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分裂症整合组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1-04-08

来源:昆明动物所 2021-04-07 12:42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疾病。SCZ的全球终身患病率约为1%,常发病于青壮年,且不到50%患者能获得较好预后。SCZ的遗传力高达80%,表明遗传风险因素在SCZ中起主要作用。虽然在过去数十年中,精神分裂症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关联研究(GWAS)鉴别到系列风险遗传变异,但由于遗传异质性和连锁不平衡,如何从GWAS发现的基因座中进一步鉴别风险基因仍然存在挑战。整合组学研究为风险基因鉴别提供了可行方法,通过整合大规模的GWAS研究和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eQTL)数据,已经报道了多个精神分裂症风险基因。然而,目前用于整合分析的GWAS遗传关联数据和eQTL数据均主要来自欧洲人群。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罗雄剑课题组利用整合组学研究方法(SMR和TWAS)对来自于亚洲人群的GWAS(22,778例病例和35,362例对照样本)和eQTL(N=162)进行了整合分析,鉴定到东亚人群特异的精神分裂症风险易感基因TMEM180。不同的整合分析均提示TMEM180的表达降低与精神分裂症风险显着相关(TWAS P =2.89×10-14,SMR P =6.04×10-5)。进一步的表达分析表明,TMEM180在SCZ患者中表达显着下调(P =8.63×10-4)。此外,TMEM180在SCZ患者大脑中表达显着降低(P =1.87×10-5)。利用神经干细胞模型进行增殖、分化实验以及转录组分析等探索TMEM180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结果表明TMEM180表达敲低造成神经发育异常,并影响发育和突触传递等SCZ相关通路。

该研究通过整合分析方法鉴别出东亚人群特异的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TMEM180,并结合神经干细胞模型进一步阐明风险基因TMEM180在SCZ发生中的潜在致病机理。该研究也表明在中国人群中开展精神分裂症遗传研究和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生物谷Bioon.com)看不起病自己看民间治病绝招 导航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