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除“心癌”,提升生命能级

 正心正举 2021-04-07

文/ 郭茵

主播/萧然

试想一下,当你听到自己被诊断为“癌症”,会作何反应?如何面对?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两个人去医院,一个人得感冒,一个人得癌症。

医生把两个人的检查结果混淆了,然后得癌症的人得到患感冒的检查结果,得感冒的人得到患癌症的检查结果。

结果,得感冒的人因恐惧而死;得癌症的人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事,感冒的话吃吃药就好了,后来,他的癌症竟然好了。

如今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很多人“谈癌色变”。上面的故事所述虽然是少数极端情况,但却真实地表明心理反应作用对疾病的重要影响。

如果说身体之癌造成病人身体的痛苦,尚有多种可能性得到治愈或有效控制。然而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是,比身体罹患癌症更可怕的,是“心癌”。

所谓“心癌”,就是人们由于思维和认知上的偏差,而产生的心理、观念乃至思想上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其实质是缺乏对生命本质和自然本质的认知。


内观己心,外察世界

早期“心癌”:恐惧迷茫

恐惧和迷茫是人面对未知的事物或者变化所产生的心理状态。无论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但凡遇到转折或变化,人们都会或多或少产生恐惧或迷茫的心理。

什么东西比“坏的结果”更可怕?对很多人来说,“不知道结果”比“坏的结果”要可怕得多。

等待着一场面试的结果,一个医生的诊断,一条暗恋对象的短信……那些未知的、不受自己控制的情绪让我们坐立难安,我们甚至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只为了尽快从这种不确定、不舒服的感觉里解脱。

感到迷茫意味着你在重视这个变化,说明你在为变化做准备,为变化而思考,只是因为是未知的、是新鲜的,而你原有的认知或者经验储备不足,觉得没有东西可以借鉴,无法让你顺利度过。

所以,恐惧迷茫是“心癌”的早期阶段,是一个信号,从某种程度上能够给人以警示,让人开始注意到变化和未知,并采取措施来应对。

中期“心癌”:焦虑抑郁

这是一个充满焦虑和抑郁气息的时代。

物质水平持续快速提高,生存成本始终居高不下。物价、 房价、医疗、教育、养老……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在负重前行。

世界卫生组织曾在报告中指出:全球平均每10个人当中就有1人在一生中至少经历一次重度抑郁症。

据估计,世界各地现有3亿2200多万不同年龄的人罹患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而中国的患者人数至少在5400万。

当出现焦虑、抑郁等中期“心癌”症状时,就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运动锻炼(身)、心理咨询(心)、阅读提升(灵)等途径,对“病情”加以控制,避免进一步恶化。

晚期“心癌”:执迷不悟

“执迷不悟”不光指执着于错误的东西而不肯放弃,也指长期停留在一个境界里不再提升。

做人如果执迷不悟,不知生命的意义,就只是浑浑噩噩,吃喝拉撒,年复一年,不知所终。“执迷不悟”的人自己就有体会,那就是宁静下来时,心中始终有一种隐约而莫名的不满、无奈与不安。

缺失了对生命本质的认知和敬畏,一切的信仰、理想、情怀便无从谈起。如果一个人没有信仰、理想、情怀,便缺少了人生大厦的“地基”,那么再多的财富、成就、地位都是空中楼阁,不仅极易倒塌,而且积累得越多越高,危险越大。

要预防晚期“心癌”,就要从生命的本质出发,不断提升情怀与格局,提升生命的能级维度,以“高维”视角去看待和解决问题,对“心癌”实施降维打击。


启迪多元思维

在人的大脑中,有一个不属于大脑结构的独立的器官“松果体”,这是唯一不具有脑血管障壁保护的器官,所以充满了“脑砂”,松果体几乎是“死的”,但高频能量会溶化这些脑砂,“松果体之魂”会被激活,就会显现松果体本来具有的功能——“透视眼”,即超越肉眼的可视频率看见暗物质和暗能量,看见多维空间。

古今中外的诸多文献和研究对此都有相关的证据和记载,这个“透视眼”亦称为“第三只眼”、“天眼”、“全视之眼”等。

在高频能量的激发下,还有人能开通潜在的耳识、心识,超越普通人听力的频率,从而听见多维空间的声音,感受到多维空间的高频信息。

正心正举

思辨——预防“心癌”的铠甲

在面对问题时,要经常质疑和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思考它们是不是符合生命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本质?是不是站在科学的认知基础上?是不是需要变换多个思维空间和角度来思考问题?

思辨,就是善于反思和质疑,是我们获得进步的思想源泉,是预防“心癌”的铠甲。

思变——迎战“心癌”的堡垒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生活的时代一直都在变化,我们自己一直都在变化,未来唯一可以确定的也一定是变化。

疾病不是洪水猛兽,高血压、糖尿病、癌症都是身体的警示。当人们不了解这个本质而千方百计地去消灭疾病时,是走错了方向。所以要消灭疾病的根,也就是疾病的成因。

对于“心癌”也是一样,应对变化,才能具备抵御能力,筑造起防范和迎战“心癌”的堡垒。

思便——击败“心癌”的利刃

平时生活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人,对生活当中的痛苦是不会容易发觉的,只有真正在感情上、身体上或者心理上受到极大刺激和折磨的时候,才能让人明白这个世界上还有与自己一样绝望的人。

在明白了世间无常的道理之后,当人生中遇到任何风雨和困境之时,通过科学认知、多元思维,不断根据变化去修正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因事因时因人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最适宜路径,打破固化思维,一击打破“心癌”。

拨迷见智

“儒正心为先,道修心为本,禅净心为始。”

孟子讲“心之官则思”,张载讲“为天地立心”,王阳明讲“心包万物”,这里的“心”即心与思维是辩证统一的。

开启自在之门

“心癌”的根源在“心”上

这个“心”并不是指我们身体上的器官,那只是维系生命运转的物理意义上的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学、易学等,对“心”有着独特的观照和阐释,对于人心的论说精辟独到,千百年来薪火相传、孕育心灵、启迪人生。

心定本源,即是正心。

正心如明镜,无物不照,自能映现“画中之画”,悟出隐含的“圣人之道”,此为天道,源于天人合一之本源,源于正心,是最高频率的能量。

这股来自本源正心的最高频率的能量,会使身体的潜能不断地得到开发,人的精、气会随着心神频率共同扬升。

细胞振动频率的提升、身体正向能量不断增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乃至身体某些几近退化的潜能或功能,会逐步得到修复、重新激活。

从另一个角度看,低频的凡俗人心意识会逐渐溶于高频的先天本心意识,人的各种神识感应会越来越通透,只要始终如一持有正心,最终就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