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生命教育?

 正心正举 2021-04-07

文丨韩葳巍 · 主播丨林霖

美国华盛顿大学在每一位新生入学的时候,都会由德高望重的教授为学生带来一堂课,这堂课不是专业课,也不是通识课,更不是班会,而一堂是生命课。课上,教授们侃侃而谈,与学生分享着自己对生命的不同见解。但是有四个词语,几乎每个教授都会提到: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直面人性、审视自我。

如果你说在大洋彼岸的美洲离我们太遥远了,那不妨看一下我们的邻居——日本。日本岛根县的农林高中开设了一门生命教育课。课程内容就是,让小学生亲自动手抚养一只小鸡直到长大成熟,然后亲手杀死,再然后烹饪做成美食,最后吃掉它。

校长说:“这个课程已经有60年历史了。我们养育、终结、吃掉生命,通过这一连串的过程,希望学生能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01 内观己心

我们会发现,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的美国。当时美国的青少年吸毒、酗酒、自杀现象严重。许多美国学者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概念,目的在于治愈社会疾病,让不良青年重回正轨。

英国则是最早使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运用于实践的国家。英国的生命教育主要是针对小学生。学校将殡仪馆中的管理员、医生邀请到学校之中,让他们与学生在课堂上一起探讨死亡的意义以及面对死亡应该如何应对。

随后,其他各国也纷纷对生命教育进行实践。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为生命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生命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每个人都拥有珍爱自己生命的态度,还应该教人尊重他人的生命、敬畏大自然中的生命。

02 外察世界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大自然是善良慈母的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我想,雨果想告诉我们的是,人与大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如果我们善待大自然,她就是善良的母亲,给予阳光雨露;反之,则可能引来晴天霹雳、灾难危机。

100多年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哲也曾在文章中讲述过童年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一个春天的早晨,他被他的同学拉去打鸟,但弹弓装上小石头并拉紧之后,他却无法瞄准小鸟,因为有一个神圣的命令来自内心深处:“我面对的是一只活生生的小鸟,它是一条生命,绝不能伤害它!”于是,他扔下弹弓,惊走了鸟儿……

史怀哲认为,一切生命,包括动物、植物和那些人看来显得低微的生命都是神圣的。它和我们一样渴求幸福,承受痛苦和畏惧死亡。所以,我们与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正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生活在社会中,所以才更应该保护自然界中的生命、善待他人的生命。

03 启迪多元思维

生命可贵,生命重要。但是如今,我们的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是教育出了问题。当下的教育更多的是强调功名利禄、汲汲于学历文凭,很少有关于生命的教育。

近些年来,因为压力过大而自杀的人数逐渐上升,有研究数据表明,“自杀在我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而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成为首位死因。”

同时青少年吸毒、校园暴力的问题层出不穷。前段时间,更有广东一名学生因为寻找刺激感对一名残障老人大打出手。

无独有偶,杭城一小学模仿日本的生命教育课程,也借助孵化小鸡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但是学生连基本的孵化知识都不懂,小鸡多半都夭折或者无法长大。记者评论:生命教育别再热衷于孵小鸡了,这与生命教育的目的完全背道而驰。

我们会发现,生命教育匮乏的后果已经很明显了。每个学生都应该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

04 正心正举 拨迷见智

为学生补上生命教育这重要的一课,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入手,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也不必局限于一类学校。

首先,我们应该转变观念,重视生命。

在古代,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其实这与生命教育的理念是违背的。我国古代在教育目的上强调社会目的为重,旨在通过教育化民成俗,维护统治阶层的统治。生命教育也受到社会历史的惯性而被道德化。要真正发挥生命教育的作用,首要的就是转变观念。

我们鼓励学生见义勇为,不畏强权,但更应该告诉学生生命可贵。如果用死亡来体现道德的崇高,那教育就脱离了生命、生活的议题。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更应该在保护自己生命的前提下将生命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结合起来。这不仅是生命教育的要求,更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

其次,通过学科渗透来强化生命教育的实效

生命教育不仅仅可以通过《生命健康》这一专门的课程来实现,其他学科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课程资源。比如生物课中在了解人体构造的时候就可以向学生渗透一些生理保健方面的知识,在思想政治课程中也可以渗透一些关于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让学生将生命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结合起来。

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可以栽种花草树木、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界中的生命,形成尊重自然地观念等等。这些都是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多元的方式开展生命教育是其实效性更强,因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对学生而言是十分巨大的。

最后,要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生命教育的范围很广泛,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生命教育既包括自我生命教育,也包括他人生命教育;既包括社会生命教育,也包括自然生命教育。因此,生命教育这一繁重的任务就不单单只应该由学校承担,更应该争取家庭的帮助。

家校合作的途径有很多,包括家长学生共同参加学校开放日,专家开发生命教育(家长篇)的相关课程,向家长宣传生命教育的理念等等。

交叠影响域理论告诉我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都会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影响作用,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想要提升其质量和效果,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05 开启自在之门

最好的教育永远都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爱温暖生命。唯有爱,不会辜负生命。

生命教育,迫在眉睫。不是因为我们不懂生命的意义,而是只有当生命教育足够普及了,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他们才会让这个世界的人活得更有安全感。

生命教育,让我们面对世界,面对朋友,面对自己,为心灵修一条回家的路。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