【组成】

太子参15g 生北芪15g 紫丹参10g

川桂枝6g  杭白芍12g 广橘络6g

炒白术10g 大红枣10g 生姜片10g

鲜饴糖20g 生甘草5g

【方解】

第一联药组具有益气活血之功,为君药;第二联药组具有敛阴引阳之功,为臣药;第三联药组具有健脾和胃之功,为佐药;第四联药组具有补引纠和的作用。四联药组共奏益气补中,健脾和胃之功。

【适应病症】

脉象:

虚,虚细,虚细且涩,弦细,芤。

舌象:

舌质红、暗红、淡紫,舌苔白、微白、白腻。

症状:

气短、心悸、手足烦热;腹痛喜按,小便自利或频数。

【随症加减举例】

胃溃疡:

呃逆,欲呕者,去鲜饴糖、生甘草,加乌贼骨12g,西砂仁4g,延胡索10g;喜食寒者,再去川桂枝,加瓦楞子10g;喜食热者,再改川桂枝为高良姜10g。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去川桂枝、鲜饴糖,加淡紫草10g,芡实仁15g,白鲜皮10g,生地炭10g。

再生障碍性贫血:

加真阿胶10g,鹿角胶10g,全当归12g。

痛经(腹冷者):

加制香附10g,延胡索10g,吴茱萸10g;月经衍期者,再加益母草10g;月经先期者,再加大生地10g。

【化裁方来源】

本方源自小建中汤(《伤寒论》)。

◎应用大旨 宜:

面色无华,手足烦热,腹冷痛而喜按(中焦阳气不足,阴血不足,虚劳里急)。

忌:

发热、湿热、呕吐、里实、阳亢。

◎经方要义 方剂分类:

属于“温里剂”。

针对病症:

腹中时痛,畏寒肢冷,心中悸动,面色无华,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配伍特点:

辛者桂枝;甘者饴糖、炙甘草;酸(倍芍药)化阴。

选方提要:

中焦虚寒,气血不足。

◎应用精义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

小建中汤者,桂枝汤倍芍药而加饴糖也。倍芍药者,酸以收阴,阴收则归附也。加饴糖者,甘以润土,土润则万物生也。建,定法耶,定法唯中,不偏不党,王道荡荡,其斯之谓乎?

柯韵伯《伤寒来苏集》:

此方安内攘外,泻中兼补,故名曰“建”。外症未除,尚资姜桂以散表,不全主“中”,故曰“小”。所谓“中”者有二:一曰“心中”,一曰“腹中”。

吴昆《医方考》:

呕家不可用建中,为其甘也。则夫腹痛而兼呕者,又非建中所宜也。

3.孙光荣安神定志汤

【组成】

西党参10g 生北芪10g 紫丹参7g

干小麦15g 大红枣10g 生甘草5g

云茯神10g 炒枣仁10g 川郁金10g

灯心草3g

【方解】

第一联药组具有益气活血之功,为君药;第二联药组具有养心柔肝之功,为臣药;第三联药组具有安神开郁之功,为佐药,第四联药具有补引纠和之功。四组共奏养心柔肝,安神定志之功。

【适应病症】

脉象:

细数,细数无力,细数且涩。

舌象:

舌质淡红,舌苔白薄,或苔少,或少津。

症状:

精神恍惚,五心烦热,潮热阵阵,呵欠连连,虚汗淋淋,悲伤欲哭,难寐多梦,言行异常。

【随症加减举例】

抑郁症:

加制远志10g,石菖蒲10g;月经衍期或停经者,加益母草、制香附各12g。

狂躁症:

加合欢皮10g,灵磁石5g,石决明20g。

更年期综合征:

加银柴胡12g,地骨皮10g,制鳖甲15g;盗汗甚剧者,再加浮小麦15g,麻黄根10g。

网瘾症:

加炙远志10g,石菖蒲10g,合欢皮10g,灵磁石5g。

4.孙光荣益气温中汤(基本方)

【组成】

生晒参10g 生北芪15g 紫丹参7g

老干姜10g 上肉桂5g  炙甘草12g

炒白术10g 炒六曲15g 谷麦芽各15g

大红枣10g

【方解】

此方亦为孙老常用之基本方。第一联药组益气活血,为君药;第二联药组温中散寒,为臣药;第三联药组健中开胃,为佐药;第四组补引纠和,为使药。四联药组共奏益气温中,健脾开胃之功效。

【适应病症】

脉象:

沉,沉弦,沉迟,沉细,结代。

舌象:

