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和西医该如何更好地交融?

 正心正举 2021-04-07

文丨张原 · 主播丨苏木

从十九世纪初期至今,西医的影响力逐渐超过了中医,中西医之争也从未停止过。

在西医强调科学的映射下,传统中医一直处于弱势的一方。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1929年2月的“废止中医案”。在那个将科学主义大旗高举的时代,在中医的理论尚未得到科学化解释的情况下,很多人视中医为迷信。

“废止中医案”是中医与西医的第一次较量,中医界积极反击取得了成果,尽管这一次及之后的抗争,让失去的民心的中医很难再恢复起来,但是却让中医界的人士意识到,不能再固守旧法,而应该去学习。

于是,中西医谁优谁劣的争论便开始了,也让我们思考,中医与西医该怎么交融?

内观己心——谁为中西医而争

现实生活中,会为了中西医而争辩的,主要是平常百姓。人们常常会从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判断中医与西医的优劣。

但这样的判断是不准确的,毕竟大多数人没有受过医学教育,仅仅凭表象判断,常常是过于主观的。毕竟医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能仅因为结果,而断定过程有错,甚至否定中医或者西医。我们不应该因为西药副作用大而忌讳西医,也不应该因为中药疗效慢而贬低中医。

当然,否定、批判中医理论的声音也从未停息,这也是中西医之争的一个争论点,那就是:谁才是真正的科学?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习中医的理论,否则在没有知识支撑下,容易陷入中医等同于玄学的观点。但事实上,中医从来都不仅仅依赖于理论,更多的是长时间的实践。正如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副教授赖立里的一句话:“中医的奥秘之处不在于理论,在于实践,只有亲身体验过、实践过中医治疗,才能发现其中的有趣之处。”

外察世界——尊重是更好交融的基础

中医和西医是由不同的理论支撑的,为保障人类的生命健康而发展的两个医学体系。西医是基于解剖学等自然学科发展,而中医则基于阴阳五行学说等哲学思想发展,两个医学体系想要相处,最重要的就是互相尊重——尊重彼此的理论与治疗理念。

国内著名中医药专家丁书文称西医在治疗疾病方面强调的是对抗,而中医强调的是调理、整体观念、辩证施治、个体化诊疗。丁教授举了一个血管狭窄的例子,西医采用对症治疗,使用扩血管的药物让病人暂时恢复,而中医则针对病因慢慢调理,让病人的病根调理好。

所以在理论与治疗理念不同的情况下,两个体系应该互相接受,并且尽可能地相互配合,而不是重蹈覆辙,重走老路,对另一方进行打击。

启迪多元思维——谁在助长矛盾?

古人说:“药之害在医不在药”,不论中医还是西医,都会存在着一些医术不好或者医德缺失的医生。清代医家徐灵胎言:“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再好的药,不在对的时候用,不管中医还是西医,都会成为加剧病情的毒药。

正心正举

如何才能让中西医更好的交融呢?那就需要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并且相互合作。

自从上世纪中医大受打击后,中医界人士便意识到中医需要改革。事实上,中医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在丰富中。隋唐时期南亚吠陀医学与北宋时期阿拉伯医药知识相继进入中国,中医都受到影响并且也丰富了自身。所以这一次的学习是十分正常的。

而只有学习,才能让传统中医走向现代化,不再是依靠传统的技术,而是不断创新。配合着现代技术,将中医的理论逐渐科学化。也依靠西医对西药的鉴定与实验的经验,对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这些现代化的方式,让中医更让人们信任。

而除了1954年“西医向中医学习”这样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外,事实上西医向中医的学习,从两者接触时便开始了。比如疫苗的原型——“水苗法”,这种古老的人痘接种术便是传统中医预防天花的方法。这种方法或多或少都影响了爱德华·琴纳对牛痘接种术的发现。这也说明,两个体系只有相互学习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而“西医向中医学习”这个活动也开始了中西医之间的合作,这也是我们现在需要继续下去的的。毕竟治疗不是单一的过程,互相补其短板才是对患者最大的负责。西医在急诊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中医对患者后期的恢复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在意识到这一点后,中西医间的相互合作便能让人接受了。

而近来屠呦呦通过中医古籍的记载,再结合西医的技术,研发出的青蒿素,也再证明了中西医合作的重要性与优越性。

拨迷见智  

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为了人类生命的健康而存在,都拥有着无比高尚的使命。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应该尊重这一份使命,并且共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中医与西医在和谐的交流中,更好地发展,而不是做一些无意义的争斗。

开启自在之门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我们要对自己的传统医学有信心。某段时期的闭塞,不能说明整体的不行,只要还在改革、还在学习,那它就还是有着生命力的。

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为了人的生命能够得到保障。在这一同样的目的下 ,中西医才有同样的追求,才能更好地交融,才能共同发现更多治病的新方法。

中西医更好地交融,不是为了谁是谁非,而是为了我们自己!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