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秋北疆行之二:青城巡礼

 江山携手 2021-04-07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内蒙古博物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当飞机穿出云端,缓缓降落在呼和浩特机场的时候,我们的北疆金秋北疆行之二:青城巡礼之行便从这里拉开了序幕。

     内蒙古是一片狭长的高原,它从东北向西南一路钭贯下去,当太阳从它的最东边升起两小时后,西边才能看到第一缕曙光。它东南西与九省区毗邻,北与蒙古、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达4200公里。这里的主要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是从北戎,东胡,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等众多古老民族一路传承下来的。

金秋北疆行之二:青城巡礼     呼和浩特南濒黄河,北枕大青山(阴山),正好处在内蒙古这一狭长地带的中间。不过,这里早己没有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与内陆城市相差无几的现代化城市。只有在高楼遮掩下的蒙汉风格的召庙寺院、明清老街以及街头巷尾的招牌上那些竖写右行的蒙文,还在提示外来的旅客,你己经来到了千百年来草原民族的重要聚居地。

     呼和浩特在明朝嘉靖年间建城,由受封于明朝的阿拉坦汗及夫人金秋北疆行之二:青城巡礼三娘子监工督造。因城墙是用青砖砌筑,故称呼和浩特(即蒙语:青色之城)。呼市明朝称“归化”,清朝称“绥远”,民国称“归绥”。

     呼和浩特最著名的文物古建筑有一墓二塔和三召,一墓即昭君墓(之四再讲);召就是寺庙,因为跟团的时间关系只看了大召。大召在老城区,是明万历八年(1580年),由阿拉坦汗主持兴建的,按汉式寺庙布局,大殿为汉藏结合式。现在的大召,己经修葺一新了。

     我对呼市的一个感觉是:城市正在走向现代化,服务水平一般金秋北疆行之二:青城巡礼化。另一个感觉是:不用担心安全。这里不像在西藏、新疆旅游时,导游要不时提醒你注意安全,因为这里没有蒙汉分居区域,连导游都是使用汉姓的蒙古人,我想,这一定是蒙汉长期融合结果。从史料记载中知道,蒙古人的先祖是匈奴人,而匈奴人的先祖就是我国夏朝最后一位君王夏桀的后人。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括地谱》云:“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淳维与獯粥为一也。”原来汉人与蒙古人为同一祖源,难怪在内蒙古的感觉不同于新疆、西藏。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博物馆的恐龙骨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绥远将军府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大召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打手机的和尚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玉佛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汉藏结合的大召顶饰(上、下图)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高架桥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老城区的明清老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别走眼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老房子(上、下图)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放学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博物馆里的狼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本篇完  下篇之三)

一.一个阶级的消失     (随感杂谈     共九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