舌质淡红且薄,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花剥。

症状:

身形高瘦,面色萎黄或苍白,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心下有振水声,畏寒怕冷,口水、痰液、鼻涕、尿液、白带多,喜呕喜唾,不思饮食,大便溏稀。

【随症加减举例】

慢性胃肠炎:

加焦三仙各15g,车前仁10g。

胸痹(胸闷甚、不思饮食者):

去上肉桂,加川桂枝6g,全瓜蒌10g,薤白头10g。

妊娠恶阻:

紫丹参改3g,加白蔻仁6g,紫苏蔸10g。

结肠癌:

生北芪改20g,加山慈菇15g,嫩龙葵15g,菝葜根15g;大便结,再加火麻仁12g。

【化裁方来源】

本方源于理中丸(《伤寒论》)。

5.孙光荣化痰降逆汤

【组成】

西洋参7g  生北芪7g  紫丹参7g

炙麻绒10g 北细辛5g  生姜片5g

漂射干10g 清紫菀10g 款冬花10g

法半夏7g  五味子3g  大红枣10g

【方解】

第一联药组之功效为益气活血,为君药;第二联药组之功效为解表散寒,为臣药;第三联药组之功效为降逆定喘,为佐药;第四联药组之功效为化痰和中,为使药。四联药组共奏解表散寒、降逆化痰之功。

【适应病症】

脉象:

弦大,浮大,滑数,浮而稍数。

舌象:

舌质暗红,舌苔白或白腻。

症状:

咳喘不已,呼吸短促,痰鸣如蛙,痰白而稀。

【随证加减举例】

支气管哮喘(新感风寒发作者):

加荆芥穗10g,矮地茶10g,蒲公英12g。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兼见便结者):

加矮地茶10g,麦门冬12g;清紫菀改炙紫菀,款冬花改炙冬花。

【化裁方来源】

本方源自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6.孙光荣清热利肠汤

【组成】

西洋参7g  生北芪7g  紫丹参7g

白头翁12g 川黄连12g 川黄柏12g

苦秦皮10g 蒲公英10g 金银花10g

车前仁10g 生甘草5g

【方解】

第一联药组之功效为益气活血,为君药;第二联药组之功效为清热凉血,为臣药;第三联药组之功效为解毒止痢,为佐药;第四联药组之功效为化痰和中,为使药。四联药组共奏清热利肠,凉血止痢之功效。

【适应病症】

脉象:

弦数,细数。

舌象:

舌质红,舌苔黄厚或腻。

症状:

泻下脓血,里急后重,腹痛肛灼,渴欲饮水。

【随症加减举例】

阿米巴痢疾:

加鸦胆子(桂圆包裹,吞服)。

急性结膜炎:

去苦秦皮,加谷精草10g。

痢疾(重型):

若外有表邪,恶寒发热者,加葛根、连翘以透表解热;若里急后重较甚者,加木香、槟榔、枳壳以调气;脓血多者,加赤芍、牡丹皮、地榆以凉血和血;夹有食滞者,加焦山楂、枳实以消食导滞。

【化裁方来源】

本方源自白头翁汤(《伤寒论》)。

7.孙光荣涤痰镇眩汤

【组成】

生晒参10g 生北芪10g 紫丹参10g

云茯苓15g 炒白术10g 化橘红6g

川桂枝10g 炮干姜10g 车前仁6g

大红枣10g 炙甘草5g

【方解】

第一联药组之功效为益气活血,为君药;第二联药组之功效为逐饮燥湿,为臣药;第三联药组之功效为通阳利水,为佐药;第四联药组之功效为健脾和中。四联药组共奏涤痰镇眩,通阳温中之功效。

【适应病症】

脉象:

弦滑,细滑。

舌象:

舌质淡红,苔白滑。

症状:

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气短咳嗽。

【随症加减举例】

高血压眩晕(形肥):

加石决明20g,川杜仲12g,川牛膝12g。

脑震荡后遗症(眩晕):

加煅龙骨15g,煅牡蛎15g。

心包积液:

去炮干姜,云茯苓改云茯神12g,加炒枣仁10g。

二尖瓣右下叶腱索撕裂并下垂:

去炮干姜,云茯苓改云茯神12g,加炒枣仁10g,川续断12g,干萹蓄6g。

【化裁方来源】

本方源自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8.孙光荣益肾振阳汤

【组成】

生晒参10g 生北芪10g 紫丹参10g

干地黄15g 淮山药10g 山茱萸10g

炒泽泻10g 牡丹皮10g 云茯苓10g

炮附子6g  上肉桂6g  炙甘草5g

【方解】

第一联药组具有益气活血之功,为君药;第二联药组具有滋补脾肾之功,为臣药;第三联药组具有渗湿利水之功,为佐药;第四联药组具有补引纠和之功,为使药。四联药组共奏温肾振阳,渗湿利水之功效。

