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脑卒中” 脑卒中、中风、脑血管意外 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楚 其实都是同一个疾病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突然的阻塞或破裂所引起的脑部疾病。症状表现各异,如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或半身不遂等。脑血管病的名称很多,比如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中风、急性脑血管病等。之所以同一个病会有这么多的名字,这是因为随着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而形成的。在古代,由于这个病来势较快,病势险恶,变化多端,犹如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多变”,古代医学家把这类病称为“脑中风”。而目前有些医生称此病为“卒中”,也有这种病的发生较突然的意思。其中的“卒”即突然的意思,“中”则为得中,脑血管突然得了病,另外,由于这种病的发生是脑血管意外地出了问题,因此,又称之为脑血管意外。 所以,大家明白了吧 以上几种虽名称不同 但说的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呢 脑卒中高发的原因 脑卒中与一些慢性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患有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房颤或心脏病等,会极大地增加突发脑卒中的风险。 在我国,脑卒中和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点—— (一)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国居民在生活上存有很多误区,表现在膳食、运动、嗜好等多方面。 1.脂肪摄入过多,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 2.长期吸烟、酗酒; 3.久坐的生活方式,体力活动不足; 4.超重和肥胖; 5.精神紧张,心理应变能力差; 6.不加节制的使用网络、电视; 7.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 上述生活行为方式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影响极大。因为它的普遍性和习以为常,使得很多人并不觉得生活行为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有多重要。所以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了“隐形杀手”。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相应的慢性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再加上对主要和一般危险因素不重视,很容易发生脑卒中。(三)我国国民在健康认知方面的认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作出正确判断,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说白了,千万不要盲目自信“自己没病”,“讳疾忌医”,主动定期体检,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等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有病及时上医院才是王道! 当怀疑自己有急性脑卒中,可以按照眼、口、手、脚的顺序观察自己是否发生了卒中: 1.症状突然发生; 2.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或者看东西有重影; 3.双眼向一侧凝视,表现为两眼固定看向一侧不动; 4.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表现为站立不稳,伴有剧烈头晕,需要马上抓扶物体坐下或闭上眼睛,可伴有呕吐; 5.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6.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表现为说不出话,说话不完整或听不懂别人说话; 7.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 8.突发的严重头痛、或伴有恶心呕吐; 9.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肢体抽搐。 还有一种简易评估法,就是使用“FAST“评估方法尽早识别脑卒中,如下图。 如有以上症状出现,应及时送至医院就诊。脑卒中的治疗时间代表了一切。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预后越佳,后遗症状越轻。 一旦发现,及时拨打120送至具有治疗条件的医院,不要自行驾车送患者到医院,以免途中出现意外,束手无策,延误病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