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疗AI来了,你愿意让“机器人”给你看病吗?

 正心正举 2021-04-07

近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全球首场神经影像人工智能(简称AI)“人机大赛”总决赛上,AI选手“BioMind天医智”以高出20%的正确率,战胜了来自全球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25名医界“最强大脑”医生。

作为一类医疗技术的应用手段,医疗AI与名医的竞赛,也令不少人开始畅想:人工智能对医生和病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内观己心

清代医家郑钦安著书有云: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

有人说,人工诊断与AI诊断的结合,能大幅提升诊断准确率,帮助医生治疗病人;有人说,医疗AI的高速诊断特性,能有效缩短出片时间,提升治疗效率还有人说,医疗AI的应用能节省医生的精力,让医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在创造性的事务上。

事实上,医疗AI为病人诊疗,不一定经由医生的手实现,病人能直接从医疗AI中获得什么,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诚然,CT胶片能反映病人自身体内的实际病情,可对大部分病人来说,看胶片犹如看天书,病人不得不单方面地依靠医生了解病情,信息的不对称性由此体现。

回顾过去,有不少医患矛盾,皆是由医患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产生的。事实上,病人对医生的医嘱,多多少少都有会一点疑虑。

而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病人获取医疗信息的手段非常多。手机电脑的应用,从某种程度上,强化了病人自我检查的主动性。即便医生有详细的医嘱,有不少病人依旧喜欢“百度一下”自行查看病情。有一部分病人,则因误信网上的只言片语,信网不信医,导致病情的恶化。

医疗AI用于病人之手,最大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权威的、可信的诊断。

外察世界

近年来,有不少国家和机构加强了医疗AI在家用层面的应用。

例如,一家以色列公司Emerald Medical Applications 开发了一款拍照识别皮肤癌的人工智能APP,并在 FDA 注册。

随着医疗AI的深入拓展,成为病人手中的“诊断利器”也许也不再遥远。它一方面能缩短病人所需的医疗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增强病人对医疗服务的信心,而由人工智能延伸出来的智能化分析功能,也能在检查早期病症上做出更多努力。

启迪多元思维

什么是医疗AI

对于医疗AI,目前较被广泛认可的定义是: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基础设施的搭建及数据的收集,将人工智能技术及大数据服务应用于医疗行业中,提升医疗行业的诊断效率及服务质量,更好的解决医疗资源短缺、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基础层:通过软硬件的基础设施,收集用户、药物及病理数据,并使数据互通互联,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支持与可能。

技术层:通过语音/语义识别、计算机视觉技术,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提炼。“学习”大量病理学数据文本,使其掌握问答、判断、预警、实施的能力。

应用层:是指人工智能与不同细分领域的结合,以解决医疗行业中的某种业务需求,如智能诊断、药物研发、智能健康管理、智能语音等医疗场景。

医疗 AI 发展亟需复合型人才

AI人才现在是短板中的短板,既懂医疗,又懂技术的复合型、战略型人才尤其短缺。

领英此前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总数超过5万人,排名全球第七位。而美国有超过85万的AI人才。

不难看出,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总量较欧美发达国家来说较少,其中,10年以上资深人才尤为缺乏。此外,《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报告》还提到,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人才供求失衡严重,供求比例接近110

而在医疗行业,既懂人工智能又懂医疗的人才更是稀缺。有机构统计,47名医疗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CTO或者首席科学家,有30名都在国外或者中国的香港、台湾进修过,占比63.8%,而与医学专业相关的人才仅有7人,占比14.9%。可见,人工智能人才短缺的大背景下,医疗AI的人才尤为短缺。

正心正举

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医学从诞生那一天起,就不是单纯的技术,伴随它同时产生的是对患者的同情和照顾,是人道主义的关怀。

医疗AI是否能落地,还要突破不少伦理上的冲突,更要平衡好人文和科技的关系

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指出:“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迫切民生需求,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为公众提供个性化、多元化、高品质服务。”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智能化的4.0时代,人人都不可能错过人工智能的时代盛宴。人工智能与以往的科技革命不同,它触及了人类和人性的本质。当机器学会思考,人文的力量、文明的价值将决定人类社会的走向。

所以,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都应该乐观看待医疗AI的到来,而相关的科研开发、院校教育、用户培养必须早日跟上。

比如,在处理医患关系方面,医疗AI自然不如医生得心应手。可随着AI技术的深入推进,在强人工智能时代,人机互动可能会更为密切,在关爱病人方面,也许未来的医疗AI,能具备医生不具备的“好友品质”。

拨迷见智

“没有人文精神的科技是破坏力,医疗技术尤其如此。”——郎景和院士

开启自在之门

运用全息全观全程的视角,看待医疗AI的发展趋势,我们将会看到这样的未来图景:

AI+医生,不是代替医生,而是辅助医生,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的发生。医生可以有更多时间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工作上,有更多时间关心患者。

AI+医院AI可以承担一部分医生没有时间去做的工作(比如繁冗复杂的流程化工作)和计算机擅长的工作(比如定量化的工作)。

AI+医疗,医疗AI机器人在医学影像、超微手术等领域已经展现出优势,并提升了医疗质量,但未来仍然面对很多挑战,例如,数据质量问题、如何无缝嵌入临床,以及如何挖掘AI本身的潜力。

医学是科学和人文的结合,面临着许多科学技术和社会伦理关系问题,需要医疗工作者、医学工作者和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在人工智能时代,发展我国的医学事业,不仅要体现科学精神,还要贯注以人为本的思想。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