【适应病症】

脉象:

虚,虚细,左尺尤虚细无力。

舌象:

舌胖淡,苔白或苔少。

症状:

腰痛,脚软或脚肿,腰以下冷,下肢及足部冰凉,阳痿早泄,小便不利,消渴。

【随症加减举例】

慢性肾炎:

加刀豆子12g,川杜仲12g,冬瓜皮10g,车前仁10g。

糖尿病:

加玉米须10g,干荷叶10g。

阳痿:

加鹿角胶10g,菟丝子10g,川杜仲10g。

早泄:

加龟板胶10g,川杜仲10g。

老年性痴呆:

去炮附子、上肉桂,加巴戟天10g,制远志6g,石菖蒲6g。

【化裁方来源】

本方源自肾气丸(《金匮要略》)。

9.孙光荣益气活血安神汤

【组成】

西洋参7g  生北芪7g  紫丹参7g

酸枣仁15g 云茯神12g 龙眼肉10g

肥知母10g 正川芎6g  川郁金10g

生甘草5g

【方解】

第一联药组具有益气活血之功,为君药;第二联药组具有养心安神之功,为臣药;第三联药组为滋阴疏肝,为佐药;第四组药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联药组共奏益气、活血、安神之功效。

【适应病症】

脉象:

弦细,细数,虚细无力。

舌象:

舌淡红,苔薄白或苔少。

症状:

五心烦热,心神不安,盗汗或自汗,咽干口燥,头晕目眩。

【随症加减举例】

更年期综合征:

加干小麦15g,大红枣10g,灯心草3g。

顽固性盗汗:

加浮小麦15g,麻黄根10g。

焦虑性神经症:

加莲子心10g,灯心草3g。

顽固性室性早搏:

加麦门冬10g,五味子3g,灵磁石5g。

【化裁方来源】

本方源于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10.孙光荣应用安宫牛黄丸之经验

【组成】

同原方(用成药)。

【方解】

君药为牛黄,具有开窍而醒神,息风化痰而定惊之功效。臣药有黄连、黄芩、栀子为苦寒清热之品;郁金具有理气舒肝之功效;朱砂、珍珠具有镇静安神通心窍之功效;犀角(水牛角浓缩粉)具有清热凉血之功效;雄黄具有解毒辟秽之功效。佐药为麝香、冰片,为芳香开窍之品。使药为蜂蜜,具有和胃调中之功效。全方共奏清热解毒、镇惊开窍之功。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等症。全方特点为:善能清解高热神昏之效,而无寒凉泄下之弊。《温病条辨》有言:使泻火随诸香一齐俱散也。

【适应病症】

脉象:

洪大,弦紧有力,数而有力。

舌象:

舌深红,暗红,绛;苔黄燥、黄厚。

症状:

高热神昏,烦躁谵语,语言謇涩或不语,饮不解渴。

【随症加减举例】

中风昏迷:

金银花10g,薄荷叶5g,煎汤送服1丸,日2丸。

小儿高热惊厥:

金银花10g,连翘壳10g,煎汤送服半丸,日1丸。

肝昏迷、尿毒症(垂危):

蒲公英15g,土茯苓30g,煎汤送服1丸,日2丸。

【原方解析】

本方出自《温病条辨》。

◎应用大旨 宜:

高热,神昏,手足厥冷(禀赋薄弱,气血两虚,功能衰退)。

忌:

寒厥。

◎经方要义 方剂分类:

属于“开窍剂”(凉开)”。

针对病症:

高热,烦躁,谵语,昏迷。

配伍特点: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开窍五法齐备。

选方提要:

温热邪毒内陷心包。

◎应用精义

吴鞠通《温病条辨》:清宫汤煎汤送服本方,可加强清心解毒之力;若温病初起,邪在肺卫,迅即逆传心包者,可用银花、薄荷或银翘散加减煎汤送服本方,以增强清热透解作用;若邪陷心包,兼有腑实,症见神昏舌短、大便秘结、饮不解渴者,宜开窍与攻下并用,以安宫牛黄丸2粒化开,调生大黄末9g内服,先服一半,不效再服;热闭证见脉虚,有内闭外脱之势者,急宜人参煎汤送服本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