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X光人寿出了一个很意思的产品, 叫擎X柱六号。备案名称叫X光X定期寿险。 说它有意思,是因为它和其它产品有所差别,主要体现在等待期上。 定寿的等待期通常是90天或180天(少数产品只有60天),但这款产品偏偏搞了个不一样的, 没有等待期! 这就很有意思了, 是不是意味着我今天买了,明天“遭遇不幸”,保险就可以赔? 对,还真的是这样,买了第二天就能生效。 不过,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啊,假设我快si了,再撑一撑,撑到明天也能赔钱? 等等!这款产品,会不会有点胡来? 一、等待期 等待期,也叫免责期或疾病观察期,这段时间保险公司不承担责任。 比如重疾险,在等待期内(90天或180天)确诊了癌症,那么保险公司不赔,只会退还保费。 同理,如果你买的是寿险,除了意外死亡,等待期内因疾病去世,保险公司一样不赔,返回所交保费。 很多人会觉得,取消等待期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白得了几个月保障。 如果问题这么简单,我没必要为它单独写篇文章出来。 这就要从为什么要有等待期说起, 1. 为什么要有等待期这个东西? 保险保的是,未来发生的风险。 即便是既往症,在进一步核保后,也可能被拒保、加费、延期或除外,除非保司觉得风险较低,才会正常承保。 设置等待期,目的就是为了阻止带病投保的骗保行为,属于保司的风控手段。 比如曾经就有人问我,家里老人两个月后可能要做手术,可不可以先买个医疗险,以后能不能报销? 这肯定是不行的。 保险的设计里有一条原则,叫做“最大诚信原则”。 那什么是最大诚信原则呢? 在《保险法》第五条里,明确规定了双方都要遵守诚信原则,其中就包括健康如实告知。 如果未如实告知,保险公司是可以解除保险合同的。 严重点说,这其实等于骗保。 但是,人性总是利己的。 如果能够通过蒙混过关拿到赔偿,谁会一五一十告诉保险公司呢? 所以保险公司就想了一招,设立等待期, 等待期内不赔,给这些疾病原形毕露的时间。 有了等待期,很大程度避免了逆选择的风险。 避免一些人是觉得不舒服了、甚至检查出了一些问题才去买保险,让他们尽量钻不了空子。 想清楚了这一点,就知道如果没有等待期,又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想想,如果没有等待期,买了就能赔,会不会有人故意在身体不好或已经生病的情况下,购买保险? 比如老王最近身体不舒服得厉害,赶紧给自己买个保险,心想着投保后再去医院看看。 很多时候,身体给出的信号只有我们自己最清楚,设置等待期,就是为了尽可能避免这种道德风险,维护正常投保人的利益。 可没有了等待期,会有大量老王这样的高风险人群进入这款保险的池子里。 钱都赔给了风险更高的人,但保费是大伙一起出的,对正常投保的那些人来说,又公平吗? 2. “无等待期”的潜在风险? 我个人看来,0等待期未必就是优势,反而会引出很多背后的问题出来。 首先,是保险公司的风控难度增加了。 健康告知+等待期的设置,其实为保司的风控提供了双保险。 一些严重的病,我可以不放在健康告知里,用等待期把这些患者筛选掉。 但如果双保险一旦变成单保险,最后只能通过健康告知进行约束。 而大陆的健康告知又是“有限告知”,只有在健康告知清单上的病,才需要投保人告知。 那保司只能把需要告知的疾病一一罗列出来,防止骗保。 但这个工程巨大,而且整个健康告知会很繁琐。 可能很多人会嫌麻烦,不看健康告知,直接就投保。 这样保司面临的理赔风险也更高。 其次,如果投保前几个月就出险了,保险公司也未必会爽快赔了。 保险公司不傻,一道关卡松了,另一道关卡就会紧。 咋这么巧,你买了没几天就出险,会不会是有什么猫腻呢? 不查个底朝天,保司不会善罢甘休的。 而且健康告知本身是有一定模糊性,如果0等待期,只会增加这个模糊性。 虽说保司不会“惜赔”,但你也不要小瞧保司找理由的能力。 第三,你把这个问题丢给司法也是个难题。 假设张三明确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但符合健康告知,买了这款产品,没几天人没了。 保司认为张三骗保,张三家人认为符合规则,闹上了法庭。 你说司法难不难。 我到底是鼓励“骗保”还是鼓励“拒赔”? 可能这听起来很夸张,但事实就是如此。 那么何必呢? 何必非得整出这么个东西,看似是小福利,但背后却牵扯出了这么多事情。 其实大可不必费如此周折。 我虽然很欣赏保司把产品做得差异化,勇于创新,这么创新未免过于“魔改”了,对消费者好不好还不知道,但其它风险确实更高了。 