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7 这一周开学,就感到心情不舒畅。 早晨上课的时候问某个班三天假期的学习情况,四五十个同学,只有一个同学明确表示他在家按要求看了书并复习了功课。 对于学生懒散的问题,我在班上做了多次的引导,并教他们理解这个“懒”字,“懒”在于自己的内心没有被自己约束起来,因为旁边是个“负”字。“懒”也是一种负能量,让自己失去了上进的动力,我希望大家能够严格自律。 我也说我当年为了《经济法》这门课程过关,上厕所都带上这本书,有一次不小心把书掉进了粪坑,打捞上来,放在池塘里清洗,晾干洒上香水继续看,1000多页的书,关键知识我咬着牙背了下来,一次性就考合格了这门课程。我希望我们的学生也有这种学习的精神,拼搏的精神。但事实上,他们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回了家,就把老师的教诲和要求抛之脑后。 还有两个同学没有到校,仔细了解了一下:A同学是三天假期,就是玩手机,玩得天昏地暗日夜颠倒,感觉三天还没玩够,所以还在家里继续战斗。A同学是离异家庭,跟随外婆生活。外婆觉得孩子乖,从不乱跑,一天就在家里,想着是放假,就让他玩个够。 A同学这学期不来上晚自习,为的就是晚上可以在家玩手机。我是找他谈过几次的,但是他心里只有手机游戏。外婆当着我们的面说要断网,不给手机。看起来只是说说而已。 B同学也是一个游戏痴迷者,为了回家玩手机,经常假冒班主任签名回家。对于B同学,我也苦口婆心的劝诫,但是收效甚微。这不,他把手机带学校,上课玩,我在巡课时发现,没收了。他老实了几天,没想到,他另辟蹊径,借了同学的手机在家玩,这三天,也是不知天日。去家访,还躲起来,人都找不到。 手机的问题在农村地区相当突出,别看我们这个地方落后,但是有些孩子家庭条件好点,孩子就有了手机,而且有了手机就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有孩子就明确表示,自己要参加游戏竞赛、要当游戏主播、要当网红,不想读书。我也给他们分析打比赛的条件,当游戏主播的要求,当网红的素质,他们听不进去。觉得这些都是很容易办到的事情。 小C也是离异家庭,父亲管教她的方式是简单粗暴,动不动就是棍棒教育,所以这个女生对现实充满着不信任,对其他人像个刺猬一样。每每父亲责打他的时候,她就在手上自残,看着她手臂上的伤痕,替她心痛。她不想读书,觉得压抑,她想寻找自己的自由,远离这样的家庭。她喜欢骑着电瓶车到处游玩,那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也学会了抽烟,觉得这是排解忧愁的方式。 我也多次找她谈话,有些她改了,如抽烟,扎好头发。有些她还是老样子,如不想读书。 对于小D,我了解不多,但是她也经常找各种借口,不来读书。后来得知,她在小C身上找到了知己的感觉,所以就和小C成了好朋友。 小D的监护人来学校了解她的情况,我才得知小D已经和家里吵闹读不读的问题了。 在我印象中,我也找过小D两次,提醒她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但现在看来,处于青春迷惘期和叛逆期的她们,已经听不进我的劝慰了。 怎样改变这四个学生?感觉我目前是黔驴技穷。 读《做最好的老师》时,李镇西老师在反思自己的教育,他说:所谓“反思错误”,通俗地说,就是犯了错误之后不要轻易地原谅自己,而是拷问自己的心灵:我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这样的错误是出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还是有着必然的思想根源?这样的错误事先能不能够避免?这样的错误是否受到了我期望达到的“教育效果”?如果达到了某种“教育效果”,那么我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如果没有达到,那么这次错误所造成的表面的后果和潜在的危机有哪些?这样的错误蕴含着怎样的教育遗憾、教育缺陷乃至教育悲剧?这样的错误可能会在我的学生心灵中造成怎样的伤害?这样的错误包含着哪些可以理解的善良意图?这样的错误掩盖着哪些不可原谅的自私而可怕的个人动机?我是否真正从这次错误中汲取了教训,并从中获得了新教育启迪? 我的反思: 我作为这个班的数学老师,我每天上课前都会和他们聊一聊人生,做一个正直、善良、有用的人,会谈读书的价值和意义,会谈游戏的危害。为什么他们还是不想读书呢?是我聊得不还不够深入?还是这种聊天根本不起作用? 小A和小B也找他们聊过几次,为什么没能纠正他们的错误认知呢?是我不懂心理学?还是谈话没有触动他们的内心?还是说教这种方式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起任何作用了?游戏成瘾,无法纠正? 小C和小D的问题是我们关心不够吗?她们在家庭中失去了太多的爱,学校给的温暖感动不了她们? 我们对于他们的父母,有没有有效沟通?有没有教会家长怎么对待子女?我们又有没有权力去教别人怎么去做父母? 我得不到想要的答案。 晚上,我请了学校的兼职心理咨询老师给小C做心理建设。我告诉小C,我请她和某某老师聊聊天,聊天结束后来食堂找我,因为我在食堂餐厅组织学生考试。 小C一直没有,我去办公室放东西的时候,也没看见小C,我想小C是不是不想和我沟通了。 没想到,小C居然真的来食堂找我了。我问她刚才在哪儿,她说她在理解老师给她聊的话题,并按照老师的意思去尝试调节自己。 我表扬了她能够来食堂,表扬了她做得好的几个方面。然后和她聊如何改变自己,应对家庭的问题。 我想能够改变她的,其实只有她自己。我们只是外因,只能让她有所触动,我说,我相信她能够和改掉其它坏毛病一样,把眼前的问题解决掉。我也相信小C今后会成为一个特别优秀的人,因为她眼里还有光。 我也问她小D怎么办,作为她的好朋友,应该把她往哪个方向带?她说她会往好的方向带。我说这就是我最愿意看到的小C。 未来会怎么样?时间会给我答案,也会A、B、C、D、E、F、G……答案,我最担心的是我们老师、我们父母没有真正帮助到他们,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了弯路甚至走上歧路。想想,觉得如果让他们走了弯路,甚至走错了路,是多么让我们老师和父母遗憾的事情! 我们以我们认为的好,去带领学生向前走,有没有错? (2021年4月7日晚于食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