3、“无等待期”的设置,对消费者是有益还是有害的? 当然,也不用非得听我的分析,大家可以叫我“保险界丁太升” 保司的产品风控如何,跟大家关系不大,出问题了“总精算师”担着。 而且这产品都通过备案了,说明监管层也觉得这么设计没问题。 我前面的分析和担心,很可能纯属多余。 更何况取消了等待期,对消费者未必是坏事情。 最起码多保了几个月。 而且万一你怀着一些不正当的念头,这产品真的是敞开怀抱等你....... 话都聊到这里了,我就顺便跟大家介绍下这款产品吧。 二、擎X柱6号 定期寿险,80后、90后打工人的“刚需品”。 保证家里赚钱的那个人即使有一天走了,还能把该赚到的钱拿到,这笔钱会一次性给付,把钱留给家人,拿来还房贷还车贷、养育孩子、赡养父母,保证家庭存续下去。 因为责任简单,死亡或全残就赔。 所以这类保险,价格战打的异常疯狂。 每次一出现新产品,十之八九就是一次打破市场地板价的机会。 但今天这款新产品,因为0等待期,保司的承保风险比其他产品更高,保费优势反而变得不那么明显了。 先简单看下它的产品形态: 我们从上面基本信息可以看出,这款产品其实是有很大突破的。 虽然是0等待期,但保费并不贵。 下面具体分析: 1. 身故或全残保险金 寿险,就是保身故/全残,买多少保额赔多少钱。 擎X柱6号最高可以买到350万。 但不同地区、年龄的人群购买的最高保额有限制,要注意。 除了赔付基本保额外,猝死还有额外赔。 只要是65岁前猝死的,就能额外赔50%保额,也就是一共赔150%保额。 买100万保额,赔150万。 而且它对猝死的定义也很宽松,符合主流标准。 只要在发生症状后的24小时内死亡或无症状即时发生的死亡,就能得到赔付。 2. 可选保障 可选保障有三项,分别是航空意外额外赔、水路公共交通意外额外赔、法定节假日自家汽车意外额外赔。 前两个,除了给付基本保额外,再额外赔200%保额,总共赔3倍保额。 买100万,航空意外身故,赔300万。 如果在法定节假日自驾出去玩,遭遇了自驾汽车意外身故,在给付基本保险金的同时,再额外赔50%保额,一共赔150%保额。 买100万,赔150万。 这项责任,很适合平时喜欢自驾出去玩的朋友, 我们看一下它的附加保费: 三项责任,每100万保额,也就贵了一二十块钱。 不仅实用,加上价格也便宜。 3. 健康告知 健康告知比较宽松,不问及肥胖(BMI),1-6类职业都可以买。 但对高风险运动、既往症都有问到。 不过支持智能核保。 我没有具体测,但整体看下来是比较宽松的。 结合0等待期看,甚至有些过于宽松了。 世界上有太多罕见病,处在濒死边缘了,就目前的健康告知的严密程度,我会担心保司的风控。 而且如病毒感染,病情越来越严重,张三赶紧买了这款产品,是不是过几天不幸去世就可以赔? 4. 保费 30岁买擎X柱6号,30年交费,保额100万, 如果保到60岁,男性是1276块,女性是697块。 如果保到70岁,男2545元,女1535元。 比起目前的底价产品定寿定X柱2号,要贵个两百块左右,还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加上航空/水陆交通/自驾游意外保障,30岁男1297元,女708元。 做个小结吧, 我自己“杞人忧天”得认为这产品0等待期的设置是有问题的。 结合健康告知来看,我会觉得问题更大。 但是这一切对大家是影响不大的,甚至对某些群体是利好。 总而言之,“忠言逆耳”,大家购买时最好多考量。 三、购买建议 寿险保的就是死亡或全残。 所以市场上对定寿的挑选,看的就是保费。 这两年,产品价格战愈演愈烈,你以为到底了,结果人家底下还有底。 但从目前来看,定寿价格慢慢趋于稳定了,可能还会便宜个几块钱,但便宜肯定不多。 如果只追求极致性价比的话, 符合健康告知情况下,定X柱2号还是目前的底价产品,持续位居榜首。夫妻共保的话,可以选X蜜家2021,会便宜很多。 如果不符合健康告知,可以多试试其它几款产品,像X和2021对女性就非常友好。 如果真的喜欢这个0等待期,我该说的也说了,只说产品,擎X柱6号也挺不错的了,价格还不贵,谨慎。 以上。 ![]() 1、如果对保险知识不清楚,我下方有完整的保险攻略,可以具体了解; 2、如果有人给你推荐保险,不清楚好不好的,备注【保单诊断】,我会安排人帮你诊断; 3、如果不清楚自己家庭该怎么买保险,备注【保单规划】,我也会安排规划师进行咨询服务。 4、如果对保险存在任何问题,我可以帮你搞懂。 5、已经加过肆大财子合伙人别的微信号的朋友们,给别人机会,不必重复加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